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基于组织间非正式关系的观点
作者:
刘松博 著
定价:
30.00元
页数:
233页
ISBN:
978-7-309-05936-6/F.1352
字数:
20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组织间关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理论界与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研究组织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虽然产生于社会学领域有关行动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但目前已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以企业这样的组织体作为行动者的社会资本研究来说,由于行动者的“集体”特性以及行动者(组织)间关系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较之以个体为行动者的社会资本研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大的理论拓展空间,所以这一论题的研究在近年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实质,目前仍然缺乏普遍的共识。无论是关于它的意义、影响或功能,还是对它的测量,都众说纷纭、标准不一。究其原因,根本的一点是,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企业社会资本与员工社会资本的关联和区别,企业社会资本产生的源头等等基本的问题,研究者中没有形成清晰的、一致的认识。
       刘松博博士所著的《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基于组织间非正式关系的观点》一书,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非正式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推演和对典型企业的深入调研,在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中,较为全面地总结归纳了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来源要素,并提出了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吸收了中外学者近年来在组织间关系、嵌入、多层次分析、边界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对与企业社会资本有关的众多社会学和管理学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是定位在企业(组织)层面上,但又需兼顾个体(员工)层次,因此存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层次连接问题。这突破了以往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些局限。比如,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往往只是关注企业中的核心人物,通过定名法与定位法等方法对这些微观的个体层次的核心关系网进行量化,并以此来代表企业的社会资本。由于企业社会资本来源于多层次行动主体及非简单加和的“聚合”特性,这样的测量显然潜存着问题。多层次的视角不但有助于我们将企业作为组织体来全面认识其社会资本的各种来源,同时也使实证研究者能更加精准地测量企业社会资本,在此基础上量化地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
       这本著作着眼于探索企业各个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生成的路径和机制。考虑到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书中的论述和分析将为解决企业社会资本的其他重要问题,如测量指标的设定等,搭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平台。
       在对个人社会资本向企业社会资本转化的论述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转化的“扩散效应”与“吸收效应”,揭示出社会资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的可能性及具体路径,并结合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大企业和小企业对于这两种路径的不同倚重。这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从整本书来看,它虽然是一本理论著作,但是其实践意义同样让人关注。在结构转型期的中国,关于存在于企业这样的被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称为“法人行动者”之间非正式关系的探讨,对于社会、企业和员工而言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刘松博是我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勤奋、刻苦、踏实,对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学术前沿具有敏感性。他曾到美国和中国香港访学,对国际上最新的管理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能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逐渐成为在组织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颇有成绩的青年学者。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任教两年多来,科研和教学工作被领导和学生认可。他的成长让我深感欣慰。但科研道路充满艰辛,需要努力,更需要耐力和持之以恒。希望他继续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更多地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沿管理问题作出有深度和有新意的研究,为我国的管理理论发展与管理实践贡献力量。
      
       王凤彬
       2007年12月

作者简介


       刘松博,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并曾赴美国Texas大学访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为:组织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多篇中英文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录用。

书摘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选题的缘起
       1.1.1研究的背景
       1.1.2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1.3与选题相关的理论观点介绍
      
       1.2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2.1研究问题确定与本书主要内容
       1.2.2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3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本书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2本书的结构安排
      
       1.4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与文献综述
       2.1.1对社会资本概念的不同提法及本书的界定
       2.1.2社会资本的特点与功能
       2.1.3社会资本与其他几个资本概念的关系
       2.1.4社会资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2.2从社会资本向企业社会资本的延伸
       2.2.1社会资本研究的层次问题
       2.2.2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2.2.3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现状评述
      
       2.3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研究框架
      
       2.4本章小结
      
       第3章 案例研究设计
      
       3.1案例样本选择依据与调研设计
       3.1.1案例样本选择依据
       3.1.2调研程序与方法
      
       3.2两个典型企业的背景介绍
      
       3.3对案例资料的初步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一般分析
      
       4.1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原因
      
       4.2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来源
       4.2.1学术界的相关观点
       4.2.2本书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来源要素的看法
      
       4.3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环境背景
       4.3.1行业经济背景
       4.3.2政策制度背景
       4.3.3社会文化背景
      
       4.4本章小结
      
       第5章 个人社会资本的生成
      
       5.1个人社会资本的分类及转化
      
       5.2个人社会资本的来源
      
       5.3个人社会资本生成中的关系成本分析
      
       5.4个人社会资本的生成过程
       5.4.1双边关系角度的社会资本生成过程
       5.4.2多边关系角度的社会资本生成过程
      
       5.5本章小结
      
       第6章 部门外部社会资本的生成
      
       6.1个人社会资本与群体社会资本
      
       6.2部门外部社会资本的分类及转化
      
       6.3部门外部社会资本的来源
      
       6.4部门外部社会资本生成的原因
      
       6.5部门外部社会资本的生成过程
      
       6.6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生成
      
       7.1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及其分类
      
       7.2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来源要素
      
       7.3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生成和“边界人”
       7.3.1理性主体与政治主体
       7.3.2边界人
       7.3.3社会资本由个人层次向企业层次的转化
       7.3.4由企业整体产生的社会资本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多层次模型
      
       8.1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社会资本
      
       8.2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多层次模型
      
       8.3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9.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