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汉语语法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王燕飞 伍英姿 吕蔚 著
定价:
58 元
页数:
222页
ISBN:
978-7-309-17755-8/H.3468
字数:
17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作为一线国际中文教师,旨在从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着眼于学生语法应用能力的提升,探索教学模式的改新,为语法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核心方面:第一,探讨语法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通过审视后方法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研究问题,进而成为反思者和研究者。第三,通过揭示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根本矛盾,识别出语法教学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与语法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第四,研究还聚焦于任务型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此为基础,明确提出构建“以语用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模式。第五,通过具体案例的展示,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方法与实施过程。
      

作者简介


       王燕飞,教育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圣母大学访问学者,曾多次赴巴西、巴拿马、缅甸培训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语法教学,主编《汉语语法课堂活动》,出版专著《语用导向的汉语语法3T教学模式》,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部级、市级等项目8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项目多项。
      
       伍英姿,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教学、文化教学与传播。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两部国际中文教育专著,主持两项省级一流课程,多次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
      
       吕蔚,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汉语领航基地访问学者,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公派教师考官,曾赴英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培训中文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与跨文化教学等。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3部,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教育改革项目等多项。
      

书摘


       目录
      
       第一编理论篇
      
       第一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
       二、教学模式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分类
       四、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五、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第二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二、第二语言主流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一、二者的联系
       二、二者的区别
      
       第二章 后方法时代的方法
       第一节 后方法理论的发生发展
       一、后现代范式的思潮
       二、后方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对后方法的质疑
       一、学者对后方法理论的质疑
       二、后方法理论的局限
       第三节 后方法理论的核心理念
       一、后方法理论主张为教师赋权
       二、后方法理论主张方法的灵活性
       三、后方法理论主张方法的创新
       第四节 后方法时代如何为教师赋能
       一、后方法如何为教师赋能
       二、后方法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后方法时代国际中文教师的发展
       一、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参与教学法的改革创新
       二、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有改革创新方法的能力
      
       第三章 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
       第一节 语言的形式与意义
       一、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内涵
       二、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三、偏重意义的教学的问题
       四、偏重形式的教学的问题
       第二节 形式、意义与语言能力
       一、语言表达的流利性
       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语言表达的复杂性
       第三节 外语教学法的矛盾
       一、聚焦形式的教学方法
       二、聚焦意义的教学方法
       三、形式和意义并重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平衡形式与意义的语法教学策略
       一、突出语用平面教学
       二、主题式操练
       三、任务型活动
      
       第四章 语言能力
       第一节 语言能力的构成
       一、语言能力的内涵
       二、语言能力的外延
       第二节 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对语言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第三节 外国人学语法的问题
       一、问题与能力的关系
       二、外国人学汉语语法时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法书对语法点的解析问题
       二、常见语法教学法的问题
       三、语法语用平面教学的问题
       四、语法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五章 语法任务型教学法
       第一节 任务型教学法的发生和发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发生发展
       二、不同倾向的任务型教学形式
       三、语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结合
       四、当前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第二节 语法任务型教学法
       一、语法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二、任务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改革
      
       第六章 以语用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模式
       第一节 语用平面范畴的探索
       一、语用平面构成要素一——语法使用条件
       二、语用平面构成要素二——典型使用场景
       三、语用平面构成要素三——语法的表达功能
       第二节 以语用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模式构建
       一、三平面讲解
       二、主题式操练
       三、任务型教学
       第三节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语用平面教学存在的困难
       二、课堂教学耗时长的问题
       第四节 以语用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学生语法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三、课堂氛围的提升
       第二编以语用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模式案例
      
       第七章 结果补语案例
       第一节 结果补语的句法和语义研究
       一、结果补语的句法
       二、结果补语的语义
       第二节 结果补语的语用分析
       一、结果补语的语用偏误分析
       二、结果补语的语用平面总结
       第三节 结果补语的教学设计
       一、三平面讲解
       二、主题式操练
       三、任务型教学
      
       第八章 情态补语案例
       第一节 情态补语的偏误分析
       一、情态补语的结构性偏误
       二、情态补语的语用性偏误
       第二节 情态补语的语用分析
       一、情态补语的两种类型
       二、情态补语的使用条件
       三、情态补语的表达功能
       四、情态补语的典型使用场景
       第三节 情态补语的教学设计
       一、三平面讲解
       二、主题式操练
       三、任务型教学
      
       第九章 可能补语教学案例
       第一节 可能补语的句法和语义研究
       一、可能补语的句法
       二、可能补语的语义
       第二节 可能补语的语用分析
       一、可能补语与能愿动词“能”的区别
       二、可能补语的语用总结
       第三节 可能补语“V+得/不+了”的教学设计
       一、三平面讲解
       二、主题式操练
       三、任务型教学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