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纸生活
作者:
阿固 著
定价:
28.00元
页数:
231页
ISBN:
978-7-309-06611-1/I.486
字数:
23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逸尘谷诗丛序
      
       ◇骆玉明
      
       诗歌总是以不可预料的方式进入一个人的内心。拿我自己来说,提到“诗”,最容易想起的并非大诗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的一段课文———说得更明白些,是一组简单的句子: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了。
       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上海,当清朗秋日,高空里能够看到雁行,望着它们远去,直到那些细小的黑点变得不可辨认,融入天空,我常常默默怀想:在它们飞去的远方,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后来读过许多古诗,嵇康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让我记起往事,觉得有味。不知道嵇康写这诗句时想到的是什么曲子,《广陵散》吗?弦上流动是心声,它追逐飞鸿,飘舞于虚空,生命此刻得到解脱。
       诗到底是什么,其实很难说的,但那种对远方的遥望,至少是诗特有的一种气质吧。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一首非常有名,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之后,转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的解说是:只有当心远于尘世时,才能亲近自然并由此体悟作为万物之本源的“道”的存在,由此领会人生的“真意”。这一“真意”可以理解为哲理的,
       但理解为诗意的或许更合适,所以是“欲辩已忘言”。
       诗歌作为用语言虚拟的世界,为古人的精神性生存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它使局促的生命拥有自由舒展的姿态。那么,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商业气氛的笼罩下,诗歌的价值还有这么重要吗?它是否还能够吸引才智之士投入创造性才华?这看来值得怀疑。上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诗歌创作曾一度十分活跃,但到了90年代以后,却又有了完全不同的
       变化:追逐实利成为一般人基本的生存目的,粗鄙的语言,傲慢的腔调,成为成功者的特征。在忙着算计每一寸眼前利益的日子里,所谓“远方”实在是空洞的东西。诗歌变得那么孤独和脆弱,读诗或写诗说出来简直就像自我嘲讽。
       没有诗歌,心灵终将枯萎,总还是有不甘于枯萎的心灵,犹如飞翔是鸟儿的命运,即使天空缥缈,四望茫然,它还是要扇动自己的翅膀。网络这一现代科技的产物意外地为诗歌带来转机。
       与从来的诗歌创作和传播模式相比,网络诗歌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即便不能说毫无禁忌,它的自由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审查制度形同虚设,话语霸权不复存在,传播过程极其便捷,写作的功利目的受到阻遏。当然,网络并非净土,它不仅容忍幼稚与笨拙,也为喧嚣和浮躁提供条件。但同时它也汇聚了孤独的诗歌爱好者,并助成一切有意义的尝试,使更
       多优秀的诗篇获得知音的赞赏。
       网络杂草丛生,百花齐放,仅仅十余年间,它成为诗歌发表最为兴旺的园地。它使传统的纸质媒体相形见绌,并且严重地动摇了官方刊物的权威地位。也许,迄今为止网络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很有限,但它无疑在一个粗鄙而庸俗的时代维护了诗性的生存方式,并且确实有可能改变文学史的面貌。
       在国内的文学网站中,“榕树下”堪称声誉卓著。树下一条小路通往“逸尘谷”,犹如世外桃源。打开网址,就看到谷口耸一枝如椽大笔,贾平凹的题字有几分仙气。点入,谷中烟云绕岫,花木临风,诗音流鸣,自成乐章。有网友描述说,这是“一个远离尘世浮躁,如梦幻家园一样温暖亲切、幽静雅致的地方”。
       放在我们面前的《逸尘谷诗丛》,就是那里的诗人们作品的汇编。它包括兰逸尘、月光经典、阿固三人的别集和一部多人的选集。从电子媒介转化为纸本,作者希望为自己的作品寻求另一种保存方式,也希望借此觅得更多的知音——我猜想如此。
       兰逸尘,逸尘谷主,是一位女子,是许多年轻的诗歌爱好者的偶像。曾经在一次宴聚中相见,她一旁静坐,笑或沉默,与他人的言谈毫不相应。朋友告知:兰逸尘失聪却不喜戴上人工耳蜗。寻常她只是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看见光与色的闪烁交织,独自咀嚼人世的甘苦。她写旧体也写新体,古典与现代风味兼而有之。她的诗雅致而妖艳,平平静静的,忽然令人心惊。月光经典和我是多年的朋友,往时清贫,热爱写诗,近年奔波商场而富于财,爱诗不辍。他写诗从来不喜雕琢,朴素豪迈,任意舒卷,风神明朗。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中国商人”,表明他不在乎“诗”与“商人”在中国传统里的敌对关系,表明他无论作诗还是行商,都相信自己。
       阿固素未谋面。从诗读人,知道他感觉敏锐,心境变幻,对语言的神奇有特别的爱好。他的诗意象丰富,每于颓唐显清丽,尖锐中流温情。
       诗本不待解说,我为《诗丛》写序,本也不打算承担解说的责任。说以上这些,只是介绍朋友的意思,就自己所能知的略述一二,引读者与作者相见。后来的好恶,便由读者的识见和趣味做主,与我无关。至于收录了许多人作品的《逸尘谷诗选》,更无法用简单的评语来推荐,我只能说其中有不少诗令我喜爱。
       如果说“逸尘谷”诗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想是:他们大多真正热爱诗。诗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在俗世里有所谋求的途径。《诗选》多附有作者简单的“诗观”,你可以读出他们对待诗歌的纯朴的心情。
       我从前也写诗,只是从未发表过。如今老之将至,生活平淡,所余的日子如何情形皆能推算,于是就失去了写诗的动机和能力。只是仍然喜爱诗歌,喜欢在别人的诗行里流连物色,徜徉于云水,抚摸各样的人生光景。由此缘故,被引去逸尘谷还写下这篇序。

作者简介


       阿固,男,本姓胥,蜀地南充市人。年三十许,诗十余年,未有大成。崇尚简单写作,快乐生活。

书摘


       目 录
      
       逸尘谷诗丛序(骆玉明)
       叙:阿固《纸生活》(李一清)
      
       第一夜 异身
       江湖人物谱
       草莽——兼忆我的江湖弟兄
       四月书
       幻
       幻觉
       新画皮
       当阿固遇见庖丁
       夺意七帖
       虚构
       续断
       相思曲之:垂危
      
       第二夜 有享
       长安行
       君子(组诗)
       散章
       可能
       七月七之:雷雨
       爱情故事
       4月15日闲情日志
       欲望河
       安居(组诗)
       从这里回到这里,2004
       有罪
       殇(组诗)
       生活在南充(组诗)
       盆地生活(组诗)
       伪情书
       小树林,或者情书
       酒肉生涯
       俗爱
       盛开(组诗)
      
       第三夜 独调
       七日谈
       老了,我们去哪里相见
       [诗歌之童]你们
       风花曲
       偏离
       虚拟对话
       又见芦苇
       三十三岁才出现的草原
       钗头凤
      
       第四夜 有缺
       哑歌
       木马
       致我北方的兄弟
       知春
       哀
       尘世之音
       死穴
       月光下的舞蹈
       场景
       思想起
       婚礼
       出没
       梦见一只鸽子叫做来
       双城
      
       第五夜 有损
       我相信
       无声
       2005,我们开始回忆
       幻生系列
       天黑
       情书
       举棋不定
       丧戏
       一只剥开的橘子
      
       第六夜 补遗
       欢爱
       关于白骨精
       上元月
       向北
      
       第七夜 独享
       用荒凉的语言
       Windflower
      
       后记一 天真
       后记二 春风里的石头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