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走进国会山——一个中国外交官的亲历
作者:
丁孝文 著
定价:
18.00元
页数:
312页
ISBN:
ISBN7-309-04057-0/D.260
字数:
26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走出国会山
       ——《走进国会山》序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富有、军力最强大、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唯一超级大国。很自然,美国的国会颇受世人关注。
       要走进国会山谈何容易。上山当议员既要有钱,也要有些本事。山下人要上去参观则往往摸不着门道。进去了,对它的真面目也往往看不大出来。在参观者当中,本书作者丁孝文,江苏海安县人氏,曾在华盛顿生活和工作数年,可能是上国会山最多,也看得较明白的少数中国公民之一。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国会山的英文名字“Capitol",就犯了糊涂。我一看头几个字母,心里就嘀咕,怎么美国人把自己的国会叫做首都?再静心一瞧,才意识到,英文首都一词(capital)与Capitol差一个字母。我更加不知其所以然,便抓住一切机遇打听Capitol的来历。我求教了七、八个议员朋友,竟无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后来美国财政部一位助理部长告诉我,美国国会的创始者们,担心自己的国家太年轻,不利于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便借用了历史悠久的罗马的一个词的一部分,稍加改革,来作国会所在地的名称。古罗马建在七座山头上,其中一座叫“Capitolione Hill",简称“the Capitolione”,是当时罗马政治、社会和宗教生活的中心。
       经过这一番周折,我当即对这些美国先驱们如此尊重别国的历史文化、愿意借鉴别国的文化成果而肃然起敬。
       其实,除了在初创阶段能比较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外,美国国会还做了其他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好事。
       在政治上,它为巩固美国的独立作出过贡献,也为战胜英国殖民者的复辟作出过牺牲。1814年夏天,英国不甘心在北美大陆的失败,曾派兵进攻华盛顿,放了两把世界有名的大火,一把烧了总统府,一把烧了国会大厦。英国的复辟企图被粉碎后,美国总统府被刷成白色,从此号称白宫;国会大厦在被修补、扩建后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崇高了。1941年,当亚洲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呻吟时,美国原本没想做什么事情;当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事情发生了变化。美国的对日宣战书就是从国会山发出的。对此,历史不会忘记。
       在美国从一个经济不很发达的13个州成为现在世界最发达的大国的过程中,国会山上发生的事情也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60年代,国会山通过宅地法以及关于修建横贯美国东西的大铁路、开发美国中西部的法案,促使美国以很快的速度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并很快成为超过英国的工业大国。
       国会山的建筑风格别具匠心。它用玉米棒芯和烟叶作为这座建筑的标志,使人不能不赞叹建设者们朴素、豁达的审美观。
       很可惜,随着美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到这座山工作的一些人越来越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甚至妄自尊大,以歧视别国、干涉别国内政、改造别国为乐事为己任。山上的许多政客自诩为领导世界新潮流的理想主义者,竟试图把美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加给别国。他们高谈民主,却在国际上倡导单边主义;看到别国的事情不顺眼,竟把别国的事视作美国的一个州、一个县的事,动辄制裁。有的自命为人权卫士,以种种借口支持外国的反对派,甚至对邪教故作多情,公然伤害别国人民的主权和尊严。有的不惜违背国际法,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煽动别国内战,急了还会主张直接派兵到别人的土地上动干戈。当然,他们这样做都经过巧妙包装,都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仔细或太单纯、太善良的人往往很难看清楚,着实会使不少人受蒙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要全部写出,可能比国会山那一千多页的规章制度还要长。
       这本《走进国会山》也许会是一本比较好的导游手册。
       第一,愿大家跟它走进国会山时眼睛能更亮些,下山时头脑能更清醒些。第二,更愿国会山上的常驻人员能多下山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不要坐井观天,更不要越俎代庖,干别人才有权干的事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政治是内容丰富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样性的。但这第二点要实现,看来会旷日持久,似乎也不是本书的任务。
       刚在印度尼西亚参加四大洲二十国外长对话会,更深切地感到世界人民要和平、要友谊、要发展。心情愉悦,兴之所至,学本书年轻作者的风格,聊了一通,算是序。
      
       李肇星
       2004年7月4日
       雅加达经古晋、广州返北京空军挑战者号飞机上

作者简介


       丁孝文,1966年生,江苏人。1984年考人外交学院。1990年进人外交部,先后在新闻司、办公厅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现为办公厅参赞。著有《美国国会》(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1年出版)、《在美国看热闹》(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出版)等。
      

书摘


       目 录
      
      
       引子
      
       风雨洗礼国会山
      
       国会山太大,只言片语讲不完,粗粗看下来至少也需要一天;国会
       议员太多,一时半会儿说不清,535位议员,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国会
       规则太复杂,1000多页的规则连议员自己也搞不明白。我们只能先掀
       开它的面纱,了解一点最基本的情况。
      
       高低贵贱论两院
      
       有人把参议院称作“老人院”,那么,众议院就可以称作“青年团”
       了。“老人”看不上“青年”,“青年”不把“老人”放在眼里。在宪法面
       前,“老人”与“青年”一律平等,他们拿的工资也一样。但“老人”的办
       公室大一些,经费也多一些,所以,“老人”有点沾沾自喜也就不足为
       怪了。
      
       议员不听党的话
      
       议员最看重的是饭碗,而饭碗是选民给的。党票好比衣服,各人
       的偏好不同,想穿什么样的就穿什么样的,一般也不会轻易改变。但
       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喜欢身上的“衣服”,选民也不乐意,那就只能脱
       下来。
      
       国会领导忙什么?
      
       当领导不容易,当国会的领导更难。既要大家喜欢你,又要你有领
       导能力,还要能到处“蹭钱”。缺哪条都不行。
      
       想当主席熬白头
      
       有人说,在国会山上见到议员,如果不认识,你就叫他一声“主席”, 十有八九不会错。这话不假,因为国会常设委员会和行业组织很多,大
       多数议员都担任一官半职,叫他主席他自然爱听。
      
       告别“最惠国待遇”
      
       中美自1972年恢复正式交往以来,两国关系总体上保持改善和发
       展的势头,但从未一帆风顺过。1979年建交后,除了台湾问题,年度审
       议最惠国待遇恐怕是困扰两国关系时间最长的一个重大问题。从2001
       年起,这一做法将一去不复返,中国将自动得到美国的最惠国待遇,而
       且是无条件的,一劳永逸的。
      
       议员大多是侃爷
      
       议员靠的就是一张嘴。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可以侃得你热血沸腾,
       可以侃得你义愤填膺,也可以侃得你五体投地。其实,许多议员就是靠
       这张嘴,侃出了通向国会山的路,侃出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甚至把这个
       国家侃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亲历国会听证会
      
       听证会,是政策咨询,也是政治游戏。议员、证人、听众、记者,都是有备而来,当然也不会空手而归。
      
       国会议案一箩筐
      
       国会每年要提出 5 000个左右的议案,许多议案谈的都是些鸡毛蒜
       皮的事,不少人把这些议案说成“垃圾”。但是,议员们还是把自己提出
       的议案当作心肝宝贝。
      
       立法好比做香肠
      
       国会立法,在常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重要的事情,与食品
       加工厂或家庭主妇做香肠风马牛不相及,岂可相提并论?可是,“立法
       好比做香肠”却是国会的经典名言,而且,与国会打交道的时间越长,你
       就越会感叹它的绝妙之处。
      
       总统花钱国会管
      
       一位众议长曾大言不惭地说:“没有我的同意,总统一分钱也别想
       花。”这话虽有夸张的成分,但提着“钱袋子”的国会,在政府开支问题
       上的确起着主导作用。
      
       国会宣战马后炮
      
       政治家喜欢玩弄文字游戏,这在美国采取对外军事行动问题上最
       为明显。派军队进入他国,说是维持秩序或伸张正义,甚至可以把人家
       的总统抓到美国,总统说,这不叫打仗。派军队到国外与别国军队交
       火,可以叫打仗,也可以叫军事干预,总统说,这不是战争。宪法赋予国
       会“宣战权”,但总统为了掌握主动,越来越多地采取不宣而战了。美国
       历史上打了200多次仗,却只有5次是由国会宣战的。
      
       敢把“皇帝”拉下马
      
       国会要是与总统过不去,可以使的“法子”很多,不批准他提名的重
       要官员人选是其中的一个。当然,国会要是与总统打得不可开交,并抓
       住总统一个大“辫子”,是可以把这个“皇帝”拉下马的。
      
       妇女难顶半边天
      
       国会的女议员不多,有个性的更少。但总的说来,女性在国会的作
       用在稳步增大。她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国会山上与男性平分秋色。
      
       弄个饭碗挺费劲
      
       议员竞选好比体育比赛,参加的人多,但拿冠军的只有一个。看议
       员选举,也和看体育比赛一样刺激。
      
       金钱铺就议员路
      
       金钱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金钱。政府官员与利益集团之间
       的权钱交易,是一种国际现象,在美国则更突出。政治捐款是美国特色
       的权钱交易,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游说火爆华盛顿
      
       有人说,它是美国社会的毒瘤。也有人说,它是美国民主的重要组
       成部分。社会毒瘤也好,民主要素也好,不了解游说,我们就无法全面
       了解美国。
      
       我与说客面对面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游说与“拉关系”、“套近乎”联系起来,以为说
       客都是些游手好闲、靠耍嘴皮子谋生的人,其实不然。他们和我们一
       样,有知识,有教养,有感情,也有强烈的事业心。
      
       议员助手能量大
      
       有人说,议员一步也离不开助手,因为离开助手,他不知道说什么,
       更不知道做什么,他的真实智商就会暴露出来。
      
       议员活得有点累
      
       尽管国会山老人很多,有的甚至从国会山直接去了天堂。但这不
       等于说,他们在国会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一个当了20余年的议员在离
       任时说,在国会山工作太累了,我还是回家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说长道短话吃喝
      
       在莫洛科尔餐馆的墙壁上,挂着数百张在这里就过餐的议员的照
       片。他们一个个笑逐颜开,不知道是吃得高兴,还是看得高兴。反正在
       他们的眼皮底下,演绎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岁议员故事多
      
       瑟蒙德创造了多个美国纪录:担任参议员4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
       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议员;100岁退休,是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议员;
       1954年,他以写入式选票当选联邦参议员,这在美7历史上是空前绝后
       的;1957年,他创造了在国会连续演讲24小时18分钟的纪录,这一纪
       录迄今未被打破。当然,他留给后人的远远不止这些,作为一个成功的
       政治家和仕途上的“不倒翁”,他的为人处世、做官之道,以及他的绯闻,
       至今仍为美国人所津津乐道。
      
       赫尔姆斯要回家
      
       在中国,赫尔姆斯也许算得上是继麦卡锡之后最有名的美国国会
       议员。如果算不上家喻户晓,至少也是大名远扬。进入“雅虎中国”网,
       点击“赫尔姆斯”,居然出现了 4 720条中文消息。Google简体中文是
       2 720条,人民网是 331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赫尔姆斯受到中国
       人民如此憎恨,绝非偶然,也非一时一事。
      
       绯闻丑闻龌龊事
      
       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国会也不乏为人奸诈势
       利,不学无术而又自作聪明,生活腐败却又装扮成正太君子之类的人
       物。否则,就无法理解,一些美国人,包括政府高级官员和在学术界享
       有很高威望的人,在谈起国会时,常常会对国会某些人的所作所为嗤之
       以鼻,说出“别理他们,那是些笨蛋”之类的话了。
      
       附录一 卢格要唱对台戏
      
       附录二 “驴党”领袖佩洛西
      
       附录三 业余说客蛮可爱
      
       附录四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
      
       参考书目
      
       后记
      
      
      

书评       

走出国会山

李肇星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富有、军力最强大、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唯一超级大国。很自然,美国的国会颇受世人关注。
       要走进国会山谈何容易。上山当议员既要有钱,也要有些本事。山下人要上去参观则往往摸不着门道。进去了,对它的真面目也往往看不大出来。在参观者当中,本书作者丁孝文,江苏海安县人氏,曾在华盛顿生活和工作数年,可能是上国会山最多,也看得较明白的少数中国公民之一。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国会山的英文名字“Capitol",就犯了糊涂。我一看头几个字母,心里就嘀咕,怎么美国人把自己的国会叫做首都?再静心一瞧,才意识到,英文首都一词(capital)与Capitol差一个字母。我更加不知其所以然,便抓住一切机遇打听Capitol的来历。我求教了七、八个议员朋友,竟无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后来美国财政部一位助理部长告诉我,美国国会的创始者们,担心自己的国家太年轻,不利于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便借用了历史悠久的罗马的一个词的一部分,稍加改革,来作国会所在地的名称。古罗马建在七座山头上,其中一座叫“Capitolione Hill",简称“the Capitolione”,是当时罗马政治、社会和宗教生活的中心。
       经过这一番周折,我当即对这些美国先驱们如此尊重别国的历史文化、愿意借鉴别国的文化成果而肃然起敬。
       其实,除了在初创阶段能比较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外,美国国会还做了其他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好事。
       在政治上,它为巩固美国的独立作出过贡献,也为战胜英国殖民者的复辟作出过牺牲。1814年夏天,英国不甘心在北美大陆的失败,曾派兵进攻华盛顿,放了两把世界有名的大火,一把烧了总统府,一把烧了国会大厦。英国的复辟企图被粉碎后,美国总统府被刷成白色,从此号称白宫;国会大厦在被修补、扩建后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崇高了。1941年,当亚洲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呻吟时,美国原本没想做什么事情;当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事情发生了变化。美国的对日宣战书就是从国会山发出的。对此,历史不会忘记。
       在美国从一个经济不很发达的13个州成为现在世界最发达的大国的过程中,国会山上发生的事情也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60年代,国会山通过宅地法以及关于修建横贯美国东西的大铁路、开发美国中西部的法案,促使美国以很快的速度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并很快成为超过英国的工业大国。
       国会山的建筑风格别具匠心。它用玉米棒芯和烟叶作为这座建筑的标志,使人不能不赞叹建设者们朴素、豁达的审美观。
       很可惜,随着美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到这座山工作的一些人越来越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甚至妄自尊大,以歧视别国、干涉别国内政、改造别国为乐事为己任。山上的许多政客自诩为领导世界新潮流的理想主义者,竟试图把美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加给别国。他们高谈民主,却在国际上倡导单边主义;看到别国的事情不顺眼,竟把别国的事视作美国的一个州、一个县的事,动辄制裁。有的自命为人权卫士,以种种借口支持外国的反对派,甚至对邪教故作多情,公然伤害别国人民的主权和尊严。有的不惜违背国际法,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煽动别国内战,急了还会主张直接派兵到别人的土地上动干戈。当然,他们这样做都经过巧妙包装,都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仔细或太单纯、太善良的人往往很难看清楚,着实会使不少人受蒙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要全部写出,可能比国会山那一千多页的规章制度还要长。
       这本《走进国会山》也许会是一本比较好的导游手册。
       第一,愿大家跟它走进国会山时眼睛能更亮些,下山时头脑能更清醒些。第二,更愿国会山上的常驻人员能多下山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不要坐井观天,更不要越俎代庖,干别人才有权干的事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政治是内容丰富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样性的。但这第二点要实现,看来会旷日持久,似乎也不是本书的任务。
       刚在印度尼西亚参加四大洲二十国外长对话会,更深切地感到世界人民要和平、要友谊、要发展。心情愉悦,兴之所至,学本书年轻作者的风格,聊了一通,算是序。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