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沟通之道
作者:
孙景尧 著
定价:
38 元
页数:
312页
ISBN:
978-7-309-07737-7/I.579
字数:
29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所收论文有的是敏锐回应国内外学界争议的论辩文章,有的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以丰富比较文学研究理论方法的个人管见,还有的是作者深入贵州边远山寨、做“以空间换时间”的田野作业,并同理论与文本结合,从而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学关系提供新发现、新资料和新认识的实学力作。
      

作者简介


       孙景尧,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9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比较文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为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内第一本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著作《比较文学导论》的作者之一(与卢康华合著),也是国内最早开设这门课的教师之一。数十年来一直从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法、基督教与中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简明比较文学》、《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主编之一)、《西方服饰大全》(译著)、《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译著)和英文版的《文贝》(主编)等著译21种,并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项多个。先后在广西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大学任教,还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校讲学或任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

书摘

目录
      
       序:致读者——我与比较文学
      
       闻 道 章
      
       对比较文学始于19世纪的质疑
       20世纪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三次论争
       比较文学的新一轮身份“漩涡”
       ——兼谈“反民族主义”与“反欧洲中心主义”
       “进一步、退两步”还是再反思、再认知
       ——从美国对比较文学独立学科性质的一种新说谈起
       “垂死”之由“新生”之路
       ——评斯皮瓦克的《学科之死》
       巴斯奈特同谁“较劲”,又同什么“较劲”?
       ——评《21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中的欧洲中心观
       为“中国学派”一辩
      
       论 道 章
      
       试论可比性
       跨文化影响研究的“有效化”
       原动力的流向与结果之一
       论伊安的口语文学表演实质和柏拉图的误断
       ——对柏拉图《伊安篇》的反思与认知
       中美“说书”的比较研究
       留得真爱在人间
       ——从中欧文学经典中的自然灾难作品谈起
       真赝同“时好”
       ——首部中国文学史辨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探
      
       探 道 章
      
       “格义”与“况义”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学比较成分探
       中西文化早期交往的复合媒介者:“扶南”的媒介特点与作用探
       ——兼论基督教文化最早入华的上限问题
       成在此,败在此:解读唐代景教文献的启示
       试谈永历王朝耶稣会士“适应政策”的乖舛与败因
       ——从贵州安龙现存永历太子和太后教名碑谈起
       借传统之形与传统之力弘传“福音”之路
       ——论贵州安龙教区布依族村寨传统对联中的天主教因素及其启示
       贵州安龙现存天主教遗物考释
      
       附录:书序选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