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诠释三角:汉学、比较经学与跨文化神学的形成与互动
作者:
[法]魏明德 著 谢华 等译
定价:
88 元
页数:
300页
ISBN:
978-7-309-15978-3/K.769
字数:
27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对16—18世纪汉学、比较经学、比较神学三者相交的历史进行研究和反思。全书围绕着对经典的理解、经典的比较阅读、文化和信仰体系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跨文化的诠释学之于人文科学的地位等问题,通过对汉学的产生、耶稣会传教士与儒家正典的相遇以及“中学西传”到欧洲以后在欧洲形成的思想运动等历史的梳理,展开对文化交流对话中如何共同阅读来自不同传统的文本的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部分,本书阐释16—18世纪的耶稣会士以及第一代汉学家处理中国经典的方式,他们一方面努力建立一套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一种与其对中国思想与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认知相一致的神学观。在第二部分,本书依据伽达默尔式的经典解读、中国宗教景观中的变易与持存,以及亚洲处境中新生的“比较神学”领域所涌现的问题,从这三方面对这一悠久的智识历史展开反思。
      

作者简介


       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法国籍,1960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获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辅仁大学神学院神学硕士学位,法国巴黎耶稣会学院神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人类学、比较经学和语言哲学。

书摘


       目录
      
       作者序
      
       绪论
      
       导言 汉学、经学与神学的三角测量
       一、耶稣会、中国经典、诠释学
       二、经典与“他者”
       三、不断展开的相遇
       四、儒家基督徒与欧洲经院教学
       五、阅读经典:策略和对话
       六、汉学的世俗化与圣经的中国化
      
       第一部分 耶稣会、汉学与比较经学的形成
      
       第一章 汉学的产生、发展与挑战
       一、汉学知识领域的形成
       二、耶稣会士与中国:汉学的开端
       三、今日西方汉学:一门过时的学科?
       四、汉学对当代中国有何裨益?
      
       第二章 地图与地盘
       一、利玛窦:备受尊重的人物,备受争议的传教策略
       二、译名之争与龙华民的论文
       三、经书和注解
       四、从龙华民到莱布尼兹: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五、认识论上的问题
      
       第三章 传教士的福传使命与汉学考察
       一、语言与思想
       二、星象与火炮
       三、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概观
       四、《耶稣会士书简集》与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
       五、大学汉学教育之开端
       六、钱德明和耶稣会在华第一次传教的结束
      
       第四章 耶稣会第二次在华传教(1842—1949)
       一、中国传教疆域
       二、耶稣会重启汉学研究
       三、法国《研究》杂志与中国
       四、德日进在中国的非凡游历
       五、耶稣会第二次在华传教之后的简述
      
       第五章 比较性展望:学术汉学的发展
       一、法国的学术汉学
       二、探险与汉学
       三、英国汉学、中国经书以及圣经
       四、汉学在西欧其他国家
       五、早期俄罗斯汉学
       六、早期汉学的国际网络
       七、汉学在美国
      
       第二部分 从现代比较经学到当代跨文化神学
      
       第六章 诠释学与比较经学的未来
       一、诠释学:方法与挑战
       二、什么是经典?
       三、什么是跨文化诠释学?
       四、诠释学与神学
       五、开放的结论
      
       第七章 如何阅读中国经典?
       一、中国的“正典”与“经典”
       (一) 正典的演变
       (二) 文本大陆的地形学
       二、六种阅读模式
       (一) 根据一种既定“策略”
       (二) “依照文本自身所给予的”
       (三) 形式批判与来源批判的方法
       (四) 通过注经者而阅读
       (五) 结构修辞学的考虑
       (六) 经验性的阅读模式
      
       第八章 宗教对话与亚洲语境
       一、基督宗教的视角与东南亚的相遇
       二、东北亚与诠释的关注
       三、超越宗教复兴运动
       四、迈向一种泛亚洲的和谐神学
      
       第九章 智慧与启示的相遇
       一、基督宗教传统中智慧与启示的关系
       二、智慧或“共同的空气”
       三、启示与诠释
       四、智慧的中国形态
       五、创造一种语言
       六、智慧的流动性与启示的开放性
      
       第十章 跨文化神学的“应无所住”
       一、作为迁徙的神学
       二、神学朝向虚拟领域的迁徙
       三、作为本地神学的跨文化神学
       四、跨文化神学中心的历史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