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数智时代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与发展
作者:
廖宏建 著
定价:
80 元
页数:
317页
ISBN:
978-7-309-17541-7/G.2612
字数:
35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数字劳动”形式,不断走向复杂、灵活、智能,并对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挑战。本书在厘定混合教学价值诉求的基础上,采用教育叙事和循证研究方法,构建了在目标上统合教学绩效和职业幸福感、在成分上囊括认知与非认知特征的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兼顾了教学一般性与情境敏感性,反映了教师在特定情境下的实践状态而非理想化的最佳实践观点。情境胜任力有利于突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促进教学发展。基于该模型设计和开发了胜任力发展模式,承认教师学习经历的主体性、情境性、动态性,有利于破除工业社会技术理性视角下的“缺陷—培训—掌握”式发展方式,在实践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向“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理念的转变。

作者简介


       廖宏建,教育技术学博士,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技术教育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和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混合教学是高校对数智时代教育新需求的必然回应与选择
       二、应然与实然间的教学实践差距预示着教师面临新挑战
       三、混合教学语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由扩展转向重组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胜任力”内涵演变及模型构建
       一、胜任力理论发展
       二、胜任力模型及构建方法
       第二节 混合教学内涵及其价值诉求
       一、混合教学发展历程回顾
       二、数智时代混合教学价值诉求
       第三节 研究起点:基于文献的混合教学胜任力特征集
       一、文献回顾与统计
       二、胜任力词典初始特征集
       第四节 研究述评与启示
      
       第三章 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节 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理论与设计
       一、混合教学胜任力内涵
       二、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三、混合教学成功的两个核心标准及识别
       四、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设计
       第二节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胜任力特征萃取
       一、行为事件访谈法及其改进
       二、效标样本选择
       三、访谈实施与数据获取
       四、访谈内容编码与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自我调节:一项重要的非认知胜任力特征
       一、教师专业能力视野中的自我调节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三、自我调节的类型学分析
       四、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数据循证研究
       第一节 基于学习分析的胜任力特征萃取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与个案选择
       二、胜任力特征萃取研究框架
       第二节 基于学习节奏可视化模型(RORC)的学习节奏分析
       一、学习投入的时间投影:学习节奏
       二、学习节奏分析对混合教学胜任力的启示
       第三节 促进学习投入的教学行为分析——经验抽样法
       第四节 对循证研究的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优化与验证
       第一节 基于德尔菲法的模型优化
       一、基于德尔菲法的模型优化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型指标权重确立
       第二节 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验证
       一、模型验证的方法与工具设计
       二、构想效度检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四、模型修正小结
      
       第六章 混合教学胜任力词典与模型结构
       第一节 胜任力词典及释义
       第二节 胜任力模型的三层结构
      
       第七章 混合教学胜任力发展:面向认知特征的模式设计
       第一节 胜任力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胜任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复杂学习理论
       三、转化学习理论
       四、学习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认知类胜任力发展模式设计
       一、胜任力发展:面向转化学习的设计
       二、基于转化学习的“5C6S”模式设计
       第三节 基于“5C6S”模式的胜任力发展实证研究
       一、“双向反馈”发展方案设计
       二、学习任务序列与情境支持设计
       三、情境化评估工具设计
       四、实施过程
       五、效果测评与讨论
      
       第八章 混合教学胜任力发展:面向非认知特征“复原力”的模式设计
       第一节 教师复原力学术概念梳理
       一、复原力与教师复原力
       二、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复原力研究概述
       三、复原力发展模式与干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混合教学教师复原力发展模式构建
       一、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复原力发展模式(RRRiBT)
       二、“RRRiBT”模式的结构与要素分析
       第三节 混合教学教师复原力发展实证研究
       一、复原力发展活动路径设计
       二、复原力发展活动内容设计
       三、模块培训实施过程
       第四节 “RRRiBT”模式检验与改进
       一、基于“TRRD”工具的定量分析
       二、基于访谈编码的定性分析
       三、讨论与模式改进
       第五节 纵向视角下教师自我调节类型转化
       一、自我调节类型转化样本
       二、自我调节类型转化分析
      
       第九章 情境胜任力与持续专业学习发展
       第一节 情境胜任力
       一、混合教学胜任力的情境性与生成性框架
       二、关于胜任力特征的若干讨论
       第二节 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
       一、胜任力发展:结果视角转向过程视角
       二、关于数智时代的教师负担治理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专业术语表
       附录二 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
       附录三 胜任力模型、扩展探究社区、教师角色映射关系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