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疾病阅读史
作者:
余凤高 著
定价:
20 元
页数:
226页
ISBN:
978-7-309-07250-1/R.1150
字数:
16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小引
      
       一个人病了,他起初只觉得自己跟平时不一样,有点疲软,随后感到浑身无力,最后甚至连路都走不动了。后来发现自己头痛、发了高烧,有时还不自觉地说了不少胡话。家人连忙送他去看医生。于是,中医就切脉、看舌苔,开出药方;西医会让他验血,验大小便,还会拍什么X光片,做心电图,甚至CT、核磁共振检查,等等。
       在医生看来,疾病是由于人的身体内起作用的机制出现紊乱,所以通常都只是着眼于、也仅仅局限于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来了解和解决问题。
       但是人是活着的有机体,又是动作者,同时还是社会的、文化的人。所以人的疾病既是躯体器质性的,同时也不能不是某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体现。因此,对疾病的概念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这就使疾病不仅只是属于医生注意的对象,还会引发医生专业之外的业外人士的关切;也正因为疾病不仅是器质性的,且又是社会文化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那些所谓“外行”的认识,有时反而会显得更加重要。如歇斯底里或者精神病,在更大程度上就首先是社会的因素引发的;而且,像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宗教学家甚至人类学家、艺术家等“外行”,也不是只把眼光局限于某一个个体病人的疾病,而往往从群体的疾病来考虑某一种患病现象与整个社会、整个时代以及整个大文化背景的关系。
       有关医生对疾病的理解,传统上,除了在病人的病历上所记载的病史外,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医学家已有非常详尽的记述,在中国,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到王士雄的《霍乱论》;在西方,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到法国的昂布鲁瓦兹·帕雷(Ambroise Par, 1510—1590),到英国的约翰·亨特(John Hunter, 1729—1793),到匈牙利的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1818—1865)等人的著作中,都可以读到许多最经典的描述。
       本书意在撇开这些司空见惯的专业描述,而从另类的角度,即从除上述外的非医学著作(如从考古、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宗教、法律、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关疾病的叙述和描写,对这些叙述和描写做一个大致的梳理。但这可是个百科全书式的题目,自然无法全面整理,我只能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例,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小引
      
       一、 追溯数千年前
       (一)化石、干尸的“述说”
       (二)招魂、 驱魔和顺势巫术
      
       二、 本原的探求
       (一)内原性改变
       (二)体外因子的进入
      
       三、 对历史的影响
       (一)战争的成败
       (二)王位的嬗替
       (三)作风的改变
      
       四、 生活条件
       (一)贫困和奢华
       (二)工作和职业
      
       五、 宗教信仰
       (一)崇敬和祭祀
       (二)神授的天能
      
       六、 理性的命令
       (一)禁忌和惩治
       (二)医生的职业
      
       七、 社会态度
       (一)梅毒问题
       (二)谁之过
       (三)同情心的回归
      
       八、 造型艺术
       (一)线条的凸显
       (二)特殊治疗
      
       九、 虚构的真实
       (一)折射现实的神话
       (二)瘟疫
       (三)慢性肺结核之一
       (四)慢性肺结核之二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