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网络传播概论
作者:
张海鹰 滕谦
定价:
30.00元
页数:
320页
ISBN:
ISBN7-309-02844-9/G.428
字数:
307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1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博学”精品教材《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新世纪版)中的一本。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特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本书阐述了网络时代的传播环境,网络传播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优势以及带来的冲击,网络媒体的挑战和发展,以及传统媒体的回应和生存,并探讨了网络新闻媒体的采写、编辑和广告等方面内容。
       本书视点新颖,材料丰富,又穿插了许多生动的图片和实例,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作为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和网络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和广大网友的辅助、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张海鹰,男,1951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91年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加的夫学院,获新闻学硕士学位。1983年起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从事广播新闻工作,曾参与筹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英语台并主持工作。1993年加入香港《大公报》,任该报驻上海办事处主任、高级记者。1998年元月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
      
       滕 谦,男,1971年2月生。199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国际新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进修班结业。1993年至1998年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任英文频道总监,所制作的广播节目曾多次获全国和市级奖励。1998年至1999年任澳门卫星电视旅游台新闻部总监,为其创办澳门卫视国际新闻。1999年后入上海亿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组建亿唐新闻频道,任频道经理。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网络时代的传播环境
       第一节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 第四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和特征
       第三节 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和特征
       第四节 网络传播自由与舆论引导
       第五节 国际信息传播新问题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发展
       第一节 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
       第二节 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第四节 因特网在中国
       第五节 中国四大互联网络
       第六节 网络传播新趋势——无线上网
      
       第三章 因特网的基本服务和功能
       第一节 电子邮件(E-mail)
       第二节 在线聊天(Chatting)
       第三节 网上论坛(BBS)
       第四节 信息测览(WWW)
       第五节 信息的个人化和信息搜索
       第六节 因特网的其他功能
      
       第四章 网络媒体分类
       第一节 网络媒体的优势
       第二节 个人网站
       第三节 政府上网
       第四节 门户网站与垂直门户网站
      
       第五章 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传统媒体纷纷“触网”
       第二节 商业性ICP加入竞争
       第三节 “三级办新闻网站”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传统媒体背景网站的优势
      
       第六章 网络时代的传统媒体
       第一节 传统媒体面临挑战
       第二节 网络时代的报纸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广播
       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电视
      
       第七章 网络新闻采访
       第一节 通过网络采访新闻
       第二节 网上信息搜索和评估
       第三节 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
      
       第八章 网络新闻编辑和写作
       第一节 新闻网站的结构
       第二节 网页设计的规范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
       第四节 网络新闻编辑中编辑意图的体现
      
       第九章 网络广告
       第一节 网络广告的发展
       第二节 网络广告的特点
       第三节 网络广告的形式
       第四节 网络广告的计费标准
       第五节 目前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网络浊流
       第二节 网络犯罪及其治理
       第三节 网络道德法规建设
      
       附 录
       附录一 全球联网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及其数量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附录五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附录六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附录七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附录八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九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附录十 因特网常用词汇英汉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书评       

新世纪的新闻传播学教材

顾潜 李良荣

       ◆顾潜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名曰“复旦博学系列”的教材,其中的“新闻与传播学系列”一问世,即受到了广泛的瞩目和欢迎。   
       日前,我们采访了知名新闻传播学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良荣先生,请他就这套新闻传播学教材的编写、使用及其意义等,谈一点见解。
       ◆:李教授,这套“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目前共出版了四本:《新闻学概论》、《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网络传播概论》,并将陆续推出大众传播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告学等十种左右。你还是《新闻学概论》的著作者,请你从宏观上谈一下,在新世纪伊始出版这套教材有什么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但数量有极大的增长,而且媒体结构有很大改变,即从单一的党报变成了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的媒体系统。我们对媒体的性质也有了新的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双重属性,它既属于上层建筑,也属于信息产业,从而对媒体实行“事业性质,企业运作”的新模式。媒体的功能也在宣传这一单一功能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一句话,我国的新闻实践显得丰富多彩和异常活跃。
       相对而言,我们不少高校使用的新闻传播学的教材显得比较陈旧,在许多方面还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甚至还可以看到“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个年代的烙印。举个例子,我们的新闻采访写作,其基本模式仅仅适应过去党报的新闻报道,而对晚报、都市报及各种专业报写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很少涉及,而且即使党报的新闻报道也有新特点、新要求,过去那一套新闻采访写作方法有不少已难以适应。我们新时期丰富多彩的新闻实践不但为重新编写新闻传播学教材提出了历史的必要性,也为它准备了丰富、鲜活的材料。
         目前,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正是为适应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需要而出版的,同时也总结了这20年来新闻改革丰富实践,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一代新闻工作者调制了新的充足养料,其总的特点是具有当代性、前瞻性和原创性。
       ◆:你刚才提到这套教材具有当代性、前瞻性和原创性,是否能具体展开一下?
       □:所谓当代性是指这套教材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当代中国的新闻实践,能够使学生对当前的新闻媒体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并能掌握当今新闻媒体所需要的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
       所谓前瞻性是指教材的作者们对国际国内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和洞见,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新时代的对策和方法。同时,给了学生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使学生学习本教材后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闻实践。
       所谓原创性是指这套教材凝聚了作者近些年的科研成果,以及引起新闻界广泛认同的新观点、新见解;即使是过去的一些传统观点,也力求推陈出新,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作了新的诠释,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套教材对各新闻院系的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有什么意义?
       □:这套教材是新闻传播学主干课程教材。新闻传播学主干课程的改革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所以,这套教材的出版将对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是长期影响。这种影响预见含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有了教材,有些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课程,如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等可以开设了。如果它们已经开设了,则可以更规范、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这套教材有许多新的思路,教学方法便随之将改变,尤其是采、写、编、评的专业课。这四门课的教材确实有较大的突破。  
       3.科研方法。新闻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实践性,这套教材对此有很好的体现。这将引导广大师生关注现实,密切联系新闻实践,而不能关起门来学新闻学。
       ◆:李教授,能否请你谈谈这套教材的使用情况?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教材历来被全国许多新闻传播系采用,也被许多省、市列为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这套教材问世后,肯定会逐步取代旧教材,而成为新闻院系的热门教材和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或作为自学考试的参考书目给学生带来启发和便利。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已开始把这套教材中的一部分列入研究生考试的参考教材,考研的许多试题都源于这套教材。故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它的含金量很高。   
       ◆:本套教材主要由国内新闻院系中师资水准相当高(有人说是第一品牌)的复旦新闻学院的教授们担纲编著,李教授,你认为复旦大学出版社请具有品牌效应的院系及作者编写此类教材,是否是一种有效的运作方式?
       □: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我热爱教学工作,也热爱自己的学院,但绝对不敢妄称“第一”。国内许多新闻院系蒸蒸日上,极具活力,值得我们学习。但本院毕竟是老牌院系,理应在教材建设上为全国新闻院系作出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套较完整的新闻学教材、广播电视教材,就是由复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出版社联手推出的,在全国影响广泛,有些教材至今还在使用。我相信,这一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再度联手出版一套新的新闻传播学教材,将再次证明这种运作方式是十分成功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