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纪录片研究
作者:
聂欣如 著
定价:
58.00元
页数:
469页
ISBN:
978-7-309-06982-2/J.139
字数:
57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0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系统阐释纪录片理论的著作,论述了纪录片为什么会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诞生,以及哪些电影大师对纪录片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分析了为什么在50至60年代“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这两个纪录片的主要流派会应运而生,它们所代表的又是哪两种不同的美学观念。对于纪录片的分类、定义、叙事、构成等纪录片理论中的难题,本书亦能够娓娓道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容予以论证;即便是有关“纪录片真实性”这样棘手的美学问题,本书也能够旁征博引,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不同的学科寻找理论和事实的支撑,从而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是一本适合纪录片研究者和对纪录片理论感兴趣者阅读的书籍。
      

作者简介


       聂欣如,男,1953年出生;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德国科隆媒介艺术学院等高校学习;曾担任影视剧导演、编剧等工作;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国内外纪录片研究的动向,并参与纪录片的制作,1996年制作完成的纪录片《红卫兵之舞》入围第20届(德国)杜易斯堡国际电影节,并应邀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映。1995年开始发表有关纪录片的研究文章,迄今已发表有关纪录片的论文、译文20多篇。从2000年开始在大学开设有关纪录片的课程以来,迄今已给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有关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并指导学生的纪录片实践。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纪录片的起源
       第一章 早期纪实电影
       第一节 可疑的“纪实”
       第二节 缺失的纪实观念
       第三节 虚构的真实
      
       第二章 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
       第一节 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
       第二节 非虚构搬演
       第三节 深入了解对象
       第四节 强调画面效果,而不是依靠蒙太奇
       第五节 传奇性的故事
      
       第三章 维尔托夫与先锋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电影
       第一节 维尔托夫的生平和电影实践
       第二节 “电影眼睛”理论
       第三节 “电影眼睛”产生的时代和意义
       第四节 维尔托夫的影响
      
       第四章 格里尔逊与纪录片的诞生
       第一节 “纪实”的美学
       第二节 《漂网渔船》的纪实性及其接受
       第三节 《漂网渔船》的艺术性
       第四节 《漂网渔船》的倾向性
       第五节 《漂网渔船》的实用主义
      
       第五章 伊文思的道路
       第一节 实用主义纪录片
       第二节 政治性实用主义纪录片产生之背景
       第三节 政治性实用主义纪录片的影响
      
       第二部分 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第六章 美国直接电影
       第一节 直接电影代表作分析
       第二节 直接电影的特点
       第三节 直接电影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直接电影的影响和意义
      
       第七章 法国真实电影
       第一节 真实电影代表作分析
       第二节 真实电影的美学
       第三节 真实电影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真实电影的发展和影响
      
       第三部分 纪录片的分类和定义
      
       第八章 纪实性纪录片
       第一节 结论性纪录片
       第二节 陈述性纪录片
      
       第九章 宣传性纪录片
       第一节 宣传性纪录片
       第二节 宣传教育性纪录片
      
       第十章 娱乐性纪录片
       第一节 诗意性纪录片
       第二节 娱乐性纪录片
      
       第十一章 实用性纪录片
       第一节 实用政治纪录片
       第二节 认知性纪录片
      
       附录 试论迈克·摩尔纪录片及其“游戏”风格
      
       第十二章 纪录片的分类原则和定义区域
       第一节 分类诸说
       第二节 分类原则和纪录片的定义
       第三节 纪录片的分类
       第四节 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
      
       附录 纪录片与电视媒体
      
       第十三章 纪录片的定义和“非虚构”
       第一节 哲学中的虚构与非虚构
       第二节 历史学中的虚构与非虚构
       第三节 纪录片与非虚构
      
       第四部分 纪录片的构成
      
       第十四章 纪录片的选题
       第一节 主题先行和主题后行
       第二节 猎奇和个性化
       第三节 兴趣所在和责任所在
      
       第十五章 纪录片的采访
       第一节 采访的观念
       第二节 采访者的准备
       第三节 采访者的技巧
       第四节 采访的形式
      
       第十六章 纪录片的拍摄
       第一节 旁观
       第二节 在场
       第三节 口述电影
       第四节 搬演
       第五节 艺术化
      
       第十七章 纪录片的叙事(一):素材
       第一节 纪录片的素材
       第二节 素材关系
       第三节 单纯化素材纪录片
       第四节 美学讨论
      
       第十八章 纪录片的叙事(二):语法和修辞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第二节 纪录片语法概要
       第三节 纪录片修辞概要
      
       第十九章 纪录片的叙事(三):人称和旁白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叙述主体
       第二节 旁白
      
       第五部分 纪录片的美学
      
       第二十章 纪录片与真实
       第一节 真实与真理
       第二节 真理与真诚
       第三节 真实与记录
       第四节 真实何在
      
       第二十一章 纪录片与制作者
       第一节 知识和信念
       第二节 欲望和信念
       第三节 坚定的信念
       第四节 不坚定的信念
      
       第二十二章 纪录片与对象
       第一节 对象社会角色的转换
       第二节 对象的回忆
       第三节 对象的内心世界
      
       第二十三章 纪录片与观众
       第一节 纪录片观众的基本心态
       第二节 接受和拒绝
       第三节 诱导的需求
       第四节 契约关系
      
       附录(译文)
       纪录电影理论:对于萌芽和问题的历史回顾
       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
       采访理查德·利柯克
       我的口述电影之路
      
       引注书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