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我的无眠便是你的灯
作者:
兰逸尘 著
定价:
30.00元
页数:
281页
ISBN:
978-7-309-06605-0/I.483
字数:
28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逸尘谷诗丛序
      
       ◇骆玉明
      
       诗歌总是以不可预料的方式进入一个人的内心。拿我自己来说,提到“诗”,最容易想起的并非大诗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的一段课文———说得更明白些,是一组简单的句子: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了。
       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上海,当清朗秋日,高空里能够看到雁行,望着它们远去,直到那些细小的黑点变得不可辨认,融入天空,我常常默默怀想:在它们飞去的远方,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后来读过许多古诗,嵇康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让我记起往事,觉得有味。不知道嵇康写这诗句时想到的是什么曲子,《广陵散》吗?弦上流动是心声,它追逐飞鸿,飘舞于虚空,生命此刻得到解脱。
       诗到底是什么,其实很难说的,但那种对远方的遥望,至少是诗特有的一种气质吧。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一首非常有名,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之后,转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的解说是:只有当心远于尘世时,才能亲近自然并由此体悟作为万物之本源的“道”的存在,由此领会人生的“真意”。这一“真意”可以理解为哲理的,
       但理解为诗意的或许更合适,所以是“欲辩已忘言”。
       诗歌作为用语言虚拟的世界,为古人的精神性生存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它使局促的生命拥有自由舒展的姿态。那么,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商业气氛的笼罩下,诗歌的价值还有这么重要吗?它是否还能够吸引才智之士投入创造性才华?这看来值得怀疑。上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诗歌创作曾一度十分活跃,但到了90年代以后,却又有了完全不同的
       变化:追逐实利成为一般人基本的生存目的,粗鄙的语言,傲慢的腔调,成为成功者的特征。在忙着算计每一寸眼前利益的日子里,所谓“远方”实在是空洞的东西。诗歌变得那么孤独和脆弱,读诗或写诗说出来简直就像自我嘲讽。
       没有诗歌,心灵终将枯萎,总还是有不甘于枯萎的心灵,犹如飞翔是鸟儿的命运,即使天空缥缈,四望茫然,它还是要扇动自己的翅膀。网络这一现代科技的产物意外地为诗歌带来转机。
       与从来的诗歌创作和传播模式相比,网络诗歌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即便不能说毫无禁忌,它的自由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审查制度形同虚设,话语霸权不复存在,传播过程极其便捷,写作的功利目的受到阻遏。当然,网络并非净土,它不仅容忍幼稚与笨拙,也为喧嚣和浮躁提供条件。但同时它也汇聚了孤独的诗歌爱好者,并助成一切有意义的尝试,使更
       多优秀的诗篇获得知音的赞赏。
       网络杂草丛生,百花齐放,仅仅十余年间,它成为诗歌发表最为兴旺的园地。它使传统的纸质媒体相形见绌,并且严重地动摇了官方刊物的权威地位。也许,迄今为止网络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很有限,但它无疑在一个粗鄙而庸俗的时代维护了诗性的生存方式,并且确实有可能改变文学史的面貌。
       在国内的文学网站中,“榕树下”堪称声誉卓著。树下一条小路通往“逸尘谷”,犹如世外桃源。打开网址,就看到谷口耸一枝如椽大笔,贾平凹的题字有几分仙气。点入,谷中烟云绕岫,花木临风,诗音流鸣,自成乐章。有网友描述说,这是“一个远离尘世浮躁,如梦幻家园一样温暖亲切、幽静雅致的地方”。
       放在我们面前的《逸尘谷诗丛》,就是那里的诗人们作品的汇编。它包括兰逸尘、月光经典、阿固三人的别集和一部多人的选集。从电子媒介转化为纸本,作者希望为自己的作品寻求另一种保存方式,也希望借此觅得更多的知音——我猜想如此。
       兰逸尘,逸尘谷主,是一位女子,是许多年轻的诗歌爱好者的偶像。曾经在一次宴聚中相见,她一旁静坐,笑或沉默,与他人的言谈毫不相应。朋友告知:兰逸尘失聪却不喜戴上人工耳蜗。寻常她只是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看见光与色的闪烁交织,独自咀嚼人世的甘苦。她写旧体也写新体,古典与现代风味兼而有之。她的诗雅致而妖艳,平平静静的,忽然令人心惊。月光经典和我是多年的朋友,往时清贫,热爱写诗,近年奔波商场而富于财,爱诗不辍。他写诗从来不喜雕琢,朴素豪迈,任意舒卷,风神明朗。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中国商人”,表明他不在乎“诗”与“商人”在中国传统里的敌对关系,表明他无论作诗还是行商,都相信自己。
       阿固素未谋面。从诗读人,知道他感觉敏锐,心境变幻,对语言的神奇有特别的爱好。他的诗意象丰富,每于颓唐显清丽,尖锐中流温情。
       诗本不待解说,我为《诗丛》写序,本也不打算承担解说的责任。说以上这些,只是介绍朋友的意思,就自己所能知的略述一二,引读者与作者相见。后来的好恶,便由读者的识见和趣味做主,与我无关。至于收录了许多人作品的《逸尘谷诗选》,更无法用简单的评语来推荐,我只能说其中有不少诗令我喜爱。
       如果说“逸尘谷”诗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想是:他们大多真正热爱诗。诗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在俗世里有所谋求的途径。《诗选》多附有作者简单的“诗观”,你可以读出他们对待诗歌的纯朴的心情。
       我从前也写诗,只是从未发表过。如今老之将至,生活平淡,所余的日子如何情形皆能推算,于是就失去了写诗的动机和能力。只是仍然喜爱诗歌,喜欢在别人的诗行里流连物色,徜徉于云水,抚摸各样的人生光景。由此缘故,被引去逸尘谷还写下这篇序。

作者简介


       兰逸尘,本名王丽娜,回族。祖籍江苏,现居西安。一个海水质感的女子,深邃沉寂、纯净透明。喜欢安静,喜欢简单,崇尚以自己爱的方式生活。平生五大爱好:写作、阅读、行走、厨艺、伺候花花草草。

书摘


       目 录
      
       逸尘谷诗丛序(骆玉明)
       序:飞扬着的忧伤(郦楹)
      
       红:流感进行时
       春天,我要祝愿
       裸足
       走吧,走吧
       七夕
       坠地的寓言
       橘红色的火车
       碰撞
       流年
       有所思
       都是枉然
       隐忍
       切割
       流感进行时
       左转右转
       血红雪白
       霸王别姬
       摸鱼儿
      
       橙:写在春天的献诗
       中国商人
       幸福传说
       小丫头
       青狐传
       拥抱
       白日梦
       写在春天的献诗
       最后的篇章
       水做的女儿
       冬天里的春天
       忧郁气质
       悱恻
       相见欢
       暗地的花朵
       亲爱,我们永远在一起
       海上花
       断桥
       暗涌
       三叠八拍
       癫狂
      
       黄:我比你幸福
       纳木错的幻影
       盗花
       读你
       哈尔滨信札
       梦中的香格里拉
       你叫我春天
       远行人
       我比你幸福
       晚年
       醉情五步
       瞬间生活
       可不可以
       人间四月天
       春天的舞步
       合欢,合欢
       两地书
       双鸳鸯
      
       绿:也许活在诗里
       十朵兰
       三月
       花事
       陌上花开
       西湖
       夜游武侯祠
       天涯共此时
       请立在原处
       我看见时间沉下去
       也许活在诗里
       简单生活
       我讨厌你
       唱山歌
       哑巴姑娘
       火花
       影子
       惨绿
      
       青:一个苹果的午后
       海水女子
       无声
       试验品
       浮生手记
       我不是诗人
       未亡人
       命运狂想曲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沉默方式
       螺旋
       血色
       伤痕
       活着
       一个苹果的午后
       妈妈,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暗夜日志
      
       蓝:阿勒锦之忆
       藏在尘世的幸福
       单行道
       青蛇之:流光飞舞
       嘴唇
       殒
       阿勒锦之忆
       故土·远方
       情书
       病中琐记
       蓝色手札
       那人在远方
       平常故事
       遗书
       驴子,驴子
       二十七度
      
       紫:幽思十弦
       之一:一剪梅
       之二:木兰花
       之三:长相思
       之四:苏幕遮
       之五:虞美人
       之六:菩萨蛮
       之七:汉宫春
       之八:念奴娇
       之九:天香
       之十:八声甘州
       调色盘
       我的水瓶座的兰(罗亚妮)
       给亲爱的一封信(张馨)
      
       后记:我与诗的是非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