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非常读法——趣谈西方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
作者:
郭建 著
定价:
20 元
页数:
272页
ISBN:
978-7-309-08052-0/I.608
字数:
18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小说、戏曲、诗歌等等文学艺术作品是我们人生的投影,而每个人在阅读文学艺术作品时,又是在以自己的人生来解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而言,所谓“名著”,大概就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人们可以长久欣赏、从中获得阅读快乐,使自己人生更为完美的作品。
       当然,世界各国使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同时受到广泛喜爱的文学作品极其丰富,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夸口说熟悉所有的“名著”。因此本书所提到的“西方文学名著”,实际上是指较早被翻译为中文、在中文读者中有广泛知名度的一些西方(欧美)文学作品,更主要的是作者自己曾经阅读、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文学作品,并非是“名著”的定论。在时间上,也限定于20世纪以前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要限定在20世纪前,一个是20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品翻译引进得比较多,难以划定“名著”的范围;另一个原因是,20世纪初叶开始中国法律“与国际接轨”,中西之间的法律制度逐渐交汇融通,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法律文化观念已经没有很大的差异度。
       法律是我们人生的基本规则,人的一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法律的规范。法律的理念,法律的规定,作者以及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很自然会反映到文艺作品中去。同时,文艺作品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观众对于法律的看法和态度。这种互动的发展演化,是各个民族特有法律文化体系的重要侧面。
       本书就是对于西方文学名著中这种法律文化现象的发掘。既包括名著所反映的那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时代的法律现象,也包括名著所反映的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在名著传世的时代读者对于这些法律现象、态度的解构。
       源自环地中海地区的西方法律文化源远流长,与发轫于欧亚大陆东部地区的中国法律文化长期并存。由于相隔遥远,这两大法律文化传统在历史上的交流非常之少,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因此当我们在阅读西方文学名著时,对于其中故事、情节所反映出的法律文化现象往往会有隔膜,也难以体会这些法律文化现象的重要社会意义,往往因此就在不知不觉中失落了对于这些名著的领悟与欣赏。
       本书就是试图解释并阐述西方文学名著中的法律文化现象,将这些现象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做一些比较。毛泽东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将中外文学名著中相似的情形但不同的法律后果进行比较,读者就会看到不同法律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同,法律的作用不同。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阅读名著,相信这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都会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读者们将会发现很多熟悉的故事情节还有其他的解释,其他的意味,从而可以有新的联想、新的发现,会进一步加深对于传世名著的印象,更能够实现“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人有其位
       1.《斯巴达克思》——最该被诅咒的制度
       2.《笑面人》——华丽的爵位阶梯
       3.《十日谈》——公正人士的证明
       4.《亨利六世》——第一该杀是律师
       5.《坎特伯雷故事》——丑恶的执法者
       6.《镀金时代》——12个人做出的公正裁决
       7.《巴黎圣母院》——隶属黑暗王国的贱民
       8.《简爱》——不可拆散的两合一体
       9.《德伯家的苔丝》——神圣的公墓
       10.《巴黎圣母院》——隔绝世俗权力的庇护权
      
       物有其主
       11.《威尼斯商人》——残忍但却有效的割肉契约
       12.《十日谈》——不得以钱生钱的禁令
       13.《基督山伯爵》——人生最大的耻辱
       14.《金银岛》——诱人的寻宝探险 
       15.《皆大欢喜》——长子独得的继承制
       16.《李尔王》——捣乱的私生子 
       17.《傲慢与偏见》——必须由男性继承的财产
       18.《邦斯舅舅》——没能生效的遗嘱 
       19.《鲁滨逊漂流记》——“死者”归来时
       20.《禁治产》——“合法”的阴谋 
       21.《欧也妮·葛朗台》——使老葛朗台惧怕的拍卖
       22.《高老头》——有效的“年金”
      
       罪有应得
       23.《俄瑞斯忒斯》——血亲仇杀的悲剧 
       24.《罗密欧与朱丽叶》——血亲复仇的连锁反应 
       25.《少年维特之烦恼》——自杀的罪孽 
       26.《雾都孤儿》——窃贼的形象 
       27.《呼啸山庄》——夜闯私宅的罪过
       28.《小癞子》——可以买通上帝看门人的有价证券 
       29.《一报还一报》——排列在第七诫的重罪 
       30.《巴黎圣母院》——无所不在的女巫 
       31.《叶甫盖尼·奥涅金》——决斗的风俗
       32.《红字》——被迫面对千夫所指 
       33.《堂吉诃德》——可怕的绞刑架 
       34.《九三年》——冷酷的“断头台小姐” 
       35.《笑面人》——恐怖的刑讯室 
       36.《大卫·科波菲尔》——作为重罪的伪证 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