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台湾诗钟研究
作者:
黄乃江 著
定价:
28.00元
页数:
302页
ISBN:
978-7-309-06625-8/I.487
字数:
24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黄乃江先生著文立说,选定《台湾诗钟研究》一题,我认为是独具慧眼。台湾文学原来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其后台湾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受东西洋文化的影响较大,有若干独具特色之处。而台湾人士喜作诗钟,是从光绪十几年骤然兴起,其后的吟作活动,有一段时间较大陆人士为盛。后来随着参加古体诗词写作人数减少而同步降温,时间在大陆之后。台湾文学各种体式的盛衰发展情况很值得记述研究。而此著特别关注到诗钟问题,则是找到了一个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窗口。
       ——王鹤龄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诗钟的艺术魅力及在台湾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
       第二节 台湾诗钟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台湾诗钟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台湾诗钟概说
       第一节 梦幻科场——清末台湾社会与台湾诗钟的兴起
       第二节 迫压与固守——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与台湾诗钟的勃盛
       第三节 转换与演进——光复后台湾诗钟的盛极而衰及与大陆诗钟的交流与融合
      
       第二章 台湾的诗钟理论与诗钟流派
       第一节 台湾的诗钟理论
       第二节 台湾的诗钟流派
      
       第三章 两岸诗钟交流考
       第一节 台湾钟手在大陆
       第二节 大陆钟手在台湾
      
       第四章 台湾诗钟散论
       第一节 从《诗畸》看清末台湾社会
       第二节 “诗书历劫残篇少,社稷成墟隐痛多”
       ——从诗钟看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第三节 台湾钟谶谈
       第四节 台湾诗钟写诗钟——关于诗钟文体的自身书写
      
       第五章 两岸诗钟比较综论
       第一节 诗钟与击钵吟之辨
       第二节 诗钟的格目体系与结构层次
       第三节 诗钟的意象选取与意境创设
       第四节 网络时代下的诗钟——关于诗钟前途的几点思考
      
       结语:诗钟在台湾文学史上应有更高的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