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
作者:
罗佳明 著
定价:
28.00元
页数:
288页
ISBN:
ISBN7-309-03805-3/F.826
字数:
28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的著作,也是国内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运用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的论著,其思考的创新性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世界遗产的管理过程是人类社会活动与遗产地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对遗产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的研究,建立起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模型,从而确立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战略。本书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分析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遗产的管理主体、外部环境和内在能力建设等问题,通过与之配套的案例分析,对我国目前已有遗产的保护和正在积极“申遗”中的单位来说,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书对于研究世界遗产管理的学者、政府官员、实际工作者和所有热爱世界遗产的人们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论著和参考书。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基本概况
       1.1 世界遗产的定义和标准
       1.2 中国世界遗产基本概况
       1.3 国际间世界遗产的保护
       第二节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2.1 迅速发展的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
       2.2 我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2.3 三个遗产管理期的划分
       第三节 转型过渡期世界遗产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遗产管理的意义
       3.2 战略管理理论及其在遗产管理中的运用
       3.3 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遗产管理中的运用
       第四节 转型过渡期中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战略性思考
       4.1 研究我国遗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4.2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世界遗产管理及其研究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遗产管理概况
       1.1 计划体制下传统遗产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1.2 传统遗产管理面对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1.3 传统遗产管理的变革
       第二节 国外世界遗产管理概况
       2.1 西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2.2 西方遗产管理的主要观点
       2.3 西方遗产管理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第三节 国内外世界遗产管理研究现状与比较
       3.1 世界遗产管理研究的热潮
       3.2 遗产管理研究中的保护与开发之争
       3.3 社会文化差异与遗产管理指导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转型过渡期世界遗产战略管理的理论探索
       4.1 基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遗产战略管理思想
       4.2 转型过渡期世界遗产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
       4.3 转型过渡期世界遗产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的主体分析
       1.1 中国世界遗产的管理主体复杂性
       1.2 基于复杂管理主体的遗产战略管理
       第二节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能力分析
       2.1 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
       2.2 内在基本能力的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战略制定与实施
       3.1 遗产战略使命与战略目标的制定
       3.2 遗产战略的实施
      
       第四章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协调战略
      
       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战略性保护
       1.1 基于转型过渡期的遗产保护
       1.2 从技术性保护到战略性保护
       1.3 建立战略性遗产保护体系
       第二节 世界遗产的战略性利用
       2.1 世界遗产利用的内涵与思路
       2.2 中国目前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
       2.3 建立特殊的遗产旅游利用体系
       第三节 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战略性协调
       3.1 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3.2 建立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协调战略
       3.3 遗产管理部门的地位与责任
      
       第五章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中的环境建设
      
       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建设
       1.1 遗产的宏观政策与法律环境现状与问题
       1.2 构建以遗产保护法为核心的遗产法律体系
       1.3 遗产管理部门在法律政策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世界遗产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改革
       2.1 中国遗产管理组织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 中国总体遗产管理模式的提出
       2.3 遗产宏观和微观组织体系改革
       2.4 政府在遗产管理组织体系变革中的作用
      
       第六章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中的能力建设
      
       第一节 遗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1.1 中国现有世界遗产管理的人力资源状况
       1.2 建立内部人才培养和人员素质管理机制
       1.3 建立外部专家顾问机制
       第二节 遗产财务保障能力建设
       2.1 中国现有世界遗产管理的财务状况
       2.2 构建遗产管理的财务战略
       2.3 建立遗产保护基金战略
       第三节 遗产管理监控能力建设
       3.1 国际世界遗产监测机制
       3.2 世界遗产监控的标准及主要依据
       3.3 建立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的遗产评价机制
       3.4 建立世界遗产监控的信息管理与预报体系
       第四节 遗产危机处理能力建设
       4.1 加强遗产灾害和突发事故管理的必要性
       4.2 减轻遗产灾害损失和预防突发事故的分析与规划
       4.3 紧急救援与突发事故处理的主要内容措施
      
       第七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战略分析
      
       第一节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系统概述
       1.1 遗产资源系统的概况
       1.2 遗产管理的主体分析
       第二节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外部环境
       2.1 遗产面对的宏观环境
       2.2 遗产面对的区域环境
       第三节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内在能力
       3.1 遗产基本管理能力
       3.2 遗产旅游利用能力
      
       第八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战略制定与管理体系建设
      
       第一节 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基本经验
       1.1 遗产保护的基本经验
       1.2 旅游利用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战略使命与战略制定
       2.1 遗产管理战略使命的确立
       2.2 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协调管理
       2.3 遗产管理的战略规划
       第三节 遗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3.1 转型过渡期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创新
       3.2 遗产管理体系建设
       3.3 改善遗产管理的外部环境
       3.4 遗产管理业务建设与能力建设
       第四节 遗产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九章 展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遗产战略管理
      
       后记
      
       参考文献

书评       

文化适应:世界遗产研究的新视角

冯俊锋

       在当代中国旅游话语的构建中,罗佳明可能不是最出色的话语阐发音,但他却是一位相当有个性的旅游理论求索者。这种个性与他十余年来将目光投向与言说方式始终置于旅游理论的前沿地带休戚相关。在《旅游经济管理概论》(复旦大学1999年版)中,他从实证的角度率先提出“国情旅游”和“旅游立法”等命题,以别样的声音给国内正在积极探讨吃、住、行、游、购、娱的传统旅游理论提供了一份思考范式。事隔五年,罗佳明在《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复旦大学2004年版)中将深邃的目光又投向旅游业中炙手可热的世界遗产领域(自然与文化)。作者研究的主题是地方政府在遗产管理中的定位,是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世界遗产的管理体系,且还要有中国的特色,但他的视野却是宏大的(全球化),视角独到。“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正是罗佳明观察与思考中的一个理论预设与描述。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把标尺: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无不昭显出人本期望。上下5000年的华夏文明辉耀千古,地大物博的广袤国土令人自豪,先祖们给国人留下了厚重的文明形态和多样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我国众多的世界遗产。
       我国自1980年代中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公约》以来,闻名世界的长城、故宫、泰山在1987年就先后进入首批世界遗产名录,在短短的十多年中,截至2004年2月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中国已经拥有30处世界遗产,跻身为仅次于西班牙(37处)和意大利(36处)的第三大世界遗产国。罗佳明预言,“这仅仅是我国遗产‘申报热’的开始”。同时作者也流露出无限隐忧,在他看来,我国目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甚于“保护热”,就管理体制而言,无论在宏观制度建设上,还是微观管理形式上,都没有形成一套与世界遗产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我国目前多数遗产管理依然沿用的是文物,风景区的管理模式。建立真正属于世界遗产的管理模式是《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思考的重点和理论接点。世界遗产的管理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与遗产地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有人认为在本书中作者从全球化的理论视角将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运用于中国遗产保护的理论探讨中。罗佳明确乎将遗产保护放置于可持续性发展和战略角度的组织系统中进行综合考察,在他看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遗产管理与国外遗产管理的距离,集中在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争论上,要解决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就必须立足于历史与现实条件,理顺矛盾背后的深层成因——“文化适应”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武器。罗佳明的看法是,按照现有的科学知识来认知世界遗产依然有许多缺失,即便在我国今天遗产保护的转型期,分割的、专化的管理思想依然大行其道,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正是“文化适应”挖掘的关键所在。“文化适应”是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文化适应”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问题,就遗产保护来说,它甚而牵涉到政治、经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是现代人对历史的敬意的极高表现,但这项工作与世界遗产本身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是不能比拟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往往自然与文化相辅相成,在中国千百年来的主流文化中,自然与人文是一体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是自然秩序的人间映照,没有人与自然的激烈对抗与分割。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深刻地影响着祖先们的社会活动,今天的世界遗产依然存留着他们活动的原貌。在西方理论中“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与“文化同化”(transition)是一致的,认为“文化同化”是“文化适应”的一个必然结果。东西方的文化生成和文化背景不同、国情不同,认识与看法自然就不一样。我们强调与世界接轨,世界遗产当然不能像科技产业那样点、线对接。《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一书尽管在字里行里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适应”的观点,但罗佳明通过对世界遗产历史与现实的把握、战略与管理的观察、保护与利用的甄别,细致地描述出中国辽阔的自然山川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并结论出人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深处是与自然相融相通的。罗佳明的文化扬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对民族的文化与自然有了许多独特的理解。中国世界遗产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们的关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者系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思想与文化博士研究生)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