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路翎全集(第1卷):中篇小说(1940—1946)
作者:
路翎 著
定价:
70 元
页数:
386页
ISBN:
978-7-309-17723-7/I.1426
字数:
31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5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卷收入小说集《青春的祝福》和《求爱》。前者收文8篇,前6篇为短篇,其中《棺材》属农村生活题材,余5篇主要以矿区生活为背景,描写农民出身的(如《黑色子孙之一》)和具有“流浪汉经历和气质”的(如《何绍德被捕了》)两种工人典型,刻画他们复杂的现实处境及内在精神世界;后2篇为中篇,《青春的祝福》和《谷》,均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角,叙写他们的精神苦闷与情感纠葛。后者收23个短篇,附后记1篇。这些作品均创作于1940—1946年间的战时重庆,“直写人生”,所写的都是些“攀住历史底车轮的葛藤”,展现和暴露在大后方这一“平庸的世界”里小人物们的内面生活及其绝望中的抵抗和斗争。语言上呈现出繁杂冗赘的叙述风格,具有路翎鲜明的个人色彩。此一形态与“一般的土语、群众语言”大相径庭,有被目为“大众化”对立面之虞。路翎并非不知其险,逆流而动,乃是基于对“精神(与表达)自由”的自觉追求,由“精神奴役的创伤”(胡风语)直探“语言奴役的创伤”,于语词不达处觅“我们时代底诗”。
      

作者简介


       路翎(1923—1994)是从抗日战争到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七月派”中最重要的小说家,毕生在小说、诗歌、话剧、文论、散文等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以1955年为界,其创作生涯存在分断。前期作品大多史有定评,如长篇《财主底儿女们》,中篇《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洼地上的“战役”》,中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平原》,话剧《云雀》,与胡风合著的《胡风路翎文学书简》等,均被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或代表性作品。平反复出后,路翎在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创作,留下了巨量的长篇小说、抒情诗歌和回忆性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在其生前大多未能出版,是1980年代中国文学中一笔特殊而宝贵的遗产。《路翎全集》是作家毕生心血的全面结集,不仅精心校勘汇编了前期作品,而且首次系统整理了晚年手稿,使作家留下的宝贵遗产得以完整呈现。
      

书摘


       出版说明
      
       路翎(1923—1994)于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胜利前后即已成为“七月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195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5年后中断写作。1981年“复出”,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直至逝世未曾辍笔。其创作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致有“一生两世”(冀汸)之说。其前期创作史有定评,学术研究中讨论较多、读书市场上流传较广,但多限于知名度较高的品种,缺乏全面汇集和整理。其后期创作在《路翎晚年作品集》(张业松、徐朗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出版后亦引起较大关注,但迄今仅限于此,未有完整呈现。《路翎全集》以全面收集和呈现路翎作品为目标,收录了多种绝版作品集、集外作品和初次发表的晚年作品,是路翎毕生创作文献的首次系统性全编。号为全集,容仍有见闻未及、搜罗未尽之处,有待识者见教,以臻异日完璧。
       《路翎全集》的编辑工作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原计划编为10卷,另附卷1卷。其中第1—6卷以1955年以前的作品为主,列为上编;第7—10卷以1980年以后的作品为主,列为下编。2014年6月准此推出了上编第1—6卷的预印本,未发行。
       岁月不居,世情迁变,人事随之。现根据后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原计划做了调整,将《路翎全集》重编为14卷15册,另附卷1册。总体编排原则不变,兼顾创作时间和文类,但相对而言原编更侧重时间,现编更突出文类。经此调整,除不同篇幅的小说外,路翎作品中的诗歌、话剧、书信等都得以单独成卷,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作家成就的多样性。
       现第1—6卷收入路翎生前出版过的6部短篇小说和特写集、3部单行本中篇小说和3部长篇小说,以及14篇集外短篇。这些构成路翎毕生文学成就的主体,从最著名的《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等到最神秘的朝鲜战争题材长篇小说《战争,为了和平》等均包含在内。其中绝大多数绝版多年,或只在报刊上发表过。此次完整编集,是历史上首次完整展示路翎作为1940—1950年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也是对他作为“前途不可限量”(刘西渭语)的“文学天才”所打开的可能性的首次集中呈现。
       第7—9卷收入路翎话剧、散文、文论和书信。话剧作品均创作于1940—1950年代之交,属前期作品,其中包括完成后从未发表或演出的剧本《祖国儿女》;散文、文论并为1卷,与书信集情况相似,都汇集了作者创作生涯前后期的作品,其中首次汇集的散佚作品尤多。总体来说,这几卷所收,仅限于目前见闻所及,只能算劫余残存,不敢说全面完整,却也因此弥足珍贵,成为了解路翎创作道路和文学观念的不可多得的一手文献。
       第10—14卷收入路翎晚年的小说作品,包括诗歌1卷、中短篇1卷、长篇3卷。这5卷构成一个完整的路翎晚年作品系列,是体现《路翎全集》之“全集”性质的最主要的依据。诗歌卷辑存了路翎早年诗作,但主要是创作于1980年代之后,即所谓路翎晚年的作品,是其晚年创作中最为特异的部分,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路翎晚年作品集》所收录的是当时能收集到的晚年诗歌、散文和中短篇小说作品,篇幅约当本书1卷,其中作品已拆散编入相应各卷。路翎晚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不多,这次尽数收录了,主要有《袁秀英、袁秀兰姊妹》《横笛街粮店》《米老鼠手帕》《表》等。晚年长篇小说收录了《江南春雨》《野鸭洼》《吴俊美》《乡归》等4部。这些作品均系据手稿誊录,首次发表,将揭开路翎作为战争和“革命”年代的幸存者,在国家和社会逐渐走上回复正常的道路的年代里,他的“奋斗和忧伤”的真相。可以说,这些作品也是时代的证言,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的无情,人的柔弱与坚强,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辩证。
       附卷为资料卷,收入《路翎与我——余明英口述历史》(黄美冰著)和《路翎年谱简编》《路翎著述目录》《路翎研究资料索引》等资料,意在提供有关路翎生平和创作的准确信息。其中《路翎与我——余明英口述历史》录存了当事人留下的历史证言,弥足珍贵。
       承蒙余明英先生和她的女儿徐绍羽、徐朗、徐玫女士及其家属的信赖和不遗余力的支持,本集在编集授权和资料获取方面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大量手稿和稀见资料得以汇于一编,是本集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众多前辈、友人、机构及其工作者也给予了大量帮助,包括提供佚文佚简、协助取得版本藏品、指示门径线索等等,为完善本集做出了重要而关键的贡献。在此特别应该提及的是晓风女士、李辉先生、朱珩青女士以及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十分感谢!
       本集编校历时多年,前后接受咨询、参与意见、惠予帮助、参加工作的师友众多。其中部分前辈已经仙逝,他们是: 梅志先生(1914—2004)、贾植芳先生(1916—2008)、任敏先生(1918—2002)、何满子先生(1919—2009)、彭燕郊先生(1920—2008)、冀汸先生(1920—2013)、绿原先生(1922—2009)、舒芜先生(1922—2009)、牛汉先生(1923—2013)、朱健先生(1923—2021)、化铁先生(1925—2013)、袁伯康先生(1926—2013)、欧阳庄先生(1929—2012)等;本集编委余明英先生(1922—2014)、鲁煤先生(1923—2014)、罗飞先生(1925—2017)、邵燕祥先生(1933—2020)等亦先后辞世。人寿不永,人事难全,罪在后死,痛何如之!谨此恭悼,以申铭谢。
       本集作为复旦大学“985工程”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果,整个编辑出版工作持续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文科处、复旦大学中文系以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历任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诚属不易,感念至深!
       本集由张业松主编,黄美冰、刘云、康凌、刘杨、胡楠、罗铮、宗原、姚晓昕、李碧琰、陈雪娜、柳怡汀、陈文烨、禹磊、夏小雨、周帅等参与了前期文献调研及誊录等工作,康凌、刘云、刘杨、胡楠、廖伟杰、祝星纯、刘璐、张捷铭、张宝元、汪星爱等参与了后期编校。前期责任编辑余璐瑶女士和后期责任编辑方尚芩女士等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她们为本集的编辑出版提供了最大的帮助。感谢大家!
      
       《路翎全集》编辑委员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4年4月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