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
作者:
陈安全 著
定价:
60.00元
页数:
474页
ISBN:
978-7-309-05360-9/D.326
字数:
465千字
开本:
长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深入、完整地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着重分析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霍梅尼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征本质等,思考了其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伊朗的“输出革命”等对外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以及伊朗革命与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对当今“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书摘


       内容摘要
      
       伊朗伊斯兰革命是当代世界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革命后所建立的伊斯兰神权体制,一度不但在伊朗国内激起巨大的热情和期望,而且在第三世界,尤其在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正是基于其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迄今未泯的现实冲击,本文选取这场革命进行个案研究,深入、完整地探讨这场革命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揭示巴列维王朝的覆灭,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改朝换代,同时还象征着在伊斯兰世界一种现代化模式试验的失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崛起也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的彻底改造,更是当代日益扩散的一种意识形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第一次实践。进而,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伊朗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联性角度,思考伊朗革命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兴起之间的联系,提出作为一种与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相对立的普世性意识形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实践不仅改造了伊朗社会,而且已经超出国界、影响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衰落,全球性意识形态斗争已经发生转移,由伊朗革命所推动的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成为全球范围内西方主流体系的主要对抗者。
       全文分为8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导论部分在简要阐述本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现状之外,主要考证本文关注的焦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概念,为此梳理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源流,辨析其中伊斯兰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原教旨主义等等思潮运动之间的关系,考察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概念内涵,提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一种有着系统理论主张的革命性意识形态。
       第一章至第三章为对伊朗革命的具体个案研究。第一章是对革命背景的描述分析,为此追溯伊朗历史尤其近现代社会的演变,综合考察巴列维王朝的片面现代化所产生的对伊朗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心理等诸方面的影响。巴列维王朝的畸形发展战略引发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滞后、民主诉求与专制现实、民族自尊与外部控制、物欲横流与信仰迷失等诸多紧张关系,造成了伊朗社会的分化、精神的断裂和全面的合法性危机。
       第二章考察革命第一阶段的历史进程,探析世俗反对派对巴列维王朝专制的局部挑战演变为宗教势力主导下的全民革命的过程,总结革命发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分析革命力量颠覆巴列维王朝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因素。合法性的困境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内在根源,反对派掌握动员民众的有效网络为发动革命提供了可靠工具,而经济的突然逆转与外部压力之下的自由化政策同时发生则是革命爆发的直接动力;危机期间,国王和卡特政府的自我挫败政策,加上反对派尤其是霍梅尼的策略得当,全民联合,最终锁定了巴列维王朝的悲剧性结局。第三章对革命第二阶段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描述反王权的大众革命如何转变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分析原教旨主义者胜利的原因以及伊斯兰革命的实质与后果。在颠覆王权后的权力争夺中,原教旨主义者迎合伊朗民族主义、平民主义要求以及民众的宗教热情,立场坚定,策略灵活,先后击败了各种教俗反对派,垄断了政权。这场革命虽然使伊朗摆脱了君主专制的羁绊,却又陷入了教权专制的深渊,领袖极权接替了君主极权,带有浓厚神权色彩的法基赫体制构成了伊朗民族进一步现代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章探讨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霍梅尼主义的形成、演变及其具体理论内涵,剖析了霍梅尼主义的特征与本质。作为对什叶派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霍梅尼主义将伊斯兰主义、平民主义和第三世界主义融于一炉,加上某些政治现代主义的因素,形成一个内容庞杂的思想体系,是一种打着宗教旗号、主张宗教政治化、具有普世性质的意识形态,是具有伊朗特色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本章既是一种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理论的个案考察,也是为了加深对于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的伊朗革命本质以及伊斯兰共和国内外政策的理解。
       第五章分析霍梅尼时期伊朗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兴起之间的关系。在梳理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和霍梅尼时期伊斯兰共和国的对外政策演变之后,深入考察了霍梅尼主义指导下的伊斯兰共和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输出革命,探讨输出革命政策的根源、目标、策略与手段,评估其成效与影响,认为伊朗的输出革命政策虽然未能完全实现其预定目标,但它推动了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六章考察后革命时代伊朗自身的演变以及伊朗革命的后续效应。一方面,伊朗神权体制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不得不对自身进行修正;另一方面,并未放弃政教合一的本质和世界革命的理想,新时期的伊朗仍然处于抉择的十字路口。同时,世界主导性矛盾的演变表明,在“冷战”后的转型期,全球性意识形态斗争并未终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已经成为西方主流体系的主要挑战者,而伊朗则处于这一冲击大潮的中心地位。
       结语部分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进一步提出,伊朗伊斯兰革命实际上反映了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的困境;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崛起,凸显了伊斯兰与当代世界潮流的趋同与冲突,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不稳定的变量之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长远的冲击。
      
      
      
      
       目 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界研究现状
       三 中心概念辨析
      
       第一章 巴列维王朝现代化的困境
       一 前史简溯
       二 “白色革命”与“六月起义”
       三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四 政治高压与合法性危机
       五 精神危机与宗教归宿
      
       第二章 革命的第一阶段——颠覆巴列维王朝
       一 帷幕初开——知识分子的挑战
       (1977年3月—1977年12月)
       二 狂飙突起——宗教势力的挺进
       (1978年1月—1978年10月)
       三 全民联合——巴列维王朝的覆灭
       (1978年11月—1979年2月)
       四 小结
      
       第三章 革命的第二阶段——创建“法基赫统治”
       一 短暂蜜月——伊斯兰共和国的创立
       (1979年2月—1979年12月)
       二 貌合神离——巴尼萨德尔的上台与出逃
       (1980年1月—1981年6月)
       三 最后摊牌——教俗异端的肃清
       (1981年6月—1982年12月)
       四 小结
      
       第四章 伊斯兰革命的指导思想——霍梅尼主义
       一 霍梅尼早期活动与言论
       二 霍梅尼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三 霍梅尼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 霍梅尼主义的特征与本质
      
       第五章 输出革命——霍梅尼主义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关系
       一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
       二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三 输出革命政策的动因与实施
       四 输出革命政策的成效与影响
      
       第六章 后革命时代的伊朗与伊斯兰革命的后续影响
       一 伊斯兰共和国的困境
       二 哈梅内伊时期伊朗内外政策的修正及其限度
       三 全球性意识形态斗争的转向与伊朗革命在后冷战时代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跋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