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迈向21世纪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科——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报(2000~2002)
作者: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
定价:
13.00元
页数:
120页
ISBN:
ISBN7-309-03783-9/R.814
字数:
18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3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汇编的2000~2002年度工作报告记录了本单位师生员工在这3年内在科学研究、教学和服务管理岗位上付出的辛劳和取得的成绩。
       2000~2002年正值新世纪始端发轫之际,各个领域都在20世纪的基础上除旧布新,绽蕾吐芳,不断涌现新的景象。遗传学界也不例外,3年内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其荦荦大者,莫过于基因组研究的重大进展,以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发表为标志,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小鼠以及拟南芥和水稻等一大批在生物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的动植物基因组序列都已先后—一问世。这为全面阐明基因和基因组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最终揭示生命的奥秘奠定了基础。接踵而来的是基因克隆、构筑基因功能研究的各种技术平台,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条件和规律等。总之,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是当今遗传学研究的前沿。
       遗传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我们确定的研究方向——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以及基因工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符合当今遗传学发展的主流。
       3年中,我们紧紧扣住确定的研究方向,排除重重困难,创造各种条件,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责,通力协作,从而取得了一些可以互勉和自慰的成绩。
       3年中,我们克隆了前人未曾报道的人体基因(包括全长的cDNA),其数量之多居于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对基因的功能,特别是与疾病的相关性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基因功能的技术平台,在肿瘤(如肝癌、肺癌等)、多基因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和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的遗传学病因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准备了条件。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除了已获得的10项国内专利和3项美国专利,以及获得8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外,防治家畜疾病的工程疫苗已进入实用试验阶段,DNA重组技术生产的两个生物药物和一些新的药物剂型获得了国家药证。
       3年中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在DNA水平上为现代人类起源的“走出非洲”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这项学术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这不仅标志着我们研究工作的水平在这一专业领域中已脐身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对我们全体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激励,科学高峰并非可望而不可即,鼓舞大家去努力攀登。在这3年里,我们发表的研究论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SCI论文144篇),而且质量也有明显提高。除上面提到的Science刊登的论文外,还有多篇发表在J Biol Chem, Biochem J, Genetics, Genomics和Science in China等刊物上。这表明我们的研究工作的总体水平在这 3年内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年中我们共获得科研经费 3 880万元,其中国家及省部项目 77项,2 875万元;横向经费27项,605万元;国际合作项目2项,400万元。3年中,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得到更新和添置,资金来源是国家教育部投入的“211”工程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共991万元,以及科技部的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经费595万元。这样,遗传学科有了一流的仪器设备,同时又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技术辅佐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建立了一整套对外开放的使用管理制度,使国家的投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3年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很大的收获。每年有90余名本科生在遗传学科各个实验室从事毕业论文的研究。 3年内 73位硕士生和 40位博士生完成学业取得了学位;27位博士后完成研究工作后出站。同时接纳了30余名客座人员进行合作研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拔尖人才的成长,重大成果的取得,都是历经千锤百炼、淘劣存优而水到渠成的。3年来的历程告诉我们,只有沉住气,静下心,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必能走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人贵有自知之明”。尽管3年内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国内同行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我们将再接再厉,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以期跟上科学前进的步伐,实现我们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心愿。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一、前言
       二、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三、学术委员会顾问、主任和委员
       四、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五。各课题组概况、研究方向和论文
       (一)基因克隆与功能的研究
       (二)基因治疗研究
       (三)酵母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
       (四)分子群体遗传与分子人类学
       (五)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
       (六)发育生物学方向
       (七)微生物免疫与遗传学
       (八)植物遗传工程和分子细胞生物学
       (九)人类疾病基因组学
       (十)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十一)病毒基因工程
       (十二)药物与给药系统研究
       (十三)仪器设备管理组
       六、代表性论文的摘要
       七、承担的研究项目
       八、获奖、专利、成果转化
       九、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
       十、学术会议与国际合作交流
      
       附录1 遗传学科“211工程”建设中心仪器室规则
       附录2 最近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