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景行集:吴景平先生从教三十年纪念文集
作者:
本书编委会 编
定价:
198 元
页数:
721页
ISBN:
978-7-309-15898-4/F.2825
字数:
79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2021年5月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陈雁教授联系部分我指导过的学生,每位自选一篇发表过的文章,共计50篇,拟合编出版,作为我在复旦从教的纪念文集。50位作者中,有学士论文是我指导的,更有多位硕士生、博士生,还有几位博士后。翻阅各篇文稿,在复旦三十年间与学生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
       这部文集,可以视为我和学生们在复旦共同学习提高的缩影。1990年春,我自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入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当时是系里中国史各专业在职教师中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当年9月起,我开始为历史系本科生开设基础课“中国近代史”,以后多轮次开设过这门课;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较多,其中常开的有“民国外交史”“中国金融史”,近些年又开设了“近代中国人物研究”“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国际地位变迁”等课程。通过上课以及指导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与学士学位论文,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多位听过我的课的本科生后来成为我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1993年我被评上副教授,当年开始指导硕士生;1995年评聘为教授,1998年春开始指导博士生,以后每年都有新指导的研究生入学,直到2021年不再招收新生。另外,大体自2000年起,还指导过多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以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国现代史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以及“民国史方法与文献”“经济史方法与文献”“金融史方法与文献”等,在课前准备、课堂交流与互相点评等方面,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和更多的互动。这些课程面向所有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也有外系其他专业的选课者或旁听者。我指导的学生一般都选听过我开设的多门课程,还有不少学生在读期间多轮次听我讲授同一名称的课程,认为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对我而言,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对于拓展学术视野、夯实专业基础,起了极大的作用。我非常感谢所有修课、听课的学生。
       这部文集是各位作者潜心治学的成果。根据学校的规定,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在校期间都必须在规定目录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这方面的规定是否合理,是否会产生负面作用,多年来争辩不休,莫衷一是。但我觉得,复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成长甚至成才的丰厚资源,凡是充分利用在校时光,按照与导师共同商定且得到教研室确认的培养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完成学业,即经历选题、查找主要参考文献和征引史料、拟定学位论文基本框架体系、中期考核、形成初稿、通过预答辩、外审和修改定稿等过程,就有能力撰写达到公开发表水准的学术文章。目前文集的文稿约有一半是以复旦在校生名义发表的,另有一半选自作者毕业离校后的发表成果;约有三分之二的稿子发表于2011年之后,其余三分之一主要发表于2000年至2010年之间,选题涉及财经、金融、政治、外交和社会等领域,涵盖了自晚清、民国到1950年代末的较长时期,绝大部分文稿在相关领域重要问题的研究上有较突出的创新性,史料丰富,征引翔实,叙事与立论有据。文集的文稿初次发表于社会科学尤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核心刊物,绝非偶然,每一位作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仅以史料工作为例,除了广为查阅已刊相关参考文献外,赴国内各地档案馆收集史料是在校学生基本的常态性工作,更有多位专程赴台湾地区和国外重要档案馆、知名高校图书馆查寻未刊档案,时有堪称史料学和近代史研究视野下的重大发现和收获。在我看来,这本文集是近20年来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的重要成果选编,其学术价值和意义随着文集的出版将得到进一步的认同。
       毋庸赘言,这本文集是我在复旦从教三十年之际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我对文集的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虽然各位作者的学术成果并不限于自选的一篇。进而言之,我对指导过的每一位同学都心存感谢,也为你们毕业离校后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无论你们目前所在的是高校、科研机构还是机关、企业,从事着教学科研工作还是承担着领导与管理的重任。在我看来,你们都无愧于作为复旦学子的一员,坚信你们将不负母校的关爱与厚望,不忘复旦岁月之初心,不懈努力,行稳致远。
      
       吴景平
       2021年8月于复旦大学光华楼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序言 吴景平
      
       中国近代的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1890—1935) 戴建兵
       昭信股票与晚清华资金融业关系研究 徐昂
       早期中国通商银行的几个金融案述论 陈礼茂
       盛宣怀与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上海金融救济 宁汝晟
       民初北京政府设立各省国税厅筹备处研究 王梅
       中国银行上海地名券领券业务变迁研究 董昕
       南方政府与美国山克公司1921年实业借款交涉研究 孙毓斐
       北洋政府时期的九六公债述评 张启祥
       信托业在中国的兴起
       ——兼论“信交风潮”中的信托公司 何旭艳
       上海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筹建述论(1921—1929) 何品
       试论汪精卫与“容共”政策 刘佰合
       上海银行业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的若干内债 蒋立场
       政治变迁视野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统一 樊芸
       地域观念与派系冲突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粤籍领袖为中心的考察 金以林
       1934年“顾孟余被弹劾案”之再探 卢艳香
       党治体制下的社团冲突与社团管理
       ——以1934年苏州弹词男女拼档纠纷案为例 许冠亭
       近代私营银行引进外资困境探析
       ——以聚兴诚银行引进外资风波为中心 辜雅
       中东铁路出售的经济背景 金志焕
       从救国到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 马陵合
       近代上海远东国际汇兑中心的形成 宋佩玉
       法币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考述 张秀莉
       1935年法币政策在天津的实施 申艳广
       美籍顾问杨格与战前中国的币制改革 王丽
       蒋介石与战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 贾钦涵
       抗战前南京城市财政与公共交通关联考议 李沛霖
       大悖初衷
       ——南京政府公务员考绩制度嬗变及其实施研究 何家伟
       宋美龄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 宋青红
       “八一三”时期的上海银行公会 张天政
       抗战时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述论 薛念文
       抗战时期吴佩孚与汪精卫的秘密交涉函电析论 范国平
       日本侵华的“以战养战”政策 单冠初
       抗战军事史口述回忆的“蔽”与“弊”
       ——以台儿庄战役为中心的考察 金之夏
       国民政府对上海“孤岛”的商业管理 刘志英
       太平洋战争时期中英五千万英镑借款交涉 王钊
       绍兴沦陷:战时的前线与日常 吴敏超
       战时金融的困境与应对:1942年“四行专业化”述论 尤云弟
       外交与绯闻:1943—1944年间的中美冲突 陈雁
       参与构建战后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中国与布雷顿森林会议 高作楠
       抗战结束前后国民政府接洽美援体制的转变
       ——以中国物资供应委员会为中心 皇甫秋实
       上海银行业保人制度改良述略 刘平
       近代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述论 石涛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藏宋美龄档案介绍
       ——以米尔斯档案为中心 宋时娟
       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的学术价值 袁煦筠
       美国三校藏孔祥熙档案述评 马琳
       陈仪与战后台湾币制嬗变 牟立邦
       战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复员与接收评述 刘华
       战后上海民营轮船业向国民政府索赔问题研究(1945—1948) 马振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票据清算职能的演变
       ——兼论其与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关系 万立明
       新中国政府对外商银行的监管与清理 张徐乐
       解放前未清偿寿险契约问题的处理:以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为中心 赵兰亮
      
       附录:吴景平先生论著目录
      
       编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