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古龙一百句
作者:
孔庆东 庞书纬 解读
定价:
15.00元
页数:
221页
ISBN:
978-7-309-06030-0/I.435
字数:
14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卷前小引 李欧梵
       浪哉古龙 孔庆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规矩与道德
       女人与事业
       道法自然
       容颜与风骨
       悲悯情怀
       “侠”之真谛
       仁者爱人
       终极归宿
       江湖笑语,妙不可言
       爱而生畏,畏中有爱
       生命终究脆弱
       极端体验
       为了忘却的记忆
       仗剑走天涯
       美之发现
       女性智慧
       真正的悲剧:坐以待毙
       黑暗与光明
       血雨腥风
       女人的武器
       当霜雪未曾出鞘
       梦想与梦境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举杯消愁愁更愁
       女人的心思男人你别猜
       享受过程
       君子坦荡荡
       智勇多困于所溺
       发现生命中的美好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口腹之欲
       死灭之美
       在面具下,痛并快乐着
       新生
       岁月无情
       仇杀与复仇,愈陷愈深的泥淖
       哀莫大于心死
       爱比恨更伟大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无法直面的人生
       爱的力量
       老之将至
       知音难觅,至交难求
       天生我才必有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兵不戕人人自戕
       眼不见,心不念
       暗器的艺术
       心与手的辩证法
       业精于勤荒于嬉
       武之真谛:止戈
       用自大掩盖自卑
       自卑的代价
       仇人的坦诚
       侠肝义胆,男儿本色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岁月如梭,韶华易逝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男儿当自强
       面对痛苦
       说谎何为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聪明反被聪明误
       敬人者,人恒敬之
       体味痛苦
       压迫与反抗
       傻人自有傻福
       功夫的功用
       关于称谓的学问
       智胜千里
       逃无可逃
       痛苦的清醒
       借我一双慧眼
       飞蛾扑火,痴情永恒
       人无信不立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自信与勇气
       嫉妒的代价
       被冷落者的生存术
       入土为安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富甲天下的乞丐
       问世间情为何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恨海无边,回头是岸
       日常生活之韵味
       假作真时真亦假
       抛开世事断仇怨
       浪子心声
       发明者说
       人生难得是欢聚
       一切皆有可能
       有情反被无情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杀手的道德
       所谓江湖
       杀手与捕快
       寂寞的惩罚
       你我匆匆皆过客
      
       编者后记
      
      

书评       

古龙的浪子情怀与幽暗意识

王栋栋,深圳,自由撰稿人
  有种通俗的说法:“金庸是侠者,古龙是浪子”。这种说法因为蕴含了毫无逻辑性的“文如其人”思维而令人作呕。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金庸未必是侠者,但却有侠者情结,其笔下主角多为儒式侠者;古龙未必是浪子,但却深陷浪子情怀,其笔下主角绝大多数是浪子。金庸试图将令狐冲塑造成浪子,不幸的是,他失败了,令狐冲貌似浪子,貌似打破了“儒侠”的条框,但在本质上却摆脱不了“儒侠”阴影,这是宿命。而古龙则从来没有塑造儒侠的尝试,他只写浪子,他沉溺在浪子情怀中无可自拔,一如沉溺在酒池中,宁可被酒淹死也不肯出来,这也是宿命。于是,要想真正读懂古龙,就不得不喝两口浪子情怀酒,就不得不被浪子情怀牵着鼻子走,这更是宿命,反抗也没有用。
         
       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最近写出了一本解读古龙的小书,名为《古龙一百句》。这个喜欢喝酒的人叫孔庆东,北大中文系教授,据说号称“北大醉侠”。而我阅毕《古龙一百句》,唯一敢肯定的,就是“北大醉侠”名号中的“醉”字,必是“装醉”。一个真正醉了的人,面对宿命,即使明知反抗无用,也会抄起手边的酒瓶向他狠狠砸去。但是面对古龙宿命般的浪子情怀,孔庆东没有反抗,非但没有反抗,反而表现出一种狡黠的顺从:亲自撰写《浪哉古龙》的序言,奠定了全书的浪子基调;而所选取古龙的作品中的一百零二句及其解读,几乎皆是对浪子情怀及其衍生品的阐释。由于这种顺从,《古龙一百句》没有为读者带来“意料之外”的观点突破,但却在“情理之中”拓展了对于古龙“浪子情怀”的发掘。
         古龙笔下的浪子,都是个性鲜明而迥异的:有出身富贵、学习成绩优异的李探花,也有提着破剑、不识几个字的阿飞;有既富且帅到处旅行的楚留香、四条眉毛迷倒女子无数的陆小凤,也有小捕快杨铮、穿粗布衣服吃白菜汤面条的小高;还有快乐的叶开与王动……他们所展现给世人的是如此之不同,却又都在相同的流浪。为什么要流浪?孔庆东在《古龙一百句》中分析认为,他们作为浪子的共同根源是在现实中找不到想要得归宿,只好挺起两根傲骨头,永无休止的朝向彼岸的精神家园迈进。然而,这种乌托邦式的追寻,注定了流浪是一个没有也不可能有终点的旅途。陆小凤终其一生,也无法找到一个叫家的地方,只能在无尽的追寻中渐渐老去,这不是偶然,这是浪子的宿命。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浪子没有家,却常出门。因而友情对于浪子而言,往往比爱情更重要。古龙早岁父母离异,靠朋友接济才得以读完大学,因而对友情尤为推崇。他可以让李寻欢为了友情而将至爱林诗音拱手让给人渣义兄,他在《离别钩》中关于爱情的名言“你用离别钩,是为了相聚”也被恶搞为“和你离别,是为了与别的女人相聚”。在作品中,古龙描写主人公的知心好友往往比女主人公更难令人忘记,比如阿飞,比如胡铁花,还有那个用心倾听花开声音的花满楼。《七种武器》之一的拳头,喻指友情。《古龙一百句》节选了《拳头》尾声中朱云的一段话:“现在我也知道你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因为你信任朋友,朋友也信任你,因为你可以为朋友死,朋友也愿意为你死。”这段话让孔庆东忍不住赞叹:友情是一柄足以摧敌制胜的利刃,可以说它打遍天下无敌手!
         
         古龙的作品之所以能跻身经典行列,所以依靠的不仅仅是这种诗意的、近乎偏激的浪子情怀,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幽暗意识,正如周星驰不懂什么是后现代,古龙生前也未必懂得“幽暗意识”这一政治哲学词汇的含义。然而他的作品主旨、浪子情怀却恰到好处的蕴含了一种幽暗意识,正是这种幽暗意识,使他笔下的浪子具备了一种人性光辉,从而有别于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笔下浪子常见的忧虑、绝望、颓废、彷徨无主的“多余人”形象,也使其作品的思想境界达到了经典的境界。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宇宙中与人性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醒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所以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罪恶、种种遗憾。但是这种正视和醒悟并不代表价值上的认可,而是对于人性光辉照亮黑暗抱有一种谨慎而乐观的自信。《古龙一百句》中很多句子反映这种意识,比如节选自《蝙蝠传奇》中的句子:“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动物比‘人’杀的人更多?”动物杀人,是为了果腹,而人杀人,则是为了满足无尽的贪欲,肚子可以填饱,贪欲却永难满足。人正是具备了贪欲,世间才有了杀戮,虚伪,奸诈,出卖,背叛这些人性中黑暗势力。
         
         但是,面对这些黑暗势力,古龙对于人性光辉始终保有坚定的信心,他笔下的浪子们无论在痛苦中还是在无法解脱的困境中,都始终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昂扬的斗志,洋溢着海明威似的“打不败精神……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张扬,也是对人性光辉的礼赞。小李飞刀战胜武功胜过自己的上官金虹,就体现了一种幽暗意识者的乐观:古龙将小李飞刀与上官金虹的武力对决上升到了一种人格力量对决,而这种人格力量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品性或修为,而是个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内在的意蕴,即“博爱、仁慈、宽恕”所表明的“仁者无敌”——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不过,古龙在谈创作的一篇文章中说道:“人世已经有太多痛苦了,何必在小说中再制造那么多痛苦?”。于是令人费解的问题就在此处出现:古龙到底是真正的相信人性的光辉,还是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极端的黑暗中对人性产生了狂热的幻觉?
      
       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答案。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