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花雨满天 维摩说法(上下册)
作者:
南怀瑾 著述
定价:
92 元
页数:
860页
ISBN:
978-7-309-15312-5/B.734
字数:
59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怀瑾一九八一年所讲解《维摩诘经》的记录。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三卷,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内容着重描写达到解脱境界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南怀瑾认为,《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有人说:读懂了一些《维摩诘经》,心量不自觉的扩大了,不再局限于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也有人说:当你学佛不知道该怎么做时,本经有答案给你;当你事理不明白时,本经也有答案给你。
       南怀瑾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深入浅出,让读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经优美流畅文字下的深厚含义。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幼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76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书摘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开场白
       东方世界的两个佛国
       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卷上
       佛国品第一
       佛菩萨的德行成就
       如何修功德智慧
       邪见 断见 性空 缘起
       为人师应具备的能力
       去探病的菩萨们
       佛的神力
       净业是什么
       不动的第一义
       说因缘
       佛一音说法
       宝积问佛净土
       如何能生佛国
       为什么看不见佛的佛土
      
       方便品第二
       有辩才 有神通 方便度人
       六度波罗蜜成就
       在家身 出家心 行为美
       维摩居士成就的功德
       居士病了
       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
       如何成就佛身
      
       弟子品第三
       舍利弗不敢探病
       大目犍连的辩才问题
       大迦叶乞食不平等吗
       须菩提被骂糊涂了
       富楼那说法的障碍
       迦旃延生灭心说实相法
       阿那律眼通的问题
       优波离与犯戒比丘
       罗睺罗说出家的功德
       阿难为佛乞食
      
       菩萨品第四
       弥勒菩萨——什么是菩提
       光严童子——何处是道场
       持世菩萨——如何修行
       长者子善德——布施与供养
      
       卷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文殊菩萨来了
       众生病 菩萨也病
       空室引起的话题——空 解脱
       维摩居士的侍者
       如何对待病和病人
       念与解脱
       如何调伏 除病
       念病非真非有
       缚与解缚
       有病菩萨该如何
       有病菩萨如何调心
       什么是菩萨行
       三十七道品与菩萨行
       止观到涅槃的菩萨行
      
       不思议品第六
       如何求法
       什么不是求法
       师子之座
       解脱——不可思议
       住解脱法门菩萨——空间
       住解脱法门菩萨——时间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所能
       风 火 音声
       魔王 大菩萨 解脱
      
       观众生品第七
       幻观
       空观
       真实境界
       真空妙有
       什么是慈
       什么是悲
       什么是喜
       什么是舍
       如何了生死
       天女散花黏罗汉
       天女说解脱
       天女说一乘佛法
       维摩丈室的八特点
       女转男的问题
       生死问题
       悟道问题
      
       佛道品第八
       行非道 通佛道
       菩萨行的反面示现
       什么是如来种
       大罗汉的感叹
       普现色身菩萨发问
       大乘菩萨如何饶益众生
       大乘菩萨的应化
       讲述《维摩诘经》回顾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一)法自在菩萨——生与灭
       (二)德守菩萨——我与我所
       (三)不眴菩萨——受与不受
       (四)德顶菩萨——垢与净
       (五)善宿菩萨——动与念
       (六)善眼菩萨——一相与无相
       (七)妙臂菩萨——声闻心与菩萨心
       (八)弗沙菩萨——善与不善
       (九)师子菩萨——罪与福
       (十)师子意菩萨——有漏与无漏
       (十一)净解菩萨——有为与无为
       (十二)那罗延菩萨——世间与出世间
       (十三)善意菩萨——生死与涅槃
       (十四)现见菩萨——尽与不尽
       (十五)普守菩萨——我与无我
       (十六)电天菩萨——明与无明
       (十七)喜见菩萨——喜金刚成就
       (十八)明相菩萨——种性转变
       (十九)妙意菩萨——眼与色 妙观察
       (二十)无尽意菩萨——六度回向一切智
       (二十一)深慧菩萨——三解脱门
       (二十二)寂根菩萨——佛与法众
       (二十三)心无碍菩萨——了生死问题
       (二十四)上善菩萨——身口意三业
       (二十五)福田菩萨——福行 罪行 不动行
       (二十六)华严菩萨——由我而起
       (二十七)德藏菩萨——有所得与无所得
       (二十八)月上菩萨——暗与明平等
       (二十九)宝印手菩萨——涅槃与世间
       (三十)珠顶王菩萨——正道与邪道
       (三十一)乐实菩萨——真实与不真实
       (三十二)文殊菩萨——无有文字语言
      
       卷下
      
       香积佛品第十
       想吃饭的菩萨
       众香国的佛与香
       化身菩萨取食之旅
       香积佛介绍维摩居士
       上方菩萨来访维摩居士
       永远吃不完的饭食
       香积佛如何说法
       释迦佛如何说法
       维摩居士说如何学佛
       十种善法的修持
       菩萨成就八法
      
       菩萨行品第十一
       维摩诘领众前往礼佛
       香积饭香何时消
       什么能做佛事
       佛法就在魔法中
       佛土为何不同
       阿难不敢自谓多闻
       众香国菩萨问法
       佛说如何修持
       也说菩萨行
       超越小乘 不尽有为 不住无为
      
       见阿佛品第十二
       什么是佛境界
       维摩居士从哪里来
       维摩居士为什么来
       妙喜国来的佛及一切
       愿生妙喜佛土
      
       法供养品第十三
       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天帝的愿心——供养 修行
       供养如来与修行的福德
       转轮圣王及其千子
       佛说法供养
       也是法供养——修行
       四不依 随顺法相
       王子月盖守护正法
       贤劫中的千佛
      
       嘱累品第十四
       佛对弥勒菩萨的交代
       两种菩萨
       弥勒菩萨的承诺
       阿难受命记录
      
       南怀瑾著述目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