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均衡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政策
作者:
许少强 李天栋 姜波克 著
定价:
18.00元
页数:
212页
ISBN:
7-309-04908-X/F.1112
字数:
17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6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为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创新文库之一,也是“中国金融发展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子课题之一。本书从均衡汇率理论出发,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均衡汇率的决定及其效应、内外部均衡冲突对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适合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分析框架,并以此作为选择恰当汇率战略和政策的基础。针对人民币当前面临的持续升值压力的情况提出判断指标,对未来可能的选择提出建议。全书理论与实践兼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作者简介


       许少强,男,l952年10月生。1993年任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1996年获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1998年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2000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上海市金融学会理事、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李天栋,男,2005年7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金融学),现进入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人民币汇率研究。
      
       姜波克,男,1954年12月生。1992年获英国SUSSEX大学博士学位,上海市及全国优秀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长江学者;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摘


       总 序
      
       虽然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孔子和孟子那里,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那里,但是经济学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算起,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道理非常简单,现代经济学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因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里,交易活动是偶然发生的,分工水平是很低下的,“男耕女织”一句话说明了社会一、二、三产业的分工情况,大量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与中医和西医的分别发展的情况不一样,经济学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的滞后,研究对象的不成熟,中国经济学产生的土壤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落后的,其理论创新历来是不足的。但是,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渡时期经济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其经济发展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学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国即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大国,她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这为广大经济学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社会科学实验场。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新问题,这又为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作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的双重使命,我们既面临着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挑战,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密切,国内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可谓适逢“天时”;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环境,为上海重建国际经济中心提供智力支持,可谓尽占“地利”;在国家教育部和市政府的重点投资支持下,复旦人团结奋进,力争将复旦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可谓独具“人和”。在此高歌猛进的时代,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揽“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必将大有作为。
       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一套丛书是“十五”期间教育部“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理论的创新”的成果,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们秉承“旦复旦兮,经世济民”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前辈卓越的学术传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上下求索,为中国的经济理论创新鞠躬尽瘁的结晶。丛书涉及复旦大学所拥有的四大教育部重点学科: 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以及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西方经济学。
       徐为民的《权利的轨迹——大转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成果,以资源配置过程为重点,通过对消费、生产及分配诸环节的互动研究,揭示权利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轨迹,并对权利不对称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了对策性的思考。“没有一个时期的经济像今天这么蓬勃发展,也没有一个时期的社会像今天那么充满矛盾和冲突。”中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化,不断地将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以及我国社会所特有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暴露出来。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都是要研究资源的配置过程的,不过前者主要是从资源配置如何满足市场需要的角度来研究的,而后者关注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利益关系或权利关系。徐为民的这部著作回答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即政治经济学所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类型有: 人们经济利益的分化与经济制度及增长模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趋向及利弊得失,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等等。汪立鑫的《经济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也同样力图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中国经济的制度变迁过 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程及其成效。
       华民、韦森、张宇燕和文贯中四位经济学家合写的论文集《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从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视角,比较近代中国和西欧社会动态演化的历史轨迹。如华民的“‘马尔萨斯制约’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从人类的基本经济学问题出发探讨了最近1000年中,西方国家的兴起与东方国家相对衰落的原因。韦森的“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运用“斯密动力”和“布罗代尔钟罩”这两个概念,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对近代西方世界兴起以及晚清帝国的衰落的原因提供一些新的解释。同样地,文贯中的“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张宇燕等的“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以及其他几位作者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和解释了中外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某些特殊现象。
       干杏娣的《中国经济崛起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从世界经济演变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角度阐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相互作用,论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中国实现大国经济崛起所发挥的作用与所承担的战略角色。尹翔硕等的《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长河中提炼出不同贸易战略的形成及其实践情况,比较这些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探索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实施自己的贸易战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得到更持续的增长。
       许少强等的《均衡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作者长期从事人民币汇率研究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国际上面临升值的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也就进入一个高潮。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作者坚持从人民币均衡汇率这一基础理论研究做起,讨论处于经济转轨这一特殊情况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运动路径和动态调整,以及在内外均衡冲突条件下的均衡汇率的决定过程,并在与其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他经济政策搭配下考虑人民币汇率的调整问题。陈学彬等的《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是在中国经济制度转轨过程中讨论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改革,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中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改进的讨论,如何使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制度和国际接轨,增强我国金融企业竞争力。
       芮明杰等的《论产业链的整合》考察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企业关联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的产业链的变动,重新界定产业链中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从分工演进的角度,将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相融合,综合分析了产业链整合分化的微观机理,提出基于知识共享的产业链整合理论。郁义鸿等的《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受中国电信、电力、铁路和民航四大垄断行业的改革实践的启发,研究产业链中的纵向控制和经济规制问题,突破了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有关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纵向关系的理论,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横向联系方面展开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而系统完整的产业链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殷醒民的《论技术扩散效应》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特有的产业链现象,为产业经济研究作出了贡献。
       张军等的《转型、治理与中国私人企业的演进》围绕转型时期中国私人企业的组织形式与治理结构这一主题,通过理论和经验研究,对中国私人企业的扩张模式、金融发展、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私人企业集群、企业经理人流动等问题上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私人企业扩张模式上,强调“关系”在中国私人企业扩张过程中的作用,以此来刻画转轨时期中国私人企业的扩张路径;在研究了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后,回答了转轨经济下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理由并预测了其发展方向。袁志刚等的《中国经济增长: 制度、结构、福祉》以宏观总供给、总需求的形成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为线索,在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内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问题。指出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各种深层体制性矛盾、结构性矛盾、资源短缺和人民福利增长缓慢等问题也不断涌现,危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及其质量。中 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国经济要获得进一步的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而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我们必须从制度的角度、经济结构的角度和人民福祉的角度对目前和未来的经济增长作深入的考察。
       袁志刚
       2006年1月23日于复旦园
      
      
      
       目 录
      
      
       第一章 均衡汇率理论的评述
       第一节 一种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方法
       第二节 均衡汇率的决定理论
       第三节 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
       第四节 内外部均衡冲突对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决定与其效应分析
       第一节 基本分析框架
       第二节 均衡汇率的运动路径
       第三节 均衡汇率的路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第四节 均衡汇率的动态调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外部均衡冲突对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
       第一节 内外部均衡冲突及其对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
       第二节 内外部均衡内涵的修正
       第三节 内外部均衡的地位与均衡汇率的决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均衡汇率政策讨论的方法论
       第一节 均衡汇率理论由实际变量向名义变量转变
       第二节 均衡汇率由中长期变量向短期变量转变
       第三节 均衡汇率由比价向杠杆转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均衡汇率政策的选择与搭配
       第一节 人民币均衡汇率政策选择的目标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搭配
       第三节 政策调控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预期的影响与干预的有效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判断与汇率政策调整
       第一节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判断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的悖论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度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本章小结
      
       本书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