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光华向日新
作者: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编
定价:
168 元
页数:
515页
ISBN:
978-7-309-17842-5/K.855
字数:
60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2025年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中心籌劃了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向歷届畢業生(包括博士後)徵集學術代表作選編一本集子,作爲中心二十年來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通知發佈後,畢業生踴躍投寄自己的代表作品,經中心教師審議選出43篇,研究方向涵蓋甲骨文研究、金文研究、戰國文字研究、秦漢文字研究、敦煌文獻研究、漢語俗字研究、古籍整理與訓詁、上古漢語研究等,取名爲“光華向日新”。
       “光華”是中心所在的光華樓的名字,同復旦大學的校名一樣,也是取自《尚書大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光華向日新”既藴含“復旦”之意,也藴含“苟日新,日日新”之意。這是中心對畢業生的希冀,也是對未來的希冀。
       古文字學成爲一門現代意義上的學科,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骨文、漢晋簡牘的發現和研究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不愛寶,山川呈瑞,各類古文字資料層出不窮,特别是大量簡牘帛書出土,對古文字學、古典學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需求。但長期以來古文字學因爲自身交叉學科的屬性導致學術門檻高、成果産量低,正所謂“用力多而成功少”,始終面臨從業人員少、人才培養難的困境。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絶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將古文字學等冷門絶學的人才培養提高到文化傳承的戰略高度。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强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教育部2020年初啓動“强基計劃”,將古文字學列入重點招生專業。
       二十年來,中心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兩個二級學科招收研究生,共培養碩士研究生97人、博士研究生86人、博士後13人,在讀(在站)69人。畢業生去向包括高校或研究機構、文博機構、出版機構、基礎教育系統、企事業單位等,可以説將古文字的種子播撒在各行各業。此外,中心還接收訪問學者、進修生若干,中心教師也以各種形式爲兄弟高校開設古文字課程、講座等,擴大了人才培養的輻射範圍,也提升了中心的學術影響力。
       值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之際,畢業生學術代表作結集出版,於他們是對在復旦光華樓讀書歲月的最好紀念,於中心則是二十年來人才培養成效的集中展示。感謝他們惠允將學術代表作收入這本文集。
       文集作者絶大部分入職高校或研究機構,繼續從事古文字學、古典學研究,有些已成長爲學術骨幹和中堅力量。我們相信,有他們在,古文字學一定會“有人做、有傳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二十年對於人才培養來説不算長,但對於個人成長來説却不算短。我們欣慰地看到,中心畢業生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勉向上,既爲集體、爲社會做出貢獻,也爲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衷心祝願他們走好學術之路,走好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

书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