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二十一世纪亚洲发展之路
作者:
吴景平 执行主编
定价:
45.00元
页数:
356页
ISBN:
ISBN7-309-04011-2/D.258
字数:
423千字
开本:
小64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4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创 刊 词
      
       王生洪
      
       复旦大学创办于1905年,明年就是100周年了。人文社会科学,一直是复旦大学发展的重点,也是复旦大学优势之所在。而亚洲研究,在复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则一贯具有重要地位。复旦大学历史系在20世纪50年代即曾经设立过亚洲史专业。亚洲历史与现状研究,都有不少名家,如周谷城、章巽教授之研究西亚与中亚,张荫桐教授之研究南亚,田汝康、姚楠教授之研究东南亚,苏乾英、江泽宏、吴杰、郑励志教授之研究东北亚,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 校先后建立了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专注于东北亚地区的研究;2001年,为更加全面及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亚洲研究,我校又在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鼎力支持下,建立了亚洲研究中心。中心成立近三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创办和出版《亚洲研究集刊》是其工作之一。而收录在这份创刊号中的论文,相当一部分是中心组织或资助的研究成果。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多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大力推进亚洲研究,多年来又特别重视支持中国各高等学校的亚洲研究,表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我虽然是学理工科出身,也深感在全球化视野和亚洲重新崛起的历史新时代,加强亚洲研究确实具有特殊意义。
       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相当于四个多欧洲。亚洲人口最多,相当于五个多欧洲。在遥远的古代,亚洲人民曾经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灿烂文明,无论是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还是稍后的古代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奥斯曼文明、日本文明、朝鲜半岛文明、东南亚文明,都对人类的发展作出过可贵的贡献。近代以来,亚洲的发展一度落后于欧洲,并受到西方霸权主义的侵凌与统治。然而,亚洲并未就此屈服。亚洲的觉醒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洲大多数国家先后挣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掌握了自己的主权与命运,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在新的世纪中,亚洲复兴的目标定将实现,并将在世界未来新秩序的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应当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欧美众多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纷纷建立亚洲研究专门机构的一个根本原因。
       亚洲各国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从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到寻求符合各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利用各国丰厚的历史与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各国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成就与经验,是亚洲各国人民共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这无疑是亚洲人民关注的重心之所在,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热点,理所当然地也是亚洲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少年来,许多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无数事实已证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凡获得成功者,是基于这些国家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善于利用他们所处的特殊世界环境,世界其他地区不应当也不可能无条件地移植或复制他们独特的模式。无论是在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产权制度与公共社会的发展健全上,还是在自由与公共责任的关系上,亚洲各国在经历了很多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终于逐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是亚洲从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飞跃的正确道路,是亚洲各国人民在全球化进程中确立自己应有地位的必由之路。众多亚洲研究机构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仍将继续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亚洲现今仍然是世界上纷争与冲突最多甚至最激烈的地区。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以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长期纷争,成为现今世界众多矛盾冲突的焦点。亚洲各国,有着共同的命运与共同的利益,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异,政治与文化传统的不同,宗教信仰的歧异,彼此之间又常常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与不同的利益追求。为了建立一种和谐、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防止因价值目标、利益追求的差异导致矛盾的激化,危害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命运与共同利益,在全球化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向中增强整个亚洲的竞争力,亚洲已初步形成或正在酝酿形成若干个区域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经济与安全合作组织。无论是矛盾与冲突,还是合作与协调,都吸引着研究者给予关注。要从冲突走向协调,进一步走向合作、和谐与共同发展,关键在于沟通、对话,在沟通、对话中增进彼此的了解,进而达到彼此尊重、相互信任。而沟通与对话,则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上进行。这正表明,亚洲研究的意义极为重大,而亚洲研究的领域则极为广阔。
       亚洲各国有着极为丰厚的文化积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发源于亚洲。以儒家为核心并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学说而形成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认知世界的态度与方法上,还是伦理道德的树建和情性抒发及审美取向上,都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在整个世界越来越注重人文发展、人文追求的今天,在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现代化和后发国家现代化带来的大量新问题迫切需要从人文角度去加以解决的时候,在人们的生活中人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衡量人的素质高低、人是否全面发展及潜能是否获得充分发挥的重要标志的时候,深化对于亚洲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原有文化资源、在原先文化积累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包含认知价值体系、抒情价值体系、审美价值体系,培育人们新的行为方式与新的社会行动体系,毫无疑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语言文字到各种观念文化、已取得物化形态的文化,以及各类制度文化,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大量的课题吸引着大批研究者。《亚洲研究集刊》的学术文化品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在这一方面的成果中展现出来。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尤其不能为现实的短期利益所左右,愈是坚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它愈具有经世致用的真正价值。在文化研究中尤其如此。
       复旦大学以《论语·子张》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博学,不仅指具有开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而且指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重视和海内外进行广泛的学术与文化交流,注重汲取全人类知识的精华,用于充实和发展自己;笃志,则表达了复旦人一以贯之的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精神。切问而近思,体现了复旦为追求真理和维护真理而敢于怀疑、敢于讨论、敢于批判、敢于思考的学术勇气和极为严谨、极为审慎、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我相信,亚洲研究中心和《亚洲研究集刊》论文的全体作者,都能身体力行,实践这一校训。《亚洲研究集刊》的论文作者并不限于复旦大学师生,为了使这一年刊办得更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成为国内外亚洲研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切磋学问的一个优秀的平台,年刊将热烈欢迎大量外稿。我相信,亚洲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必将秉承复旦校训,努力为校内外所有研究同仁提供良好的服务。
       我期望,通过《亚洲研究集刊》这一园地,借助学人们共同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将复旦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的友谊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复旦人与海内外亚洲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整个亚洲,共同迈向辉煌灿烂的明天,有赖全体亚洲人的共同努力,愿我们的工作能融入这一伟大的历史运动之中,从中获得力量,也在这中间展现它的意义。
      
      
       贺 词
      
       金在烈
      
       复旦大学为振兴学术研究和交流构筑的平台———《亚洲研究集刊》,终于问世了。首先,对为《亚洲研究集刊》的发行给予积极支持和关怀的复旦大学王生洪校长以及同仁们表示感谢。尤其,对为《亚洲研究集刊》的诞生而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吴景平主任和编委委员们表示衷心祝贺。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通讯、交通的发达,世界正在迈向一个全球化时代。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通过一个所谓包容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无限竞争规律,进入了无限竞争时代,并且这个竞争已经成为左右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因素。过去的全球化可谓是被强制的“喧哗的全球化”(noisy globalization),那么当前的全球化乃是以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为途径,通过相互自发性的沟通来实现的所谓“寂静的全球化”(silent or soundless globalization, 或者globalization by ICT)。与以前困难重重的“喧哗的全球化”不同,当今亚洲的“寂静的全球化”乃是基于由韩国、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各国主导的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全球标准的信息。因此当今全球化时代,亚洲价值、亚洲文化的多样性乃是基于面向“寂静的全球化”挑战的充满活力的应战,在这一点上,起主导作用的亚洲,尤其中国的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就不必再加强调,不言自明。
       衷心希望刚刚问世的《亚洲研究集刊》能够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和交流,为解决中国以及亚洲各国当前共同面临的信息化、全球化挑战和克服无限竞争时代的课题作出巨大贡献,发展成为知识交汇、交流的平台。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创刊词(王生洪)
      
       贺 词(金在烈)
      
       特稿
       JaeˉYoul Kim What Are Asian Values in the TwentyˉFirst Century?
      
       秦绍德 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姜义华 在共同繁荣中实现亚洲文明的伟大复兴
      
       专论
      
       【国际关系】
       倪世雄 赵可金 与时俱进的中美关系
      
       ———新世纪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及其思考
      
       牛 军 蓝建学 中美关系与东亚安全
      
       方秀玉 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政治】
       林尚立 走向现代国家:对改革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解读
      
       彭希哲 陈家华 中国人口合理分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郭定平 优化治理与渐进民主:上海的探索
      
       刘建军 半竞争性的政党政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
      
      
       【经贸】
       杨汝万 双龙吐艳: 从城市本位到区域带动竞争的上海与香港
      
       尹翔硕 王 领 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
      
       陈建安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沈中琦 从日本的金融改革看企业集团的意义
      
       殷永林 改革以来的印度经济发展评价
      
       郭英之 旅游者对海外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形象的感知研究
      
       ———以韩国高尔夫旅游为例
      
      
       【文化教育】
      
       韦 森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
      
       ———从文化与制序的相互关系看东西方社会的
       历史型构与演进路径
      
       王留栓 中韩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兼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历史】
       韩 百济之役与东亚
      
       王立诚 西教东传与东亚近代人才的培育
      
       ———欧美新教传教士在中韩两国办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孙科志 甲午战争前朝鲜华商初探
      
       冯 玮 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日政策的“二律背反”
      
       ———对清朝灭亡原因的再探讨
      
      
       【学术动态】
       陈 雁 “沪港双城之文化交流与互动”学术研讨会综述
      
       石源华 欧阳小刚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附录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大事记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情况
      
       各地亚洲研究中心简介
      
      
       Contents
      
       Prologue (Wang Shenghong)
      
       Congratulatory Message (JaeˉYoul Kim)
      
       Special Contributions
       JaeˉYoul Kim: What Are Asian Values in the TwentyˉFirst Century?
      
       Qin Shaode: Common Topics for All Asian Countries
      
       Jiang Yihua: Achieve the Great Renaissance of Asian Civilizations
       through JointˉProsperity
      
      
       Paper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i Shixiong, Zhao Kejin: Contemporary SinoˉUS Relations: the
       Challenges against the SinoˉUS Relations in the New Century
       and Related Thoughts
      
       Niu Jun, Lan Jianxue: SinoˉUS Relations and the East Asia
       Security Issues
      
       Fang Xiuyu: The Nuclear Issue of DPRK and the Security of
       Northeast Asia
      
       【Politics】
       Lin Shangli: Toward Modern State: An Interpretation to China s
       Politic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Peng Xizhe, Chen Jiahua: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Wellˉoff Society
      
       Guo Dingping: Optimizing Governance and Gradual Democracy:
       Shanghai s Groping
      
       Liu Jianjun: Semiˉcompetitive Party Government: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the People s Action Party of Singapore
      
      
       【Trade and Economy】
       Yang Ruwan:A Tale of Two Cities: Hongkong and Shanghai from City
       Independence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Competition
      
       Yin Xiangshuo, Wang Ling: The Factor of East Asia in SinoˉUS
      
       Trade Unbalance
      
       Chen Jian an: ChinaˉJapan Economic Relations in East Asian
       Cooperation
      
       Shen Zhongqi: The Significance of Conglomerate: a View Based on
       Study of Japanese Financial Reform
      
       Yin Yonglin: Evalu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ia since Its
       Reform
      
       Guo Yingzhi: A Study on Tourists Apperception of the Market Positioning
       of Overseas Tourism Destinations — the Case of Golf Tourism in Korea
      
      
      
       【Culture and Education】
       Wei Sen: Individualism and Communitarianism —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Route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Societies from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Order
      
       Wang Liushua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China and Korea — with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High Education in China
      
       【History】
       Han Sheng: The Paekche Battle and East Asia
      
       Wang Licheng: The East ward Spread of Western Relig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ast Asian Talented People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 Education by Euroˉ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and Korea
      
       Sun Kezhi: A Study on Chinese Merchants in Korea before the
       Sinoˉ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Feng Wei: On the Antinom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Policies
       in Dispatching Students to Japan —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Reason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Qing Dynasty
      
      
       【Updates】
       Chen Yan: A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f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kong: Connections and Interactions”
      
      
       Shi Yuanhua, Ouyang Xiaogang: A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f “Relation
       between the Han Culture Circle in East Asia and China”
      
      
       Appendix
      
       Memorabilia of ARC Fudan
      
       Topics of ARC Fudan Funding Projects
      
       ARC in Other Areas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