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人性的观照——世界小说名篇中的情态与性态
作者:
柳鸣九 著
定价:
35.00元
页数:
293页
ISBN:
978-7-309-05829-1/I.416
字数:
276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读书札记式的随笔集。
       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在拿一些世界小说名篇说事,说什么事?集中一件事,那就是人性的形态——爱情形态与性格形态。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可以说是在世界小说名篇的海洋中采藻拾贝,专门采撷、收集那些闪耀着人性形态之光彩的“藻”与“贝”。作者写作这些篇章的初衷本来就是思考与评析人性的情态与性态,如果读者产生了对人性形态的兴趣,那么,对有关名篇佳作的理解与鉴赏,也会相应有所深化。认识人性,赏析名篇,但愿此书能在这两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作者简介


       柳鸣九,我国著名的学者、理论批评家、散文作家、翻译家。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专著有:《法国文学史》、《自然主义大师左拉》、《走近雨果》。评论文集有:《论遗产及其他》、《采石集》、《法国二十世纪文学散论》等。散文集有:《巴黎名士印象记》、《巴黎散记》、《翰林院内外》等。翻译作品有:《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及其他》等。已于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书摘

目 录
      
       情 态 篇
      
       颂欲思潮中的颂情例
       ——[意大利]薄伽丘:《费得里哥的故事》
       理想的夫妇忠贞之爱
       ——[英国]杰佛利·乔叟:《朵丽根与阿浮拉格斯》
       性的欲望与情操的制约
       ——[法国]让一雅克·卢梭:《巴西勒太太》
       爱情描写的多样性与革命民主主义
       ——[法国]斯丹达尔:《法尼娜·法尼尼》
       不自由毋宁死的爱情形象
       ——[法国]普罗斯佩·梅里美:《嘉尔曼》
       爱情、遗憾、感伤与距离美
       ——[德国]台奥多尔·史托姆:《茵梦湖》
       两种不同的幽会
       ——[俄国]伊·谢·屠格涅夫:《阿霞》
       文学中殉情的美学意义
       ——[瑞士]高特弗利特·凯勒:《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临界线上位移的爱情
       ——[俄国]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典范的爱情
       ——[俄国]列·尼·托尔斯泰:《舞会以后》
       痴情与单恋
       ——[捷克]扬·聂鲁达:《今年万灵节的花絮》
       纯净的情操之爱
       ——[法国]阿尔封斯·都德:《繁星》
       负情故事种种
       ——[法国]爱弥尔·左拉:《娜薏·米枯伦》
       婚姻生理学与自然主义爱情
       ——[法国]爱弥尔·左拉:《夏布尔先生的贝壳》
       月夜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法国]居伊·德·莫泊桑:《月色》
       轻佻之爱
       ——[法国]居伊·德·莫泊桑:《莫兰那只公猪》
       阶级思想冲突下的爱情悲剧
       ——[俄国]安·巴·契诃夫:《带阁楼的房子》
       非常规的夫妻之爱
       ——(意大利]萨尔瓦多列·狄·贾科莫:《阿松达·史彼纳》
       反封建主义的爱情
       ——[印度]泰戈尔:《弃绝》
       爱情与自我牺牲
       ——[美国]欧·亨利:《爱的牺牲》
       苟且之爱
       ——[奥地利]阿尔图尔·施尼茨勒:《死人不说话》
       “本土之爱”战胜“异域之爱”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苹果树》
       露水之情,风尘之爱
       ——[俄国]伊·阿·蒲宁:《三个卢布》
       生活伴侣之爱
       ——[美国]西奥多·德莱塞:《失去的菲苾》
       爱情在情感生活中的正常比例
       ——[德国]海尔曼·黑塞:《美丽的青春》
       邂逅之爱
       ——[英国]艾·埃·科珀德:《黑发的露丝》
       忠诚不渝的爱慕
       ——[法国]安德烈·莫洛亚:《星期三的紫罗兰》
       高雅风度之爱
       ——[法国]安德烈·莫洛亚:《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初恋的力量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初恋》
       天真纯朴之爱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相册的一页》
       人性、阶级性及其他
       ——[苏联]包·拉甫列涅夫:《第四十一个》
       灵与肉相结合的性爱理想
       ——[意大利]朱·托·迪·兰佩杜萨:《莉海娅》
       正孵化而出的爱
       ——[日本]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骠悍之爱
       ——[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寡妇阿芙罗狄西亚》
       虚妄之爱
       ——[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源氏亲王最后一次爱情》
       性爱中的占有观
       ——[英国]格雷厄姆·格林:《永远占有》
       自我身份异化的爱情
       ——[美国]艾·巴·辛格:《泰贝利和魔鬼》
       一种验证爱情幸福的需要
       ——[意大利]马·索尔达蒂:《弗洛里昂咖啡馆的椅子》
       坚毅之爱
       ——[美国]伯纳德·马拉默德:《头七年》
       “包法利夫人化”之又一例
       ——[法国]玛格丽特·杜拉斯:《琴声如诉》
       清纯情爱对浓艳欲爱的胜利
       ——[法国]埃马纽埃尔·罗布莱斯:《四月的人》
       伤痕对爱的窒息
       ——[日本]野间宏:《脸上的红月亮》
       自我性格异化的爱情
       ——[美国]库·冯尼格:《这次我演什么角色》
       逃避孤独的爱
       ——[英国]苏姗·希尔:《来点儿歌舞》
      
       性 态 篇
      
       斯丹达尔的现代性与人物性格的断裂
       ——[法国]斯丹达尔:《卡斯特罗修道院女院长》
       资产阶级演进性与现代化的一种情态
       ——[法国]奥诺雷·巴尔扎克:《高利贷者》
       人性古风的发掘
       ——[法国]普罗斯佩·梅里美:《马特奥·法尔科纳》
       人性中粗野不文与优良素质的对照
       ——[英国]安东尼·特罗洛普:《马拉凯海岬》
       寄托型性态一例
       ——[法国]居斯塔夫·福楼拜:《一颗纯朴的心》
       农民群体意识的调皮鬼性态
       ——[法国]阿尔封斯·都德:《雅尔雅依来到天主的家里》
       人性中对力的拜物教
       ——[法国]爱弥儿·左拉:《南塔斯》
       贵族血统拜物教的性态标本
       ——[英国]托马斯·哈代:《彼特利克夫人》
       一个木匠的布列斯特和约与人的伸屈艺术
       ——[法国]居伊·德·莫泊桑:《萨博的忏悔》
       不可恶的“恶”
       ——[法国]居伊·德·莫泊桑:《一个诺曼底人》
       作为人性一种基因的“变色”
       ——[俄国]安·巴·契诃夫:《变色龙》
       人最终时刻的反惯性性态
       ——[俄国]列·尼·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的死》
       关键时刻的性格展露
       ——[英国]阿诺德·班奈特:《泼辣姑娘玛丽》
       小姑娘向少女过渡的一种性态
       ——[英国]萨契:《敞开着的窗户》
       性态的层次与识人之道
       ——[英国]萨默塞特·毛姆:《无所不知先生》
       奥林匹斯山上的神走火入魔
       ——[德国]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
       女性“二十四小时”模式的根由探
       ——[奥地利]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母子亲情矛盾的一种标本
       ——[法国]法朗斯瓦·莫里亚克:《母亲大人》
       作为人性一基因的支配欲性态
       ——[英国]戴维·劳伦斯:《美妇人》
       人性扭曲的微笑
       ——[英国]奥尔德斯·赫胥黎:《谜样的微笑》
       自我美化、自我幻想的性态
       ——[美国]詹姆斯·瑟伯:《华尔脱·密蒂的隐秘生活》
       性格描写中的“冰山”艺术与象征艺术
       ——[美国]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
       一个展示了男性“好色”准共性的微笑
       ——[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马尔戈的微笑》
       不落俗套的暴发户性格
       ——[美国]艾·巴·辛格:《迈阿密海滩之宴》
       人性中不容忽视的那个“小自然”
       ——[美国]艾·巴-辛格:《市场街上的斯宾诺莎》
       推销自己的艺术
       ——[美国]伯纳德·马拉默德:《魔桶》
       “不合时宜的人”种种
       ——[美国]阿瑟·米勒:《不合时宜的人》
       自我选择中的无可奈何性态
       ——[英国]艾里斯·默多克:《特别的东西》
       童稚的力量,人生的一块绿洲
       ——[美国]杰·台·塞林格:《给艾斯美写的故事——既有
       爱情又有凄楚》
       坏孩子的对立情绪
       ——[英国]阿兰·西利托:《长跑运动员的孤独》
       “输得起”性态之美
       ——[美国]伊丽莎白·卡利南:《输得起的人》
       在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的夹缝中的性态
       ——[美国]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翻译》
       可与母爱比美的收养人之爱
       ——[英国]苏珊·希尔:《收养人》
       易陷误区的年龄段上的性态
       ——[英国]维·索·普里契特:《行为美,才是真美》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