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江南水域环境改造与社会影响研究(1840—1980)
作者:
张根福 梁志平 吴俊范 著
定价:
78 元
页数:
305页
ISBN:
978-7-309-17236-2/X.52
字数:
28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在搜集和利用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分专题对近现代江南水域环境改造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如近代以来水质环境的时空变迁、城市化初期水环境问题的产权因素、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在华人中推广和入城阻力、民国时期工业废水污染与社会应对、浙西水利议事会的成立与改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然肥料生态失衡与化肥使用、“大跃进”时期的联圩并圩、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禁垦下的“围垦潮”、南太湖地区溇港的疏浚与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揭示近代以来江南水域环境改造对社会和生态变迁的重要影响。由此得出:水域环境改造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考虑经济、社会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态利益,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张根福,男,浙江浦江人,1995年和1999年分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浙江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近代环境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合著7部,在《历史研究》《史学月刊》《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梁志平,男,湖北广水人,2010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2014-2015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史、科举史。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各1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吴俊范,女,河南荥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7—20世纪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变迁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兼任日本东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等职务。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区域环境史、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出版著作《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历史地理考察研究》《水乡聚落:太湖以东家园生态史研究》等。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书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时空范围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近代以来太湖流域水质环境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1840—1980)
       一、相关水质环境变迁资料及处理
       二、近代以来太湖流域水质环境时空变迁过程
       三、近代以来太湖流域水污染原因分析
       四、近代以来太湖流域水质环境生态机制变迁
      
       第二章 似公非公:近代上海城市化初期水环境问题的产权因素
       一、传统时期河流产权的“似公非公”
       二、上海城市化初期河流产权的转让
       三、河流产权管理的调整与水环境问题的初现
       四、小结
      
       第三章 水的政治:以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在华人中推广和入城阻力为中心
       一、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早期推广活动与学界对推广阻力的认知
       二、误读的自来水工艺:晚清是沙滤,无消毒
       三、自来水传播历史:1883年前已有广泛传播
       四、昙花一现的“毒水”谣言:水夫利益表达与各方应对
       五、“利权”争夺与自来水入城的夭折
       六、结语:话语空间的生产与利益的表达
      
       第四章 救国与救民:民国时期工业废水污染与社会应对——基于嘉兴禾(民)丰造纸厂“废水风潮”的研究
       一、反反复复:禾(民)丰造纸厂“废水风潮”
       二、“废水风潮”持续的背后:“工业废水”不视为“环境”问题
       三、实业救国:对待工业废水的社会背景
       四、河道是“废水桶”:“救国”压倒“救民”背景下的工业化
      
       第五章 水利主导权之争:近代浙西水利议事会的成立与改组
       一、水利经费与治权之争:浙西水利议事会的筹设
       二、统筹地方水利工程:民国前期浙西水利议事会的运作
       三、水利行政统一:浙西水利议事会的改组
       四、结语
      
       第六章 1927—1937年上海华界地区卫生改良活动探析——以上海市卫生局为中心
       一、卫生改良活动的缘起
       二、卫生行政职能的优化
       三、医疗机构的整合与新设
       四、卫生宣传与疫病防治
       五、结论
      
       第七章 近现代太湖流域的自然肥料生态失衡与化肥使用
       一、20世纪前半期:自然肥料为主及地力的维持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自然肥料生态失衡
       三、20世纪6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导及其生态效应
       四、结语
      
       第八章 “以农为纲”:大跃进时期太湖流域的联圩并圩
       一、从小圩体系到联圩并圩
       二、联圩的规模与圩区的改造
       三、联圩并圩的生态与社会效应
      
       第九章 禁垦下的“围垦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县的湖荡围垦
       一、湖荡禁垦政策
       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的“围垦潮”
       三、禁垦中出现“围垦潮”的成因
       四、“围垦潮”的消退与垦区退耕利用
       五、湖荡围垦的后果
       六、小结
      
       第十章 南太湖地区溇港的疏浚与治理(20世纪60—80年代)
       一、溇港与溇港圩田体系
       二、20世纪60—80年代南太湖地区溇港的整治
       三、反思与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档案
       报刊
       其他史料
       著作
       论文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