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语言资源集.上海
作者:
许宝华 颜逸明 主编
定价:
360 元
页数:
687页
ISBN:
978-7-309-16597-5/H.3208
字数:
46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4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上海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上海不断产生、吸收和融汇国内外优秀文化元素,形成了中西融合、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引领时尚的海派文化,孕育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走进地方文化的窗口,承载着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宝贵的语言资源。上海的方言鲜明地反映着上海的城市特色,浸透着江南乡土情,蕴含着城市发展史,深藏着海派文化基因。上海方言属于汉语吴方言区太湖片中的苏沪嘉小片,当代上海方言包括市区方言和郊区方言。市区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海话”“上海闲话”,是上海方言的代表,也是现代吴方言的一个重要代表,是个性十分鲜明的大都市方言,主要分布在浦西和浦东的中心城区。郊区方言也称“本地话”,包括松江、练塘、嘉定、崇明等方言小片,这些地方因其各自原本的行政归属和历史发展渊源,其方言与市区方言有一定差异,互相之间也有明显不同。上海方言承载的地方特色文化、戏曲曲艺丰富多样,沪剧、独脚戏、上海说唱等以上海话为载体,浦东说书、锣鼓书、宣卷、山歌剧、扁担戏等以本地话为载体。上海还汇聚了10多种江南江北的地方戏剧曲艺,融入南腔北调、中西言语的滑稽戏更在中国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
       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上海方言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良好的城市语言环境,是上海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打造开放、创新、包容的魅力之城的重要使命。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在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就上海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以县域为单位,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汉语方言、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等的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长期保存,以利将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作为首批试点省市之一,上海的建库工作于2011年正式启动。根据国家语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上海组织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专业力量,采录了中心城区南片、中心城区北片、浦东川沙、浦东惠南、闵行、嘉定、宝山、松江、青浦、奉贤、金山、崇明等12个调查点共48个发音人的上海方言和上海普通话有声数据,对全市范围内的当代方言面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记录,绘制了上海方言地图。2015年,上海的建库工作通过了国家语委的验收。2016年起,在有声数据库基础上,上海根据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已完成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编辑,补充采录了上海口传文化的声像数据。《中国语言资源集·上海》是上海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资源库、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成果,是上海语言学家们集体智慧、集体劳动的结晶,对记录保存当代上海方言的实态、传承上海方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地方文化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抱现代城市文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创新发展。上海方言是海派文化的承载者,上海话积淀了深厚的都市底蕴。未来,在继续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对上海方言的调查研究和记录保存,进一步加强对上海方言文化的宣传展示,努力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上海方言文化传承发展的和谐语言生活,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语言之力。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概述
      
       语音卷
      
       第一章 各点音系
       第一节 中心城区(南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二节 中心城区(北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三节 松江区城厢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四节 闵行区莘庄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五节 青浦区城厢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六节 金山区朱泾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七节 奉贤区南桥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八节 浦东新区川沙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九节 浦东新区惠南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十节 嘉定区嘉定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十一节 宝山区月浦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十二节 崇明区城桥镇方言
       壹 概况
       贰 声韵调
       叁 连读变调
       肆 异读
      
       第二章 字音对照
      
       词汇卷
      
       词汇对照
      
       语法卷
      
       语法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