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邹逸麟先生遗著两种
作者:
邹逸麟 著 杨伟兵 段伟 整理
定价:
58 元
页数:
201页
ISBN:
978-7-309-16711-5/K.808
字数:
11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3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整理出版说明
      
       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先生于2020年6月19日逝世。邹先生对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皆有擅长,在黄河史和古都研究领域成就卓越。本书收入先生遗稿两种——《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与《安阳历史地理》,兹将相关情况分述于后。
       2021年10月,我们在整理邹逸麟先生和张修桂先生留在复旦史地所办公室的遗物时,发现了邹先生《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手稿(手稿名称系整理人根据内容拟定)。两位先生荣休后曾长期共用一个办公室。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张修桂先生亦于2021年9月12日不幸病逝。
       《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手稿为500字方格(25字×20行),长38厘米,宽26.5厘米稿纸,页脚标有“复旦大学稿纸”字样。每页右下邹先生均记有页数,所记最高为75页,但其中多页又分上、下来记且间有重复计数(内容未重复),故全稿实际为96页。手稿的后半部分多页,虽然邹先生作大面积删剔处理,但方格外留白处却写有大量注释或批注,文意相承,仍为重要的黄河变迁研究内容。部分残缺页面所剩文字内容亦能理顺成稿。
       邹逸麟先生是黄河史研究大家,先生于1980年开始便在《社会科学战线丛刊》《复旦学报》《文史》等期刊,以及谭其骧先生主编的《黄河史论丛》上发表了多篇关于黄河河道变迁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198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1990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先生著《千古黄河》,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先生主编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直至201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邹、张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等重要著作中,都可见先生在黄河河道变迁研究领域笔耕不辍。
       这份手稿未标注写作时间,但与前述著述内容比对,写作时间当较早,且是不断修改、补正之作。在先生面世作品中体现手稿内容最多的是2013年出版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一书,不过两者各有所长,如后者基本体现了手稿开篇所言“分成几个部分来叙述黄河变迁的历史。一,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二,黄河河性变迁;三,黄河下游两岸的岔流和运河;四,黄河下游湖泊的变迁”这一提纲(除“二,黄河河性变迁”在《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改写为“洪水”“泥沙”等),而手稿内容实际上并未涉及黄河河性、下游两岸岔流和运河、湖泊,仅叙及河道变迁。但手稿中先生作的文献征引多处详于《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体现孤证不立。又如,手稿逐一详细论述了黄河下游21次较大改道及其各自行水时间,并以接入海方向分期叙述,这是先生作品中仅见的。在对金大定年间河决改道及泛道流路的研究上,手稿内容亦最为详细和丰富,对全面理解历史上第一次全河入淮局面有重要参考价值。手稿还对历史上黄河较大改道作了界定,当是《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所具体定义的初版,且叙述更为精要。总之,手稿对研究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也是梳理和理解邹逸麟先生治黄河史的重要文献。当然,更令后学感动的是,先生手稿条理井然,文字缜密,用功细微,乃禹贡学问至极之楷模。
       《安阳历史地理》是先生1997年开始为商务印书馆撰写的一本小书。当时,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想组编一套介绍几大古都历史地理的图书,先生应邀撰稿。但先生交稿后,由于种种原因,这套图书一直没有出版,如今地理编辑室早已撤销,负责该书的编辑也已转岗,稿子下落不明。2013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高凯教授曾建议先生将稿件直接出版,他来寻找合适的出版社,但先生认为这是多年前写就的通俗性作品,不愿意再拿出来发表。先生去世后,2021年,邹洁雯女士在先生遗物中发现了该部手稿,当为《安阳历史地理》的初稿。
       手稿为500字方格(25字×20行),长38厘米,宽26.5厘米稿纸,页脚标有“复旦大学稿纸”或“中国大地图集历史地图编辑部”字样,共43页。每页右下先生均记有页码。底稿系用蓝黑墨水钢笔书写,几乎每页都有一定程度的修改,中有数页甚至作了大量删改,填满了空白之处,修改部分多用蓝黑墨水书写,另用蓝色圆珠笔修改。可见先生曾多次修改,花费了不少时间。虽然先生已发表有数篇关于安阳的研究文章,但系统论述安阳的历史地理,此稿还是首次,故是有其重要学术价值的。
       幸运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对这两份遗稿非常感兴趣,在与复旦大学史地所商量并征得先生家属同意后,决定予以整理出版,特委托我们进行整理。作为先生的弟子,我们责无旁贷并深感荣幸。其中,《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由杨伟兵整理,《安阳历史地理》由段伟整理,博士生马楚婕、宗晓垠、姚雪丽参与了部分文字整理工作。我们的工作主要如下:
       (1)梳理稿件,改正原稿中的笔误之处,并对部分文句作适当润饰。原稿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均统一改为现行通用简体字。
       (2)补正并统一纪年年份。
       (3)将原稿中的随文注改为脚注,并核查引文,补充出版信息(尽量精确到页码)。
       因两份书稿皆成于二三十年前,个别研究数据(包括今地)或有待更新,但尊重先生当时的写作,我们不作修改、补充。特此说明。
       此外,为更好地领会先生治学之风,附录收入了邹振环教授整理的先生早年考察古黄河与河南行的日记,以飨读者。
      
       杨伟兵 段伟
       2023年5月8日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整理出版说明
      
       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
       一、中上游河道变迁
       二、下游河道变迁
       三、历史上黄河下游各条泛道的演变
      
       安阳历史地理
       一、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二、我国古代最早有确址可考的都城
       ——殷墟
       三、邺城与安阳
      
       附录
       古黄河道考察日记
       (1977年6月3日—1977年7月9日)
       1975年河南行日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