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
作者:
陈建华 著
定价:
32.00元
页数:
288页
ISBN:
978-7-309-05678-5/I.403
字数:
32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如何“重写”像茅盾那样的”红色经典”作家?如何重写“革命”文学?这在当下思想与文学话语几乎被“全球都市性”主宰时,是有关拯救历史和记忆的重要课题。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回到历史”,将作品细读与跨学科批评相结合,在1920年代末上海烂漫颓废的市风景线上展示小说中一系列“时代女性”的画卷,揭示出茅盾重构“革命”之旅,交织着世界主义与国族想象、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妇女解放与性别政治之间冲突与交融的复杂脉络。
       此书对于茅盾早期小说从《蚀》到《虹》的研究,着重分析女性形象塑造与进化史观、叙事结构的关系,描述新文学“长篇小说”的形成与展开过程。通过文本细读与复杂历史脉络——革命与都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妇女解放与性别政治、五四与鸳蝴——的浓描细写,给茅盾及其作品作出新的诠释。所谓小说形式的“现代性展开”,即通过对小说叙事诸要素——人物、情节、结构与修辞一的历史化追溯和比较,指出茅盾对“时代女性”塑造的“陌生化”成就。正如他声称的,其小说的读者对象是“小资产阶级”和“城市青年”,而“时代女性”既以都市日常生活的“新女性”为“模特儿”,却召唤革命的“幽灵”,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左拉、莫泊桑、王尔德、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欧洲“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建华生于上海。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发表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李欧梵教授访谈录》、《“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帝制末与世纪未》,及文学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陈建华诗选》等。

书摘

目 录
      
       序一
      
       序二
       前 言 小说形式的“现代性”预设
      
       研究现状
       “长篇小说”的“现代性”预设
       文学“正典化”与研究“范式”
       “文学现代性”与“文学文化”批评
      
       第一章 小说形式与“整体性”
      
       从梁启超到五四
       心灵与形式:卢卡奇与茅盾
       “整体性”语码
       “长篇小说”理论与“进化”意识
      
       第二章 “革命加恋爱”与女性的公共空间想象
      
       “新女性”公共空间想象
       张闻天《旅途》:“十月革命”与新英雄想象
       张资平“恋爱小说”:为何仍属“新文学”?
       张春帆《紫兰女侠》:“新女性”的公、私空间
      
       第三章 《蚀》三部曲:时间镜框中的女性身体
      
       “我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时代女性”与时间意识
       静小姐和方太太:过去时被动语态
       慧女士和孙舞阳:革命现在进行时
      
       第四章 章秋柳:都市与革命的双重变奏
      
       为什么“很爱这一篇”?
       “跟着魔鬼跑”与“左倾盲动主义”
       拯救史循:“现代性”企划的破产
       却尔斯顿:“现代主义”回光返照
      
       第五章 《创造》:“时代女性”与革命公共空间
      
       戏仿娜拉:从“妇女解放”到“社会解放”
       错置诗学与空间修辞
       重写“妇女解放”:从改良到革命
       喜剧效果:颠覆“私人空间”
      
       第六章 《虹》:“青年成长”与现代“诗史”小说
      
       在“意识形态”的“战野”上
       “从左拉到托尔斯泰”
       月蚀之后的“幻美”之桥
       “北欧女神”的时间寓言
       女体与历史:时间叙述框架的断裂
       主体构筑:“东方美人”与“战士”
       “青年成长”与现代“诗史”小说
      
       第七章 “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想象
      
       “乳房”:文学关键词
       “乳房”话语现代性
       传统“酥胸”话语的淘汰
       茅盾的“乳房”凝视
       都市“性话语”
       视像万花筒:模特儿、裸体、曲线美
       视觉叙述结构:孙舞阳与《动摇》
       “乳房的尸身”吞噬理性
      
       结 论
      
       引征书目
      
       后 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