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欧美语义学导论
作者:
徐志民 著
定价:
20.00元
页数:
298页
ISBN:
978-7-309-06061-4/H.1209
字数:
23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述评当代欧美语义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头两章交代本学科的概况和背景材料;第三章至第八章词汇语义学部分,比较详细地述评了欧洲结构主义语义学派的词汇语义学理论;第九、第十章属句法语义学和话语语义学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在论述语言语义学跟语言学之外的心理、思维、文化、逻辑等领域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国内外语义学界当今关注的某些热点和新课题。
         本书可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一些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史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对了解语言奥秘有兴趣的一般读者探索语义问题的入门材料。

作者简介


       徐志民 1936年生,江苏江阴人。1962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语言学理论”“欧美语言学史”和“语义学”。曾先后赴刚果布拉柴维尔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和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担任多年汉语教学工作。主要论著有:《欧美语言学简史》(1990年初版,2005年修订版),《今日汉语》系列教材(任副主编,1986——1990年),《视觉语言学(论集)》(与人合译,台湾大安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年版),《汉语歇后语辞典》(与人合作编著)。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阶段
      
       1.1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1.1.1语言意义和非语言意义
       1.1.2哲学的语义研究和语言学的语义研究
       1.1.3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1.2现代语义学的形成和发展
       1.2.1传统语义学
       1.2.2现代语义学的开端
       1.2.3现代语义学的发展阶段
       1.2.3.1历史语文语义学
       1.2.3.2结构语义学和转换语义学
       1.2.3.3认知语义学
      
       第二章 语义观
      
       2.1哲学语义观
       2.1.1指称论
       2.1.2观念论
       2.1.3行为论
       2.1.4用法论
       2.1.5言语行为论
      
       2.2语言学语义观
       2.2.1索绪尔的语义观
       2.2.2叶尔姆斯列夫的语义观
       2.2.3奥格登和理查兹的“符号三角”理论
      
       第三章 语义单位
      
       3.1单位和结构
      
       3.2语义单位的确定
      
       3.3义子
       3.3.1义子的提出
       3.3.2义子的性质
       3.3.3义子的类型
      
       3.4义素
       3.4.1义素的定义
       3.4.2统义素
      
       3.5语义单位的定名问题
      
       第四章 语义类型
      
       4.1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4.2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4.3理性意义和内涵意义
       4.3.1定义
       4.3.2理性意义和概念意义
       4.3.3内涵意义的特征
       4.3.4两类比较突出的内涵意义
      
       第五章 语义场论
      
       5.1语义场论的产生
      
       5.2特里尔的“语言场”
      
       5.3波尔齐希的组合语义场
      
       5.4语义场论和语义结构化
      
       5.5语义场论的作用和缺陷
      
       第六章 语义成分分析
      
       6.1成分分析的提出
      
       6.2成分分析的基础和特点
      
       6.3语义成分的确定
      
       6.4语义成分的普遍性问题
      
       6.5成分分析的作用
      
       6.6成分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词义关系
      
       7.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7.2词义的组合关系
      
       7.3词义的聚合关系
       7.3.1词义聚合关系的基本类型
       7.3.2同义关系
       7.3.3下义关系
       7.3.4反义关系
       7.3.4.1互补词
       7.3.4.2两极词
       7.3.4.3逆反词
      
       第八章 语言模糊性问题
      
       8.1语言模糊性问题的提出
      
       8.2对模糊语义的初步探索
       8.2.1关于模糊限制词
       8.2.2关于两极词
      
       8.3原型语义学和语义模糊理论
      
       8.4简评
      
       第九章 语义学和语法学
      
       9.1语义现象和语法现象
      
       9.2卡茨和福特的语义理论
      
       9.3乔姆斯基对语法和语义关系的处理
      
       9.4菲尔墨的“格的语法”
      
       9.5简评
      
       第十章 语义学和语用学
      
       10.1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
      
       10.2预设
       10.2.1“预设”概念的提出
       10.2.2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10.3言语行为
       10.3.1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10.3.2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10.4会话隐涵
       10.4.1隐涵
       10.4.2格赖斯的“会话隐涵理论”
      
       第十一章 认知语义学
      
       11.1范畴化的经典理论
      
       11.2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11.2.1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标准模式
       11.2.2原型理论标准模式的主要论点
       11.2.3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扩展模式
      
       11.3简评
      
       第十二章 隐喻与语义学
      
       12.1三种主要的隐喻观
       12.1.1替换论
       12.1.2相互作用论
       12.1.3认知论
       12.1.4简评
      
       12.2隐喻的语言学研究
       12.2.1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12.2.1.1传统隐喻语义观
       12.2.1.2当代语义学的隐喻研究
       12.2.2隐喻的语用学研究
      
       第十三章 语言与思维和文化
      
       13.1西方人文主义者对语言与思维和文化关系的探索
      
       13.2语言对文化的反映
       13.2.1词与物的关系
       13.2.2语言对现实“切割”的方式
       13.2.3文化限制词
      
       13.3语言和文化之间是否存在平行关系
      
       13.4关于“语言相对论”
       13.4.1“语言相对论”的理论根源
       13.4.2魏斯格贝尔的“中间世界”论
       13.4.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13.4.4学术界对“语言相对论”的评价
      
       第十四章 形式语义学
      
       14.0 引言
      
       14.1 早期语义形式化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4.1.1函项的概念
       14.1.2可能世界的概念
       14.1.3内涵的概念
      
       14.2蒙太格语义学的主要特征
       14.2.1对内涵的分析
       14.2.2句法—语义同构
       14.3对蒙太格语义学的简短评论
      
       索引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