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电影语言学导论
作者:
贾磊磊 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264页
ISBN:
978-7-309-07932-6/J.162
字数:
24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一门艺术的研究,应当是一种艺术语言学的研究,一种艺术语言表述方式与表述意义的研究。本书重点探讨电影语言学的方方面面,从电影语言的生成语境到其使用的方法和范畴;从电影语言的文化释义乃至电影批评的性质和功能等,都做了既有专业深度,又深入浅出的个性化讨论。虽然是教材,但是极具可读性,也可作为一般专著供电影学研究者和电影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1955年生于北京,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口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评委。
       出版学术专著《电影语言学导论》(1996),《武之舞——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1998),《中国武侠电影史》(2005),《影像的传播》(2005),《什么是好电影》(2009)。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电影语言学的“生成语境”
       一、语言学:20世纪的“第一哲学”
       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语言的艺术观、美学观——日常语言与艺术语言——语言,是工具还是本体——艺术语言的意义——反语言:语言中心论的反证
       二、经典电影理论中的语言问题
       电影:一种心理语言——“物镜”与眼睛的二次选择——非文学电影观与文学的电影观
      
       第二章 电影语言学的方法与范畴
       一、方法:美学分析与语言分析
       二、电影语言的现代意义
       三、影像
       四、叙事/叙事形态 /
       叙事——叙事语言的逻辑序列——叙事形态的划分
       五、本文/读解
       本文的“命名”——本文分析的经典表述——本文的“生产性”
       六、镜/镜像
       镜像世界中的“幻想逻辑”——电影叙事体中的“镜式本文”
       七、梦/梦镜
       梦境·“电影境”:幻想中的愉悦——梦的语言·电影语言
      
       第三章 电影语言的文化释义与本文辨读
       一、电影语言的文化指向
       电影语言与文字语言——影像的阅读——迷恋:视觉快感的心理基础——电影语言的退化机制——看/被看:电影中的性别歧视——电影:用影像语言构筑的大众神话
       二、主流电影的叙事/修辞策略
       电影观众与电影的认同机制——叙事法则·娱乐法则——叙事体中的“本文含义”与观众的“期待视野”
       三、电影语言表述机制中的摄影机
       摄影术:挽住时光的梦想——电影摄影机:记录的机器与灵魂的透镜——用“镜头”创造世界——介入剧情的摄影机——摄影要义: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摄影视点与观看视点——摄影观·电影观·美学观
       四、电影明星制、明星崇拜与商品拜物教
       电影明星:电影商品化的产物——明星崇拜与商品拜物教——电影明星与电影艺术家——明星崇拜与商业电影的诱导策略——明星与谎言
      
       第四章 电影语言的相关范畴
       一、电影与现实
       现实与电影:从“此在”到永恒——电影:审美原则与现实原则的冲突——忠于现实与超越现实——“电影现实”的非现实性——非现实的世界中潜隐的现实意义——“现实的意义”与语言的意义
       二、电影与大众
       大众对艺术作品的三种反映态势——观众的审美趣味与艺术的评判标准
       三、电影与历史
       人:历史舞台与艺术舞台上的双重主体——以电影的方式“忠实于历史”——电影艺术中的历史哲学
      
       第五章 电影史:影片的语言形态史
       一、电影史学的第一范畴:作者作品史
       二、电影史学的第二范畴:形态史
       形态的语义与形态学理论——电影不同形态的划分——电影的历史分期问题——电影形态研究的适用域
      
       第六章 电影批评:一种艺术语言的阐释与评价
       一、电影批评的类型与功能
       电影批评的源与流——电影批评的分类原则
       二、电影批评:作为本文意义的阐释原则
       作品的“权威意义”与相对意义——解构释义的循环——“整体意义”:批评的终极旨意——否定性的释义命题
       三、批评者说
       批评者——批评是什么——批评的方法——文艺批评的“二律背反”
      
       主要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