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傅雷画传
作者:
叶永烈 著
定价:
29.80元
页数:
242页
ISBN:
ISBN7-309-04533-5/I.319
字数:
27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曾经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傅雷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遭到“批判”,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他的长子、钢琴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闻恶讯出走英国,一时间被说成是“叛国分子”。傅聪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名。在“文革”中,傅雷夫妇不堪红卫兵、造反派的酷虐,双双自尽。傅雷冤案得以平反后,《傅雷家书》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作家叶永烈经过多年深入采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这本图文并茂的《傅雷画传》,形象地浓缩了博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他们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傅雷格言(代序)
      
       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①。
      
       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②。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③。
      
       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服尔德、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④
      
       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⑤。
      
       真要过了贫贱日子才真正显出“贫贱不能移”!居安思危,多多锻炼你的意志吧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哪一门艺术不如此⑦!

作者简介


       叶永烈,当代著名作家。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已出版著作一百八十余部。
       早年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代表作是《小灵通漫游未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著有七一卷本《叶永烈自选集》和五十卷本《叶永烈文集》。其中主要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一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文革”十年的真实写照。
      

书摘


       序 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第一章 无笑童年
         傅雷老家在上海南汇
         直如竹筒 纯如水晶
         与表妹朱梅馥定亲
      
       第二章 留学法国
         一路行 一路写
         与刘海粟在巴黎求胜探宝
         心猿意马的深刻教训
      
       第三章 遗世独立
         名片上印着“美术批评家”
         “听二十四岁的傅雷讲课”
         温馨的四口之家
         “孤独的狮子”与“墙洞里的小老鼠”
         在洛阳记起“玛德琳风波”
         选择了法租界巴黎新村
         极力推崇国画大师黄宾虹
         直言不讳评论张爱玲
         “围剿”国民党警察局长
         典屋卖田携全家前往昆明
         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上海
      
       第四章 闭门译书
         没有“单位”的人
         在纸上进行艰辛的长征
         中国译界的丰碑
      
       第五章 “打造”傅聪
         发现傅聪的音乐天赋
         雷垣成为启蒙教师
         把傅聪从小学撤回
         倾注心血培养傅聪
         傅聪终于走出低洼
         在布加勒斯特获得铜牌
         在肖邦钢琴赛中脱颖而出
         “你的路程还长得很”
      
       第六章 误入“阳谋”
         走出书斋参加“鸣放”
         这次教训太大太深了
         傅聪出走英伦
         不愿因“右派”而改名
         苦闷之中书法大见长进
         厄运波及次子傅敏
      
       第七章 傅雷家书
         周恩来、陈毅的关心
         父与子在纸上倾心长谈
         傅聪爱上梅纽因之女
      
       第八章 “文革”悲剧
         四天三夜的大抄家
         泰然自若 视死如归
         廓清傅雷之死的误传
         档案的记载和当事人的见证
         已经预感来日不多
         “士可杀不可辱”
         “干女儿”挺身而出
      
       第九章 傅聪归队
         傅雷冤案终于平反
         傅敏尝够人生咸酸苦辣
         傅聪“想念北京的蓝天”
         邓小平批准傅聪回国
         傅敏成为优秀教师
         总书记胡耀邦关心傅聪
         傅聪终于“归队”
      
       第十章 家书出版
         范用慧眼识《家书》
         傅雷思想的折光
         在“历史垃圾”中发现傅聪的信

书评       

《傅雷画传》:为中国知识分子塑像

邵丹

       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
      
       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在四天三夜的红卫兵大抄家后,不堪酷虐,双双自尽。傅雷夫妇之死,成为“文革”十年中最震撼人心的悲剧之一。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出生于上海南汇,曾经留学法国。傅雷的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名篇,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作品。
       傅雷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遭到“批判”,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他的长子、钢琴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闻恶讯出走英国,一时间被说成是“叛国分子”。傅聪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名。到了“文革”期间,迫害进一步升级,以至最终酿成傅雷夫妇双双自尽的悲剧。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傅雷冤案才得以平反,傅聪也终于拂去判国者的恶名。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傅雷家书》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作家叶永烈经过多年深入采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这本图文并茂的《傅雷画传》,形象地浓缩了傅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他们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那么,著名作家叶永烈,又是如何开始《傅雷画传》的写作呢?
       
       叶永烈关注傅雷,最初是从关注傅聪开始的。
       1979年4月,傅聪从英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上海,出席父亲傅雷平反昭雪的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这时,傅雷的冤案已经平反,可是笼罩在傅聪头上的“叛国者”阴影并未散去。关于傅聪的报导,在当时是严加控制的。就连傅聪的报道不能超过多少字,必须安排在第几版,都有严格的规定。叶永烈当时从《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内参上,看到详细的傅聪动向报导,傅聪又爱国、又“叛国”的曲折经历,引起他的关注。
       在对傅聪有了些了解之后,叶永烈发觉他和他父亲傅雷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尽管当时无法发表关于傅聪的报告文学,他还是在1980年以他为模特儿写成一万五千字的小说《爱国的“叛国者”》。
       叶永烈采访了傅聪,又采访了傅敏。他的视野转向他们的父亲傅雷。他采访的范围逐步扩大,内中包括傅雷夫人哥哥朱人秀、傅雷的老保姆周菊娣、梅月英(荷娣),傅雷夫人侄女朱佛容;傅雷的许多好友:著名作家柯灵、楼适夷,数学家雷垣教授,翻译家周煦良教授,声学家林俊卿教授,音乐家丁善德教授,小提琴家毛楚恩教授,翻译家严大椿教授,法学家裘劭恒教授,傅雷干女儿、钢琴家牛恩德博士;傅聪的好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钢琴家史大正,上海音乐学院吴乐懿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李民铎教授……
       1983年9月,文化部外事局俞慧钧女士给叶永烈很大帮助,给他看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傅聪问题的批示的影印件以及有关文件。
       叶永烈的采访逐步深入:
       “挖”出了那位冒死保存傅雷夫妇骨灰、感人至深的江小燕;
       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查到傅雷死亡档案,采访了有关公安人员,首次揭开傅雷之死的真相。
       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叶永烈写出关于傅雷、傅聪、傅敏的三篇报告文学。
       楼适夷先生在给叶永烈的信中,曾经建议他写长篇《傅雷传》。叶永烈原本也准备写,所以对傅雷亲友作了广泛的采访,为写作长篇《傅雷传》作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后来他忙于“红色三部曲”、《“四人帮”兴衰》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也就把《傅雷传》的写作搁下来了。直到2004年7月方脱稿完成《傅雷画传》。
      
       可以说,在当今的中国作家中,叶永烈是最早对傅雷生平产生兴趣,并广泛搜集写作材料的有心人,许多叶永烈曾经采访过的傅雷生前好友,如今大多已作古,叶永烈的采访记录,便成为宝贵的“绝版”资料。此本《傅雷画传》,因此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价值。
      
       生于艰难,死于危世。傅雷的一生,历处逆境。广为流传的《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傅雷思想的真实流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纯真的心灵。《傅雷家书》的巨大魅力,正是在于傅雷高尚的人格力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以说是傅雷品格的生动写照。他生前非常喜欢这两句诗。
      
       1985年5月27日,叶永烈在上海采访傅聪时,傅聪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傅聪说,父亲总是忧国忧民,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是一个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
       傅聪说,他的父亲是“五四”一代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理解为“有知识的人”,亦即英文中的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应当是Instruction,即有思想的人。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先锋队。也正因为这样,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总是命运坎坷,如伽利略、哥白尼等等。他们总是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做“顺民”。傅雷身处逆境时所写的《傅雷家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忧国之书,忧民之书。尽管傅雷受极左路线迫害,不得不终日蜗居,与世隔绝,但是他的心是博大无涯的,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哀乐相连。
      
       傅雷先生,他那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但是傅雷先生人格的光芒永远不会被掩没,它的光焰将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画传》,为傅雷先生以及所有与傅雷先生同命运的中国知识分子塑像。
      
 
我写《傅雷画传》

叶永烈

       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集,成了中国的畅销书,一版再版,印行了一百多万册。
       这本书的封面,出自名家之手:蓝色的封面上,画了一支洁白的羽毛笔。
       蓝色象征海洋,表示家书穿洋渡海;白色表示不俗,象征作者高洁的品格。
       羽毛笔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是象征翻译家——因为作者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所译的大都是十八、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作品,当时法国作家是用羽毛笔写作的;二是象征家书——鸡毛信。
       哦,那支羽毛笔,仿佛飘飘欲飞,在蓝色的大海上空飞翔、飞翔……
       这本家书集,就是《傅雷家书》。
       封面的设计者是著名画家、曾经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工艺美术家庞薰琹,傅雷的好友。
       傅雷,他把毕生的时间,凝固在十五卷《傅雷译文集》中,共约五百万言。他把手中的笔,化为一座架在中法之间的文学桥梁,这座文学桥梁,永存于人世。
       至于《傅雷家书》,却是傅雷生前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出版的书。然而,如今傅雷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是《傅雷家书》。《傅雷家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傅雷的译著。
       为什么一本家书集,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生于艰难,死于危世。傅雷的一生,历处逆境。他的这些家书,在写作时只是与儿子作纸上倾谈,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它是傅雷思想的真实流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纯真的心灵。《傅雷家书》的巨大魅力,正是在于傅雷高尚的人格力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以说是傅雷品格的生动写照。他非常喜欢这两句诗。 这是《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无名氏的诗,原作全文是: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原意是说,人的生命不满百岁,可是常常为身后的事忧愁不已。既然人生短暂,又昼短夜长,何不持烛夜游,及时行乐呢?原诗的意思是消极的、颓废的。
       但是,傅雷先生截取了前两句,含义就大不相同。1963年7月22日,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1985年5月27日,我在上海采访傅聪时,他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作为座右铭。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傅聪说,父亲总是忧国忧民,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是一个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
       傅聪记得,在194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甘地被极右派刺死,消息传来,父亲傅雷悲愤交集,三天吃不好饭……正因为父亲傅雷“常怀千岁忧”,所以他的心灵常受煎熬,常处于痛苦之中。
       傅聪还对我说,他的父亲是“五四”一代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理解为“有知识的人”,亦即英文中的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应当是Instruction,即有思想的人。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先锋队。也正因为这样,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总是命运坎坷,如伽利略、哥白尼等等。他们总是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做“顺民”。
       《傅雷家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忧国之书,忧民之书。尽管傅雷受极左路线迫害,不得不终日蜗居,与世隔绝,但是他的心是博大无涯的,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哀乐相连。
       傅聪说,透过父亲写给他的那么多家书,足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充满父爱的人。《家书》谈的是做人的原则、艺术的修养。父亲既热情,又细致,细小到衣、食、住、行都要管,什么都替你想到了。傅聪坦率地说,有优点必然有缺点,他以为父亲过于严格、慎微。他大笑道,幸亏他一半像父亲,另一半像母亲,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宽容、乐天的品格。
       我曾说,我作为上海作家,向来很忌讳写上海作家。傅雷与戴厚英是两个例外。傅雷与戴厚英都是命运乖戾、受尽“左”的压迫而死于非命的上海作家。我多次采访戴厚英本人,为戴厚英写下了纪实长篇《非命》。
       我关注傅雷,最初是从关注傅聪开始的。
       喜欢音乐的我,很早就注意到中国音乐界的“两聪”——马思聪和傅聪。这两“聪”都曾有过“叛国分子”的可怕名声。我为内心痛楚、客死美国的马思聪先生写下了纪实长篇《风雨琴声——马思聪传》。
       1979年4月,傅聪从英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上海,出席父亲傅雷平反昭雪的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这时,傅雷的冤案已经平反,可是笼罩在傅聪头上的“叛国者”阴影并未散去。关于傅聪的报导,在当时是严加控制的。就连傅聪的报道不能超过多少字,必须安排在第几版,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当时从《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内参上,看到详细的傅聪的动向报导,傅聪又爱国、又“叛国”的曲折经历,引起我的关注。
       我对傅聪有了些了解之后,我发觉他和他父亲傅雷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尽管当时无法发表关于傅聪的报告文学,我还是以他为模特儿写成一万五千字的小说《爱国的“叛国者”》,在1980年发表于《福建文学》杂志。
       我采访了傅聪,又采访了傅敏。我的视转向他们的父亲傅雷。我采访的范围逐步扩大,内中包括傅雷夫人哥哥朱人秀、傅雷的老保姆周菊娣、梅月英(荷娣),傅雷夫人侄女朱佛容;傅雷的许多好友:著名作家柯灵、楼适夷,数学家雷垣教授,翻译家周煦良教授,声学家林俊卿教授,音乐家丁善德教授,小提琴家毛楚恩教授,翻译家严大椿教授,法学家裘劭恒教授,傅雷干女儿、钢琴家牛恩德博士;傅聪的好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钢琴家史大正,上海音乐学院吴乐懿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李民铎教授……
       1983年9月,文化部外事局俞慧钧女士给我很大帮助,给我看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傅聪问题的批示的影印件以及有关文件。
       我的采访逐步深入:
       “挖”出了那位冒死保存傅雷夫妇骨灰、感人至深的江小燕;
       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查到傅雷死亡档案,采访了有关公安人员,首次揭开傅雷之死的真相。
       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我写出关于傅雷、傅聪、傅敏的三篇报告文学,写出了《傅雷一家》一书,于1986年9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后,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选入《傅雷与傅聪》一书。
       楼适夷先生在给我的信中,曾经建议我写长篇《傅雷传》。我原本也准备写,所以对傅雷亲友作了广泛的采访。然而,后来我忙于“红色三部曲”、《“四人帮”兴衰》、《反右派始末》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也就把《傅雷传》的写作搁下来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图时代”到来了。读者喜爱图文并茂或者以图为主的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约我写《傅雷画传》,由于我曾经为写作长篇《傅雷传》作过充分的准备,所以很顺利就完成了《傅雷画传》。
       画传,是人物传记中的新品种。通常的人物传记是以文字为主,厚厚的几十万字,在书前插几幅照片;通常的人物画册以图片为主,图片多达几百幅,每幅图片配以一、两行说明词。前者内容丰富,但是文字太多,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后者图片虽多,但是内容显得单薄。画传则介乎两者之间,既有相当深度的内容,又有形象丰富的图片。可以说,画传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傅雷画传》浓缩了傅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傅敏先生提供许多珍贵图片并非常仔细审阅全书,写出长达十五页的审稿意见,使《傅雷画传》许多史实上的出入得以逐一改正。作者也非常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精心编辑、装帧《傅雷画传》。
      
       2005年6月22日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