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论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化政策
作者:
李建 著
定价:
22.00元
页数:
424页
ISBN:
ISBN7-309-03766-9/F.808
字数:
33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3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由作者1989年在德国曼海姆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论文《中国在摸索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上——一个中国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节译本与2003年中文本前言——《目前中国经济稳定化政策中的一些问题》组成。作者在其博士论文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二级银行制度货币部门模型,证实了中国即使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着经济稳定化政策,分析了中国经济决策者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各种决策行为。作者在中文版前言中指出,中国近14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作者早期的分析:经济稳定化政策是一项制度中性的经济政策,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者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迅速准确地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并且实施各项有效措施。作者据此提出实现经济稳定应当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目标体系中首要目标的观点。以这种“稳定经济第一”的思想为基础,作者分析了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提出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能够继续保持成功的观点。
      

作者简介

书摘


       序 言
      
       陆德明
      
       我的大学同窗李建博士要我为他的《论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化政策》一书作序,我欣然从命。正如李建自己在他的中文版导言中回忆的那样,25年前我们走进复旦大学校门的时候是何等的幼稚。许多同学当时怀抱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有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体系的雄心壮志。李建先生大学毕业后被公派留学德国。1989年他在德国提交的博士论文《中国在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上——一个中国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由于是用德文写成的,因此我们国内同行无法具体了解。现在复旦大学出版社以节译本的形式出版,并且由李建博士加上一个很长的中文版前言终于面世了。在这个中文版前言中,李建博士阐述了对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等许多重要问题的独特观点。
       首先李建博士提出了坚持经济稳定应当在中国经济政策目标体系中始终具有优先性或者“稳定第一”的经济思想。这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政策理论研究中极为少见的。李建博士指出了这个命题的普遍性,认为在现有国内外各种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理论中一般均存在一种“二分法”或者至少将其作为暗中假定的前提,即在经济稳定与经济发展(或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此长被消的相互替代关系。尽管它的理论基础之一菲利浦曲线早已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证明不能成立。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讲,“增长第一”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几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李建博士从他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角度出发,指出“增长第一”理论至少有一个暗中假设的前提,即普遍存在的那种担心——中国经济不能高速发展的看法,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业绩证明是毫无根据的。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国民储蓄形成过程,提出中国经济具有较高的储蓄能力,这可以作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中国能不能高速发展,而在于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稳定发展。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即使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也存在着经济稳定化思想与经济稳定化政策。他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并证实了中国经济稳定化思想与政策的存在性及其有效性。
       国内从1990年代中期提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来,虽然经济稳定化政策的存在性和必要性开始被大家逐渐接受,但在中国经济政策理论中,这种经济稳定化政策的地位问题实际上至今并没有人系统地提出和论证过。因此,我认为李建博士的这本书是开拓性的,将促进人们对中国经济政策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李建博士长期以来对中国货币制度问题具有浓厚兴趣,一直关心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他在前言中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值得读者重视的是,他从非瓦尔拉均衡的角度出发,预测中国的国际收支将长期相对稳定地存在出超,并且指出了中国当前国际收支中面临的“双顺差”有着许多中国特色。因此仅仅按照西方流行的标准观点是无法对中国国际收支问题提供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的。他预言中国目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或者实际上对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将长期存在下去,为此提出了一些人们在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时所忽略的因素和命题。例如正因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整,从而为长期有效地继续实行目前这种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提供了基础。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例如“一国两制”与“两岸四地”即中国内地与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关系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个最高政治目标。而这大大地限制了中国决策者在是否应当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上的回旋空间。我认为从方法论角度讲,李建博士的分析确实是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关于货币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出发的,根据中国当前面临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他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其中包括建议加速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设想。这些都对中国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感到李建博士能够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与中国经济政策研究中的主流观点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是对立的看法,是和他拥有坚固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经验分不开的。1980年代他在国外时就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认为研究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部门也应当采用二级银行制度的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在经验研究中证实了中国的中央银行或中央决策者能够对宏观经济稳定做出迅速反应。他建立了一个当时相当完整的货币部门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中国的货币创造过程和各个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并且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赞成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观点。他的研究方法是将中国经济政策的决策过程作为经验研究的对象。本书中体现的这种方法将对我们国内同行带来诸多教益和启发。
       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获益良多。我希望李建博士能够继续他对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继续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的伟大实践进行规范的经验研究,并进一步阐述和证实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
      
       于复旦大学
      
       2003年8月28日
      
      
      
      
      
       目 录
      
       序言………………………………………………………陆德明
      
       目前中国经济稳定化政策中的一些问题——代中文版前言
      
       德文版导言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收入的使用和经济波动
       1.l 国民收入中的储蓄形成过程和投资率
       1.2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波动
      
       第二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2.1 导言
       2.2 经济发展政策的政策工具
       2.3 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储蓄形成的巨大差别
      
       第三章 中国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稳定化政策
       3.1 计划经济中的国民经济计划与经济波动
       3.2 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和经济稳定化政策
      
       第四章 中国的货币部门
       4.1 导言
       4.2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二级银行制度的存在性问题
       4.3 对中国货币体制和货币体制政策的一些注解
       4.4 计划经济中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4.5 中国的货币计划
       4.6 中国的货币政策
       4.7 中国货币冲击传递机制中的一些问题
       ——论信贷市场的数量配给问题
       4.8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中国实物经济部门的计量经济模型
       5.1 导言
       5.2 一个关于中国居民家庭部门的消费品需求系统
       5.3 投资函数
       5.4 价格
       5.5 收入分配和再分配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中国货币部门的计量经济模型
       6.1 导言
       6.2 中国非银行部门在货币领域中的需求行为
       6.3 中国信贷机构的行为
       6.4 中国的中央银行行为
       6.5 本章总结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