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长江下游考古地理
作者:
高蒙河 著
定价:
22.00元
页数:
370页
ISBN:
ISBN7-309-04326-X/K.142
字数:
33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研究考古时代长江下游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一部力作。书中全面收集考古遗存资料,运用考古学和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借助相关学科的手段与成果,采取定量分析,为全新世以来长江下游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首次提供了高分辨率年代序列以及系列性的考古时期地图,对代表性区域与时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了恢复性重建。同时,并提供出这一地区历史文化进程新模式,给予现代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以历史镜鉴。
       本书还讨论考古地理学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可能性,把握了古地理与历史地理之间的跨越性课题,拓展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具有学科建设的意义。
      
      
      

作者简介


       高蒙河,蒙古族,1958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8年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后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等校做客座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出版《铜器与中国文化》、《三峡考古记胜》等著作四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六十余篇。

书摘


       目 录
      
       前 言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长江下游考古地理学的实践与方法
      
       第一章 时空框架
      
       第一节 竺可桢分期理论的借鉴
       一、 距今7000—5000年的考古时代前期
       二、 距今5000—3000年的考古时代后期
      
       第二节 长江下游地区的微观地理特征
       一、 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 西部的苏皖平原地区
      
       第三节 宏观视野里的长江下游周边地区
       一、 考古地理学上的东方沿海观
       二、 考古地理学上的西部内陆观
      
       第二章 遗址分布
      
       第一节 距今7000—6000年: 马家浜时期
       一、 遗址数量统计
       二、 遗址时间分布
       三、 遗址平面分布
       四、 遗址垂直分布
       五、 马家浜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数据
      
       第二节 距今6000—5000年: 崧泽时期
       一、 遗址数量统计
       二、 遗址时间分布
       三、 遗址平面分布
       四、 遗址垂直分布
       五、 崧泽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数据
      
       第三节 距今5000—4000年: 良渚时期
       一、 遗址数量统计
       二、 遗址时间分布
       三、 遗址平面分布
       四、 遗址垂直分布
       五、 良渚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数据
      
       第四节 距今4000—3000年: 马桥时期
       一、 遗址数量统计
       二、 遗址时间分布
       三、 遗址平面分布
       四、 遗址垂直分布
       五、 马桥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数据
      
       第五节 考古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 从遗址时间分布看遗址量值变化
       二、 从遗址平面分布看区域遗址密度
       三、 从遗址垂直分布看遗址重复利用程度
       四、 长江下游各遗址重复利用数据
      
       第三章 聚落景观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与聚落考古学
       一、 中国聚落考古学趋势的形成
       二、 考古地理学结构中的聚落要素
      
       第二节 聚落选址类型
       一、 坡地型
       二、 岗地型
       三、 台墩型
       四、 湖泊型
       五、 复合型遗址的多态性地貌
      
       第三节 聚落规模与形态
       一、 聚落规模
       二、 聚落形态
      
       第四节 聚落等级的出现与形成
       一、 从乡村型聚落到城镇型聚落
       二、 从原始“都城”到商代佘城
       三、 聚落移动
      
       第五节 建筑结构与家庭形态
       一、 地穴式建筑
       二、 平地式建筑
       三、 北有窑洞,南有干栏
       四、 台基式建筑
       五、 房屋功能区与聚落功能区的分化
       六、 向心式与离心式的家庭布局形态
       七、 墓地与祭坛
      
       第六节 聚落进化模式
       一、 连续进化模式
       二、 异化进化模式
       三、 断裂进化模式
      
       第四章 水陆环境
      
       第一节 河口海岸变迁
       一、 马家浜时期的古海岸线
       二、 崧泽时期的古海岸线
       三、 良渚时期的古海岸线
       四、 马桥时期的古海岸线
      
       第二节 水上遗存反映的环境信息
       一、 水上交通遗迹
       二、 水井与水位
       三、 水动力的自然扰动与次生堆积
      
       第五章 生物景观
      
       第一节 气候与植被
       一、 植物遗存与纺织遗物
       二、 几组典型孢粉剖面
       三、 气候演变与生态景观
      
       第二节 动物景观
       一、 动物考古学
       二、 渔猎、狩猎和家畜饲养
      
       第六章 矿产资源
      
       第一节 尚玉的传统及玉石产地
      
       第二节 青铜矿藏的发现与分布
       一、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矿藏带
       二、 商周王朝征伐南土与资源政治
      
       第三节 陶器产地与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技术
      
       第七章 人群迁徙与分布
      
       第一节 人口考古学与文化因素分析法
      
       第二节 北人南下与南人北上
       一、 江苏花厅遗址的南北文化耦合现象
       二、 上海广富林遗址新发现的北方遗存
       三、 上海马桥遗址的多元文化因素
      
       第三节 古代人骨DNA测试的几组数据
      
       结 语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
       根植于历史地理学的考古地理学
      
       各表所引文献对照
      
       后 记
      
       图 目
       图1 长江下游各区域位置示意
       图2 马家浜文化典型器物分期示意
       图3 崧泽文化典型器物分期示意
       图4 良渚文化典型器物分期示意
       图5 马桥文化典型器物
       图6 马家浜时期各区域遗址量值对照
       图7 长江下游马家浜早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8 长江下游马家浜中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9 长江下游马家浜晚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10 马家浜时期各区域遗址分布比例
       图11 崧泽时期各区域遗址量值对照
       图12 长江下游崧泽早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13 长江下游崧泽中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14 长江下游崧泽晚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15 崧泽时期各区域遗址分布比例
       图16 良渚时期各区域遗址量值对照
       图17 长江下游良渚早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18 长江下游良渚中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19 长江下游良渚晚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20 良渚时期各区域遗址分布比例
       图21 浙江庙前遗址形成过程剖面
       图22 马桥时期各区域遗址量值对照
       图23 长江下游马桥早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24 长江下游马桥中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25 长江下游马桥晚期各区域遗址分布
       图26 马桥早期各区域遗址分布比例
       图27 长江下游遗址时空量值对照
       图28 太湖流域各时期新开发遗址数量
       图29 江苏左湖台墩型遗址及其局部剖面
       图30 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台墩形遗址分布
       图31 江苏绰墩遗址F11房屋平面及复原
       图32 江苏龙南遗址平面布局
       图33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平面形态
       图34 长江下游史前时期遗址选址
       图35 绰墩遗址良渚时期河道两岸遗迹平面
       图36 龙南遗址的地理位置
       图37 史前时期的大型建筑遗迹
       图38 姚家墩为代表的台墩型聚落群
       图39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
       图40 江苏佘城城墙剖面
       图41 江苏龙南88F1居住址
       图42 江苏龙南87F2—87F6居住址
       图43 江苏左湖F1室内空间分隔平面示意及房屋复原
       图44 张家港东山遗址F4、F5房址平面
       图45 浙江桐乡普安桥遗址F3平剖面
       图46 龙南遗址干栏式建筑发掘现场平面
       图47 龙南遗址的干栏式建筑
       图48 “个”形刻符及相关字型、符号
       图49 浙江余杭莫角山大型遗址
       图50 江苏龙南墓地平面
       图51 龙南遗址墓葬88M1和典型器物
       图52 江苏寺墩墓地M3出土的玉器情况
       图53 良渚时期的墓地与祭坛
       图54 浙江瑶山遗址平面示意
       图55 浙江瑶山遗址T6平剖面示意
       图56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
       图57 马家浜时期的海岸线
       图58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位置
       图59 崧泽时期的海岸线
       图60 良渚时期的海岸线
       图61 马桥遗址沙堤及部分地层剖面
       图62 长江河口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的变迁
       图63 中国东部沿海1万年以来海平面变化曲线
       图64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水井
       图65 河姆渡遗址水井复原
       图66 河姆渡遗址水井平剖面
       图67 三峡麻柳沱遗址次生堆积剖面
       图68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洪水地震灾难现场遗存
       图69 马家浜时期的水田遗迹
       图70 江苏溧阳地质剖面
       图71 上海广富林遗址出土刻符
       图72 龙虬庄遗址的现代区划
       图73 龙虬庄遗址的史前区划
       图74 磨盘墩遗址地层Q3 —Q4断面
       图75 磨盘墩遗址所出小型雕刻工具
       图76 丁沙地遗址所出玉料
       图77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制作痕迹
       图78 三代都城分布与金属矿藏分布之间地理关系
       图79 黄河和长江流域古陶样品组分因子分析
       图80 长江三角洲遗址中古陶样品组分因子分析
       图81 广富林遗址样品 s8的XRD分析
       图82 陕西姜寨半坡时期原始村落布局
       图83 距今7000年前的文化区域
       图84 距今7000—5000年前后的文化区域
       图85 距今5000—4500年前后的文化区域
       图86 花厅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器
       图87 花厅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
       图88 良渚文化北上示意
       图89 良渚文化玉器传播示意
       图90 南、北方出土的背壶
       图91 广富林遗址地理位置示意
       图92 广富林遗址所出北方文化因素陶器和纹饰
       图93 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相似文化因素比较
       图94 全新世中期气温变化曲线
       图95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人地关系演化模式
       图96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遗址总量对比曲线
       图97 重庆万州麻柳沱遗址聚落演变示意
      
       表 目
       表1 马家浜时期诸遗存测年数据一览
       表2 崧泽时期诸遗存14C测年数据一览
       表3 良渚时期诸遗存14C测年数据一览
       表4 良渚时期诸遗存热释光测年数据一览
       表5 马桥时期诸遗存14C和热释光测年数据一览
       表6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诸遗存时空框架对应简览
       表7 马家浜时期遗址统计
       表8 马家浜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
       表9 崧泽时期遗址统计
       表10 崧泽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
       表11 良渚时期遗址统计
       表12 良渚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
       表13 马桥时期遗址统计
       表14 马桥时期未分期遗址统计
       表15 长江下游各地区遗址利用率统计
       表16 太湖流域遗址重复利用统计
       表17 宁镇地区遗址重复利用统计
       表18 皖中平原地区遗址重复利用统计
       表19 里下河流域遗址重复利用统计
       表20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最大面积规模遗址的比较
       表21 良渚时期龙南遗址88H22出土陶器组合
       表22 良渚时期龙南遗址97F1出土陶器组合
       表23 左湖遗址F1出土器物组合
       表24 长江三角洲地区考古时代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状况
       表25 马桥镇和金汇镇居民及其他民族Y染色体SNP突变比率
       表26 马桥和新地里遗址古代Y染色体若干SNP位点类型
       表27 国内外科技考古手段的起步时间
       表28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环境变化与社会进程的比较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