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
作者:
证严上人讲述
定价:
23 元
页数:
211页
ISBN:
978-7-309-07941-8/B.384
字数:
6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依教奉行
      
       释证严
      
       信仰要正信,行道要正行。我们信仰佛法,走入佛法中心,行在菩萨道上,就是要一心一意实行佛陀的教法。佛法中最基础,也是学佛者不可或缺的即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是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
      
       三十七道品可分为七科: 
       第一科:四念处,又作四念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第二科:四正勤,又作四正断——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第三科: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
       第四科:五根,根即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分为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第五科: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包含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第六科:七觉支,又作七觉分、七觉意——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舍觉支、定觉支、念觉支。
       第七科:八正道,又作八圣道、八道谛——正见、正思惟思惟:同“思维”。——简体字版编者注、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维摩诘经》中提到“三十七道品”是趋向菩萨净土的法门路径,对于学佛者,无论是自修或利他,都不能离开三十七道品的教育。三十七道品是在家、出家修行者切实能行的大道,不只是用在口头上,更能实践于行动中,身体力行,达致世界净化的终极目标。
       所谓“助”,就是帮助我们认识佛法,进而将佛法的精髓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三十七种通往真理的道路,引领着学佛者深刻体认佛陀的精神指引,进一步发心立愿“以佛心为己心”,开发自我的智慧。
       佛法生活化的运用,归结来说即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短短的八个字,文浅而言深。凡夫在人间,日常的起心动念难保没有偏邪,思想观念上的一念偏差,言语动作就造作出诸般恶业,恶业恶因轮转不息,恶缘恶果便永无宁日。
       有了三十七助道法以为指路明灯,广大的学佛修行者,就能时时生起警惕,观四念处、行四正勤以统摄杂乱心,以七觉支、八正道的智慧冲破无明暗钝,圆满大圆镜智,乘般若舟安渡生死之河,达至涅槃彼岸。
       感恩王端正居士及郭孟雍教授的用心,不畏烦劳数次读览拙著《三十七道品讲义》,然后撷取其中要目以为歌词,配上优美而振动人心的乐曲,成为一曲“三十七助道品”偈诵。曲调悠扬,意味可浅可深,端视听者的用心。以歌曲来唱,况味不落凡尘且余音缭绕;以“佛典偈诵”视之,广袤之意境,深刻动人又切实能行,因此不失为“以歌曲深入人心”之方便法门。
      
       慈济法门的立愿,无非是遵从佛法的教义而深入社会,再以种种方便接引众善男子、善女人,唯盼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祈求天下无灾难。人间的净土在人心,人心清净有爱,身心苦难的众生就有希望,就能得救。
      
       慈济人用爱铺着路走过来,这条道路即是承自二千多年前佛陀教示之道——三十七助道法。佛陀的教法大家应该时时共修,这首三十七助道品的歌曲,则能帮助大家熟悉其中之精髓,时时唱念,刻刻不忘,但盼诸君时时提高警觉,正视人生无常,发心发愿自助助人,祈愿众生得离苦,大爱包容地球村。
      
       志求佛道者依教奉行,庶乎不空过此生。
      

作者简介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 “医疗” “教育” “人文”四大志业。二O一O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的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曾获颁——二OO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OO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OO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OO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书摘

目录
      
       《序言》 依教奉行
      
       前言
      
       《第一行品》 四念处
      
       《第二行品》 四正勤
      
       《第三行品》 四如意足
      
       《第四·五行品》 五根五力
      
       《第六行品》 七觉支
      
       《第七行品》 八正道
      
       结语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