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爱德华·R·默罗和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业的诞生
作者:
(美)Bob Edwards 著
定价:
18.00元
页数:
192页
ISBN:
ISBN7-309-04629-3/G.600
字数:
116千字
开本:
长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他是一颗流星,我们将再也看不到这样优秀的记者。”爱德华·默罗的战友埃里克、塞瓦赖德这样评价他。
       作为美国广播和电视新闻业的“开山宗师”,默罗的职业操守、献身精神和无畏品格为后来
       人竖立了一座丰碑。
       译者周培勤女士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其流畅的译文生动地诠释了一代名记
       爱德华·默罗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致谢
      
       引言
      
       默罗的出生
       默罗的成庆
       德奥合并
       伦敦空袭
       飞越柏林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过渡时期
       麦卡锡时代
       《现在请看》的停播
       在新闻总署的日子
      
       后记
      

书评       

听!这猛烈的、冷酷的爆炸声!——评《爱德华·默罗和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诞生》

姜 华

       “他是一颗流星,我们将再也看不到这样优秀的记者。”爱德华·默罗的同事、朋友、著名记者埃里克·塞瓦赖德这样评价他。然而对于中国广大读者而言,爱德华·默罗的知名度远远不及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拉里·金、ABC(美国广播公司)的彼得·詹宁斯、NBC(全国广播公司)的汤姆·布罗考,也比不上他在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后继者沃尔特·克朗凯特和丹·拉瑟。是的,爱德华·默罗的时代离我们已经远去了,当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的影响波及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终生热爱的新闻事业(默罗于1965年在他57岁的盛年死于肺癌)。然而,无论是对于美国新闻史来说,还是对于世界新闻史而言,爱德华·默罗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名副其实的美国广电新闻事业的“开山鼻祖”。他对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意义就如同孔子之于儒家学说、老子之于道家学说一样重要。爱德华·默罗以他的行动成就了新闻事业的辉煌,为后世新闻记者树立了典范,同时他的传奇人生也为每一个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们提供了参考。
       爱德华·默罗的最大成就在于他开创了媒介的新纪元,他促成了广播和电视从娱乐媒介到新闻媒介的转变。1920年11月美国匹兹堡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广播时代来临;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电视也步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广播和电视从诞生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仅是作为娱乐媒体而存在着。广播和电视的内容大都是些肥皂剧、滑稽戏、歌舞剧之类的东西。广播媒介娱乐化的极端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挡名叫“火星人进攻地球”的广播剧。这则于1938年万盛节播出的娱乐节目,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恐慌,大约有100多万听众惊惶失措,致使整个美国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爱德华·默罗应该是最早意识到广播和电视娱乐功能之外还能传递新闻信息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从1936年起,他开始致力于通过广播向美国国内的听众传播欧洲大陆发生的战前新闻。1940年伦敦轰炸期间,他制作的现场新闻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给远离欧洲战场的美国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感觉探照灯似乎就在头顶扫视。你将马上听到更进一点儿的两声爆炸。听!这猛烈的、冷酷的爆炸声。”使人终生难忘。
       成绩的取得源于默罗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1940年,为了捕捉到德军进攻英国的有价值的新闻,他曾冒着德国飞机轰炸的危险开着他的敞篷车穿行于伦敦的大街小巷;1943年,为亲眼目睹英军对德国的轰炸,他曾秘密搭乘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深入德国腹地达25次之多,身临其境的空袭现场报道给听众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也为他赢得皮葆迪新闻大奖。同时,默罗也非常重视广播电视服务社会和公众的功能,1950年开播并由他主持的《现在请听》和1951年开播并由他主持的《现在请看》都坚持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新闻资讯的理念,这两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开创了深度报道的先河。默罗对他主持的新闻节目赋予了很高的品味,他很少为投入产出而斤斤计较,他要做的仅仅是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新闻。最终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迫结束了在CBS近30年的新闻生涯。1961年,默罗就职美国新闻总署署长一职,有感于商业广播电视公司的过度商业化,为了满足公众的需要,他于任上促成了PBS(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诞生。
       爱德华·默罗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无私的人性关怀。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初,默罗在进入CBS前就职于“救助危难外国学者紧急委员会”。为了使这些生命受到威胁的外国学者能够顺利进入美国,他成功的使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耐基基金会以及其他一些机构为“紧急委员会”提供资助。在默罗的努力下,先后有上百名欧洲一流学者逃出纳粹的魔掌,这其中就有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肯特·卢因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健将马尔库塞。1941年遭遇轰炸的伦敦一片狼藉,这一年的整个冬季,默罗夫妇都在各地演讲,他们把收入所得都捐献给了一个名叫“英国战争救济”的慈善机构。1945年,对德战争胜利后,默罗到德国的集中营进行采访时,把身上所有的钱都送给了那些刚刚从集中营出来的急需帮助的人。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推向“麦卡锡主义”,许多无辜的人受到了牵连,默罗利用媒介与“麦卡锡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可以说,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刻开始,默罗就把自己和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对人类面临苦难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面对粗暴和野蛮无知表现出的无畏勇气以及对柔弱群体的关爱,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默罗也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伯乐和优秀的领导者。在他担任CBS欧洲负责人期间,他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闻记者,如夏勒、塞瓦赖德、布雷肯里奇、格兰丁、霍特莱特、亚历山大·堪德瑞克、乔治·泊克……战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回到美国后成为耀眼的广播电视明星。当然,他也发现了二战时进行战时新闻报道的美国联合新闻社的记者克朗凯特,并邀请后者加盟CBS,可惜后者拒绝了默罗的邀请,直到9年后才正式加盟CBS。此外,默罗和弗雷德·弗兰德利合作创办了《现在请听》,稍后,又和唐·休伊特合作创办了《现在请看》。他身体力行,领导着这两个节目成为美国广电新闻深度报道的典范。
       当然,在为人处世上,默罗也有不足。为了进入新闻界工作,他伪造过个人简历;为了泄私愤,他与多年的老朋友夏勒故意相互诋毁,恶意伤害对方;由于克朗凯特当年没有接受他的邀请,他便怀恨在心,在克朗凯特进入CBS后对他非常不友善,等等。
       《爱德华·默罗与美国新闻事业的诞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的作者Bob Edwards也是美国广播界的明星,曾获皮葆迪大奖,其专业眼光和传神描写使该书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译者周培勤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大众传播学博士,她良好的中英文功底及扎实的专业知识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广播电视明星的传奇一生。对于了解默罗和他的那个时代,这将是一本很有启发又非常精练的传记。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0月14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