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重解资本收益——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资本收益研究
作者:
傅颀 著
定价:
15.00元
页数:
210页
ISBN:
978-7-309-05986-1/F.1362
字数:
191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 现实的困惑
       二、 理论的反思
       三、 小结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基础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 资本
       二、 资本收益
       三、 剩余索取权
      
       第五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人力资本视角下资本收益理论的源、流、域
      
       第一节 源——理论渊源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产权激励理论
       三、 劳动价值理论
       四、 收益分配理论
      
       第二节 流——学术流派
       一、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前传统的企业资本收益分配模式
       二、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后的企业资本收益分配模式
      
       第三节 域——研究领域
       一、企业产权理论视角: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二、 价值创造视角: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确认与计量
      
       第三章 企业资本收益运动过程“心电图”分析
      
       第一节 企业价值的内涵
       一、 企业的使用价值
       二、 企业的市场价值
      
       第二节 价值创造问题
       一、 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观点
       二、 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形式的变化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第三节 企业资本收益运动过程“心电图”分析
       一、 “心电图”的产生机理
       二、 传统的价值链理论
       三、 价值链理论的新发展
       四、 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五、 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活动
      
       第四节 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人力资本视角下对企业资本收益的重新解析Ⅰ
       ——资本收益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分割方法
      
       第一节 对目前人力资本价值确定方法的评述
       一、 人力资本定价方法Ⅰ——成本法
       二、 人力资本定价方法Ⅱ——价值法
       三、国内学者近年来关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运用EVA解析资本收益
       一、 EVA价值管理模式与传统价值管理模式的比较
       二、 EVA价值(资本收益)分解模式
      
       第三节 运用“倒轧差分法”对资本收益进行重新分解
       一、 现有模型的分析
       二、 建立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贡献计量模型
      
       第四节 以投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贡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
       一、 样本选择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研究
       三、 计量模型评价
      
       第五章 人力资本视角下对企业资本收益的重新解析Ⅱ
       ——企业家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理论探析
      
       第一节 人力资本股权期权化价值计量
       一、 期权与人力资本期权
       二、 企业家价值期权估价模型
      
       第二节 企业家管理贡献测评
      
       第三节 基于剩余法和AHP的企业家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模型
       一、 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问题的层次结构
       二、 企业家贡献影响因子权重体系
      
       第六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的实践考察
      
       第一节 案例背景:解读“冯根生难题”
       一、 青春宝的发展历程
       二、 冯根生管理贡献大事记
      
       第二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
       一、 计量整体思路
       二、 计量结果
      
       第七章 结语
       一、 研究的结论
       二、 不足之处
       三、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 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