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华 李枫 主编
定价:
46.00元
页数:
480页
ISBN:
ISBN7-309-03725-1/R.803
字数:
506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3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健康所面临的各种危险因素,大多与生活方式、特别是与消费方式有着很强的联系,而健康促进则是解决这些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先进的公共卫生观念,健康促进是高效率的卫生干预策略和措施,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实践的主流。实践必须要有理论指导,基于此目的,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健康促进实践和理论的最新进展,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国内的应用实例,为我国读者介绍了健康促进实用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指导。全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社会人文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让读者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健康促进。第二到第四部分,根据目前
       较为流行和实用的健康促进理论,从个体水平、人际水平和社区水平三个层面阐述健康促进的各种理论模型。第五部分是理论综合应用的介绍。第六部分介绍了我国一些健康促进实践案例。全书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是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实际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健康促进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教材和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主 编
      
       傅 华 李 枫
      
       副主编
      
       傅东波
      
       编 委(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马 骁 王豫穗 吕姿之
       米光明 李 枫 李 洋
       周 蕾 胡俊峰 胡锦华
       钮文异 高燕宁 黄海波
       程茂金 傅东波 傅 华
       戴俊明
      
       秘 书
      
       李 洋
      
      
      
       傅华,男,1956年 11月生。1990年底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博士学位。1993-1994年留学法国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6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2000年2月受聘干WHO西太区办事处短期业务顾问。多次以顾问专家的身份参加WHO全球慢性病防治策略、生命全程与健康、长期保健和慢性病社区防治等专家研讨会。现为国际职业卫生理事会理事、卫生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医学会卫生分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防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为社区慢性病防治。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涉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防治、体力活动促进、吸烟与健康及慢性病自我管理等。主编《预防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临床预防医学》和《慢性病患者如何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等著作,参编全国统编教材3本。
      
      

书摘


       前 言
      
       这些年来,在参加了许多健康促进的活动和实践后,深深地感觉到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很难把健康促进工作做好的。1999年,有幸访问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健康促进研究所,会见了当时的所长,“格林模式”的创建人Lawrence Green教授,几天相互的交流使我对健康促进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当时我就和傅东波老师商量我们必须为中国读者介绍一些实用的健康促进理论。2001年,我们开始给研究生讲授“健康促进理论”课,互动式的教学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所以和李枫教授一起决定组织国内的专家把它编撰成书,奉献给有兴趣的读者,尤其是给研究生作为教材之用。
       一场SARS的肆虐,促使我们重新去认识公共卫生。我们需要先进的技术去研制诊断试剂、疫苗和特效药,但是我们发现只要广大群众正确地认识了SARS的传染规律和危害,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加强了隔离,就能有效地控制SARS。我们能在这短短的2个多月,就宣布取得阶段性的胜利,靠的是后者。社会的动员,群众的参与,是公共卫生的核心和基础,这就是健康促进。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只有众志成城,共同构筑和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我们大众的健康才能有保障,社会和经济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健康促进这一崭新公共卫生运动终于成为了世界公共卫生的主流。健康文化是公共卫生的底蕴,社会资本是公共卫生的支架,社会行动则是公共卫生实现的途径。这些新的理念都源自健康促进。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公共卫生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健康促进,是其基本功之一。
       健康促进源于健康教育,又大大超出了健康教育的范围。它是构建在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预防医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健康促进理论是通过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人们如何控制和提高自身健康的实践而提炼出的理性认识,是解释健康行为和指导健康促进实践的系统方法。它能帮助我们理解靶人群健康行为的特性,帮助解释行为和提出如何改变这些行为的建议,并指导设计、实施行为改变的计划,即对一系列的WHY、WHAT、和HOW进行回答。有如一个专业厨师,因有理论的指导而不会盲目地照着菜谱去炒菜,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花样,做出更可口的菜肴。所以,要做好健康促进,正确地理解健康促进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书不仅用较大篇幅介绍了理论,同时也介绍健康促进实践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其阅读对象是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实际工作人员。
       本书是全国有关专家学者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结果;本室丁永明老师在编辑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许多老师给予了很多好的建设性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健康促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编写者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以及在编辑中的疏漏,本书难免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诚恳希望各位专家、同道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傅 华
      
       2003年10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健康促进与健康促进理论
       第一节 健康促进
       第二节 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
       第三节 健康促进理论
      
       第二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健康的公共政策
       第二节 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
       第三节 社会经济状况
       第四节 社会紧张因素
       第五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关系模型
      
       第三章 人文环境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健康促进的人文内涵
       第二节 健康促进的文化构筑
       第三节 健康促进的文化研究
      
       第二部分 个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
      
       第四章 健康信念模式
       第一节 健康信念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 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要点
       第三节 健康信念模式的运作框架
       第四节 健康信念模式的实践应用
      
       第五章 阶段变化理论
       第一节 阶段变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 阶段变化理论的理论要点
       第三节 阶段变化理论的运作框架
       第四节 阶段变化理论的实践应用
      
       第六章 自我效能理论
       第一节 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 基本概念及理论要点
       第三节 自我效能的测量
       第四节 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举例
       第五节 小结与启示
      
       第三部分 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
      
       第七章 社会认知理论
       第一节 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史
       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对行为的解释
       第四节 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举例
       第五节 小结与启示
      
       第八章 医患关系改变理论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认识发展史回顾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经典模式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社会心理学机制
       第四节 医患关系改变理论的应用举例
       第五节 小结
      
       第四部分 群组与社区水平的健康促进理论
      
       第九章 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促进健康
       第一节 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社区的概念
       第三节 社区组织模型
       第四节 社区组织与社区建设的理论要点
       第五节 应用举例
       第六节 小结
      
       第十章 组织改变理论
       第一节 组织改变理论中的关键性概念
       第二节 组织改变的阶段理论
       第三节 组织发展理论
       第四节 组织间关系理论
       第五节 应用举例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一章 健康促进的创新扩散
       第一节 创新扩散中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 创新扩散理论的理论要点
       第三节 应用举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部分 健康促进理论的实施
      
       第十二章 生态学模型
       第一节 影响行为的3类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生态学模型的概念
       第三节 生态学模型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四节 3种常见的生态学模型
       第五节 生态学模型的应用
       第六节 小结与建议
      
       第十三章 理论的综合应用模式———PRECEDEˉPROCEED模
       第一节 PRECEDEˉPROCEED模式简介
       第二节 PRECEDEˉPROCEED模式应用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PRECEDEˉPROCEED模式应用举例———安全家庭项目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第十四章 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健康促进规划的设计
       第二节 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第三节 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
      
       第十五章 健康传播技巧与材料制作
       第一节 健康传播概述
       第二节 传播分类及其应用
       第三节 常用健康传播技巧
       第四节 健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第十六章 健康城市及健康社区
       第一节 健康城市的概念、标准
       第二节 健康城市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健康城市的发展史
       第四节 健康城市项目的实施
       第五节 健康城市的评价
       第六节 健康城市项目举例
       第七节 健康社区
       第八节 小结
      
       第十七章 学校健康促进
       第一节 学校阶段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健康挑战
       第二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概念
       第三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
       第四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
       第五节 学校专题健康促进干预
       第六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
       第七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
       第十八章 职业场所健康促进
       第一节 职业场所健康促进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职业场所健康促进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职业场所健康促进的实施
       第四节 职业场所健康促进的评价
       第五节 我国职业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案例】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实施《中国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工程》试点方案
      
       第十九章 医院健康促进
       第一节 医院健康促进的背景与发展
       第二节 医院健康促进的实施要素
       第三节 医院健康促进的重点实践领域
      
       第二十章 公共场所健康促进
       第一节 公共场所健康促进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公共场所健康促进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公共场所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
       第四节 公共场所健康促进的评价
       【案例】广东省健康城市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章 健康社会工作、志愿者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与健康促进
       第二节 健康社会工作的内容和领域
       第三节 志愿者
      
       第六部分 健康促进实践案例
      
       第二十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渊源和背景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发展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第四节 小结
      
       第二十三章 卫VII健康促进子项目的基本框架与理论模型
       第一节 卫VII项目的总体框架结构
       第二节 卫Ⅶ项目的目标
       第三节 4个子领域的框架结构
       第四节 引进的新方法、新技术
       第五节 对几个问题的思索
      
       第二十四章 组织改变理论在社区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组织变化阶段理论在社区发展和能力建设中的应用
       第三节 组织发展理论———学校合理营养健康促进项目中的实践
       第四节 组织间关系理论———组织协作,示范创新,共同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十五章 艾滋病健康促进研究
       第一节 艾滋病概述
       第二节 艾滋病健康促进的实施原则
       第三节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第四节 学校艾滋病健康促进研究的进展
      
       第二十六章 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
       第一节 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简介
       第二节 项目设计、实施中所应用的理论
       第三节 项目实施模式及实施过程:如何促进社区及患者参与
       第四节 项目的评价
       第五节 小结与启示
       汉英对照及索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