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企业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嬗变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
作者:
王君玲 著
定价:
68 元
页数:
283页
ISBN:
978-7-309-15090-2/F.2703
字数:
19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群体性劳资冲突的高发期和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期。近年来,由于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学者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影响因素、性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囿于有限的数据,对群体性劳资冲突嬗变机理与协调机制的研究十分有限。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书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揭示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嬗变机理?第二,如何构建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
       为更好地分析上述问题,通过深度访谈,采用理论抽样和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受访者,整理访谈录音。访谈对象分别来自企业、工会和政府等部门。企业方面,包括
       人力资源部专员、生产部经理、主任、工段长、班长、车间一线员工等;工会方面,包括工会主席、工会副主席、工会委员等;政府方面,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劳动关系科科长、劳动监察队队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群众工作部信访办专委等。此外,包括由网络获得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相关资料以及调研期间所搜集的会议发言稿、企业管理制度、政府下发文件等二手资料作为研究分析对象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采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 Plus,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根据编码结果,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酝酿阶段、发展阶段和平息阶段嬗变机理的理论模型。在厘清群体性劳资冲突嬗变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在苏州、六盘水等地调研的先进管理经验,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不同阶段的协调机制。
       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化,详细分析了群体性劳资冲突每个阶段的嬗变机理与协调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出群体性劳资冲突酝酿阶段的嬗变机理为B-SPB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阐释为: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刺激下,受企业管理粗暴、工资待遇低等因素的影响,员工个体相对剥夺感上升,分散的员工个体不满上升为无意识的群体不满。随着员工之间非正式关系网络互动的加强,员工行为由个体分散的抱怨渐渐演变为初级无意识层面的共同抱怨。
       第二,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出群体性劳资冲突发展阶段的嬗变机理为D-SPDB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阐释为:受导火索事件强烈情景刺激,在行动动员和舆论的推波助澜下,少数员工参与到群体性劳资冲突中,其他员工基于看热闹等不同动机聚集,受到感染,形成群体认同感,员工心理由有意识的群体不满逐渐演变为群体愤怒,为争取利益和借机宣泄,出于法不责众和匿名心理,员工参与人数迅速增加。员工间相互影响、暗示和感染,在情绪蔓延和连锁循环反应中,形成情绪与行为的结构性传导,群体行为手段升级。
       第三,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出群体性劳资冲突平息阶段的嬗变机理为F-SPDB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阐释为: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工会层面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员工受风险预期、承受压力、部分诉求得到满足等因素的影响,相信政府会妥善解决,少数人复工,在政府、企业、工会等各方的劝说下,多数员工复工,群体性劳资冲突渐渐平息。
       第四,借鉴在苏州、六盘水等地调研的先进管理经验,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三个阶段的协调机制。在厘清酝酿阶段嬗变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酝酿阶段的B-SPB协调机制;在厘清发展阶段嬗变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发展阶段的D-SPDB协调机制;在厘清平息阶段嬗变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平息阶段的F-SPDB协调机制。
       主要创新点包括:
       (1)理论创新
       针对以往文献侧重于静态分析,对内在机制缺乏系统性探讨的不足,本研究遵循“刺激因素→员工心理变化→行为决策因素→员工行为”的理论逻辑,分阶段系统动态地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嬗变机理的理论模型,分别是酝酿阶段的BSPB模型、发展阶段的D-SPDB模型、平息阶段的F-SPDB模型。尽管已有部分文献关注了群体性劳资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但是分阶段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嬗变机理的文献十分缺乏。针对以上分析盲点,本课题遵循“刺激因素→员工心理变化→行为决策因素→员工行为”的理论逻辑揭示群体性劳资冲突各阶段的嬗变机理,系统地把四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这为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嬗变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也为减少企业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2)实践创新
       针对以往协调机制研究的不足,本课题分阶段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协调机制,提出了酝酿阶段的B-SPB协调机制、发展阶段的D-SPDB协调机制、平息阶段的F-SPDB协调机制,这三个协调机制对企业、工会和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劳资冲突有着重要的启示。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政府以及工会三个层面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但是对分阶段构建群体性劳资冲突协调机制的研究缺乏探讨。鉴于此,本研究根据针对“刺激因素→员工心理变化→行为决策因素→员工行为”这一动态过程所应采取的措施,构建群体性劳资冲突酝酿、发展和平息三个阶段的协调机制,为透视群体性劳资冲突协调机制这个“黑箱”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为国内企业有效应对群体性劳资冲突,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借鉴。
       (3)将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应用到群体性劳资冲突嬗变机理研究中
       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弥补了一般定性研究缺乏规范的方法论支持、研究过程难以追溯和检验造成的不足。目前,已有文献表明,学者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群体性劳资冲突演变机理,然而,这些研究方法难以全面揭示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复杂演变过程。而扎根理论的方法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此复杂过程,遗憾的是,囿于该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及资料难以获得,目前学术界在此领域应用该方法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的新探索,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
       (4)用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法进行国内群体性劳资冲突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方面,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法进行国内群体性劳资冲突文献综述。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展现出国内群体性劳资冲突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演进脉络,通过分析知识图谱,发现可能存在的研究不足,进而指出群体性劳资冲突的研究前沿。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各章 节 逻辑架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六节 资料搜集与数据来源
       第七节 可靠性与可行性
       第八节 成果价值
      
       第二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相关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外综述
       第三节 国内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
       第四节 评价
      
       第三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酝酿阶段的嬗变机理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设计
       第二节 研究过程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发展阶段的嬗变机理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设计
       第二节 研究过程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平息阶段的嬗变机理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设计
       第二节 研究过程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群体性劳资冲突协调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酝酿阶段协调机制的构建
       第二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发展阶段协调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 群体性劳资冲突平息阶段协调机制的构建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附录 部分访谈记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