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三月的雨
作者:
南杉 著
定价:
42 元
页数:
288页
ISBN:
978-7-309-08182-4/I.620
字数:
14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南杉先生写旧体诗,学的是苏轼、辛弃疾豪放一路,处处喷发毛体的王气霸风;南杉先生创作现代诗歌,走的却是婉约抒情一路,点化志摩的诗句俯拾可见。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本来,作为一个金融事业上的成功人士,他是有资格踌躇满志的,他的第一本诗集《如歌的岁月》前两辑收的都是这类旧体诗词,逼真地勾勒出这种搏斗人生的心态——“一十行省,大半山河,聚来东海创大业”(《东海》)、“东海英名响四海,一纸招贤传五湖”(《招贤》)、“三十功名化尘土,只身东海聚英豪”(《壮志雄心》)、“但使龙城东海在,金粉必传万世基”(《龙城赞》)、“东海巨浪涤俗气,蛟龙风雨惊天地”(《战士》)……这里时时提到南杉先生创立的公司,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他的旧体诗词里,仿佛是一个徘徊在他的人生途中的幽灵,一个激励他在商海沉浮中的奋斗目标,也是近二十年来他在社会上打拼出辉煌业绩的里程碑。南杉先生的旧体诗词不能说很成熟,却是他在马背上的记录:它时时伴随他,见证他的奋斗和成功。
       但是很奇怪,在南杉先生的新诗创作里,这种豪迈之风悄然退去,婉约之声取而代之;搏斗的硝烟淡然散去,感情的波浪翻腾而至;英雄的事业心愈见颓然,生命的感悟力愈见升华。翻开这本《三月的雨》,公司的名字,在110首新诗里竟然只出现一次。
       这似乎就是说,在诗人的胸襟里,事业拼搏以及成功喜悦已经不再是引发他诗意勃然的主要动力,他对眼前功名的关心少了,心底世界更加宽了,内心的感情和人生的感悟逐渐上升,成为新诗集的主题。我不知道这种转变始于何时,《如歌的岁月》所收的诗词与南杉先生的人生转折密切相关,收入了2003年—2009年的创作。南杉自云,1993年是他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之年,创业之始,2003年是他开始打造公司,所以,“一十行省,大半山河,聚来东海创大业”完全是写实的,公司就是他人生的主题,也是诗词的主题。但如果《三月的雨》的创作时间(2010—2011)是连接着《如歌的岁月》的话,那么这种变化应该是在2009年,《如歌的岁月》第三辑新诗创作里已经出现了对事业成功后的反思端倪,在《信仰》里诗人反复追问自己:我是否很勇敢?又回答:我真的不太勇敢。因为——
       我知道/每次清晨醒来的第一个问号/每次夜幕降临的最后一个疑惑/就是/人生何处是起点/何处是终点?
       我真的很想大声呐喊/这个像堡垒的世界/压抑了每一个灵魂的自由生长
       我真的很想大声呐喊/不要物欲横流的世界/我只要信仰、信仰!
       诗表达的心态,稍稍透露出这位成功人士内心深处的一点苦闷,这不是无病呻吟,恰恰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怀疑与追问,有了寻求更高境界的渴望。但是,诗人所说的信仰是什么呢?他将以怎样的真诚心去寻求“信仰”呢?我以为这是解读他第二本诗集《三月的雨》的钥匙。如果这样理解比较接近诗人的实际的精神状况,那么,这本诗集中描写爱情的追求与失落、人生在成功后产生的虚无感、对于物质世界的洞察与参破,以及向普通人生境界的回归等等主题,都有了可以落脚的实处。我不能说诗人已经找到或悟到了具体的人生信仰,这是需要我们花一生之力去探究的,但是诗集里很真实地留下了诗人探究的过程和点滴的体会,一切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这本诗集共分十二篇,基本上按照主题分类,顾及诗与歌词的样式。邻近篇的感情世界基本相近,我想选一首典型的作品来说明诗人所描写的精神状态:
       流泪的冰激凌
       你说你最爱吃冰激凌/那草莓的火焰/就像你们热烈的爱情
       你说你最爱吃冰激凌/那甜甜的味道/就像你们愉悦的心情
       那个下雪的冬天/你又在吃冰激凌/还是草莓的香味/还是纯洁的乳汁/却没有看到你往日陶醉的神情
       那个下雪的冬季/你还在吃冰激凌/还是坐在那张椅子/还是依偎在他身边/却再也见不着你一直幸福的表情
       原来你在吃着带泪的冰激凌/一支咸咸的冰激凌/是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激情
       原来你在吃着苦涩的冰激凌/一支伤心的冰激凌/是终结一段往事如烟的爱情
       ……
       这首诗似乎客观地描绘了一个女性的感情生活,冰激凌是现代诗里常用的象征物,但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诗人写了作为“物”的冰激凌和作为动作的“吃冰激凌”的环境氛围都没有发生变化,看上去一切如常,但是,冰激凌所指的象征——内在的质地已经发生了变化,冰激凌成为“咸咸的”、“苦涩的”,旁人并不知道,只有吃冰激凌的人才心知肚明。诗人采用了“还是……还是……”或者“又在……还在……”这样的延续性介词,暗示生活表象没有变化,可是在“下雪的冬天”—“下雪的冬季”之间微妙的一字之变异中,让人意识到,爱情的终结往往不是突变的,而是在不知不觉看似甜蜜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发生了。爱情的终结也是一个象征,而且在南杉的诗歌里被反复应用,暗示的是自己心理发生的变异。这样,诗中描写的“你”也可以是男性的“我”,冰激凌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人生的理想,尽管这个理想还有点甜腻。
       诗集的排列很有意思:第一篇写人生苦短,第二篇写佛道感悟,第三篇写生命之光,第四篇写诗歌礼赞,第五篇写故乡之路,第六篇写世界彼岸,第十一篇写父亲之悼,第十二篇写女儿之爱。形成了人生/宗教(此岸与彼岸的组合)、生命/诗歌(人性的组合)、故乡/西雅图(世界空间的组合)、父亲/女儿(时间循环的组合),四组性灵对话,都没有离开诗人的现实行踪和心灵路程,但是,《如歌的岁月》中的商海沉浮、风雨兼程、战斗犹酣、壮志抒情的功名气息一扫而净,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一路斩将夺关的商界老总的彪悍身影,回归了诗歌本色,讴歌起褪尽人间硝烟的生命本体。我把这种生命状态视为普通人生的境界,如禅宗公案所言,人生真谛无非吃粥洗碗。标志性的转折是那首《随遇而安》,描绘了一种与世界进化目标相反的人生境界:
       我不知道/我前世的前世/是否一直生活在东方/只是/我时常感觉/我的灵魂曾经飘荡/在中世纪的西方/那个愚昧而黑暗的时代/正需要冲破黎明的曙光/也许有期待才是最幸福的/多么希望/我也是人们最希冀的那缕目光/还有/那缓缓流淌的河流/那慢慢飘散的炊烟/那沉默不语的山峦/那永远沉睡的村庄/除了月亮/只有星星是夜晚唯一的亮光/除了白云/只有牛羊光顾的遥远的地方/除了歌唱/只有晚霞萦绕在诗意的天边/除了英雄/没有什么称颂的荣光/除了史诗/没有什么可以百世流芳
       我现在却只能/——随遇而安/在现代快速的列车上/在令人窒息的城市空间/我现在必须/——随遇而安/这世界已经变化太快/何不如问问苍天!
       这首诗的自注里,诗人有如下说明:“有朋友晨发短信:‘看到浮士德的一段话:我要探究窥测事物的核心,我要得到关于整个存在的知识,我因此牺牲我灵魂的幸福,我甘愿为一个时间极短的理解永招天谴。’我回短信:‘于个人而言对先知的求索精神深表敬佩,对人类和世界而言——我有时候想人类要这么多智者干嘛?上帝让世界中万物慢慢发展,即使愚昧一点但更长久,物资少一点但更幸福。我是个怀旧和保守主义者,以前是改革和理想主义者。年龄大些,才觉得地球像个人,不需要我们太过自作聪明。人本质上还是动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慢慢进化未必不是人类的福祉,像我们崇拜的浮士德们可能会拔苗助长。真理太多,科技发达,地球危矣。’”
       看了这段夫子自道,才理解《随遇而安》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转了一个弯:整首诗的起兴由浮士德的一句话引起,所以“中世纪的西方”一直到“冲破黎明的曙光”,写的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之所以称之谓“复兴”,就是要“复”古希腊之文化传统,“兴”人性的自然美好之态,反对的是中世纪的宗教黑暗、迷信和愚昧。但是,在诗人的理想中,古希腊文化传统的理想一切都是与“现代”相反的——“月亮”和“星星”是现代科学的反义词:自然;“白云”和“牛羊”是现代城市的反义词:乡野;“歌唱”和“晚霞”是现代传媒的反义词:天籁;“英雄”和“史诗”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反义词:英雄时代。好啦,历史给欧洲的先进知识分子(浮士德们)开了一个玩笑,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企图要恢复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光荣,但是现实世界却导致了“现代列车”的疯狂向前——造成了我们今天人性被严重压抑的生活窘状,“随遇而安”在诗歌里不是一种理想的自然的生活态度,而是在现代快速列车里苟延残喘的惨状。如果说,浮士德的年代可以为求真理而牺牲灵魂的幸福,不失为英雄的时代,而今天,这样的代价即使愿意也无从付讫,我们只能在畏畏缩缩的精神状态下自渎般地“随遇而安”。这首诗在意识形态上具有颠覆性,我非常喜欢,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含而不露,一系列的象征性的描摹,隐含了诗人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的严肃反思。有了这样的大境界,才谈得上人生的感悟。
       一个久经沙场的勇士开始反思建功立业是否合乎人性,一个商海汹涌中闯荡的成功者别人可能羡慕不已,但是他却在诗歌里披露了内心深处的软弱的情愫,他体尝到了自己为人子的回天无力,为人父的亲女之情——藤蔓的比喻让人想起王尔德童话里的夜莺。他没有因为洞察了人世中的真相而坠入虚无,而是回归了普通的人生境界,生命、诗歌、亲人、故乡……一直扩大到整个世界(西半球)。人生境界越是朴素越是升华,生命境界越是淡泊越是高远,心灵的境界越是空无越是富有,诗歌的境界越是真诚越有魅力。我虽然还不认识南杉先生,无从了解他的传奇人生,但从这些诗歌中,看得出人生的勇敢与诗歌的至爱如何在真诚的努力下结合起来,形成他独特的探索信仰之路。南杉先生这本诗集的佳品不少,值得赏味,似乎已经有爱好者在每首诗尾添加点评,读者也可以自己去体会,去细细咀嚼。我向来不懂诗,就不多言了。可以遥想的是,南杉先生的人生追求会越走越好,他的诗歌也将会越来越有境界。当勉励之。是为序。
                    
       陈思和
       2011年6月16日
       写于上海鱼焦了斋
      
      

作者简介


       南杉, 男。湖南人。1971年10月生。律师、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第九、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现为某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已经出版诗歌集集《如歌的岁月》 。

书摘

目录
      
       第一篇 人生苦短
       人生苦短
       四十不惑
       活着
       投降
       随遇而安
       病
       沉沦
       Hello 四十
       Merry Christmas
       悲伤还是庆幸
       除夕之夜
       青春
       看那桃花谢了又来
      
       第二篇 静听佛陀千语
       冥想
       悟道
       谒佛
       两棵树
      
       第三篇 生命之光
       生命之光
       我愿意拿我痛苦的思想换你快乐的翅膀
       我想要生活简单
       骆驼
       容器
       我站在云层的高处
       守望
       我和你
      
       第四篇 写诗竟像吸毒
       写诗的人
       诗
       写诗竟像吸毒
      
       第五篇 经常去那个地方
       乡恋
       沉溺
       故乡
       昂视
      
       第六篇 在大海的舞台上
       在大海的舞台上
       西雅图,我来了
       黎明时分
       坐在海边
       一个不同的世界
       在路上
       我有些微醺
       西雅图
      
       第七篇 爱情拐了个弯
       海边
       爱情拐了个弯
       爱着
       黑夜
       与你相遇
       关于爱情
       爱情这个疯子
       如果爱情
       今夜
       梦
       今夜的另一边
       无题
       爱与恨
       带刺的蔷薇
      
       第八篇 三月的雨
       三月的雨
       分手总应在冬季
       Sofeiya
       你的样子
       五月的街头
       往昔旧事
       听着曾轶可的歌
       偶然
       雨夜
       好想好想
      
       第九篇 南方的雨季
       伤人雨
       照片
       流泪的冰激凌
       夜黑
       每次路过那个地方
       眼泪飞吧
       忘记
       你的影子
      
       第十篇 揉碎的心思
       揉碎的心思
       你
       宿命
       清明夜
       门
       灰烬
       七夕的玫瑰
       当我行走在那片大地
       离别
       一株海棠
       情人节
       我一直以为
       就要离去
       转身离去
       如果非要我离开了你才会想念
      
       第十一篇 如果一只蝴蝶飞到我的窗帘
       归去来兮
       归来
       想起你
       痛就大声喊吧
       我该用什么来拯救你
       如果真有轮回
       晚风
       送你离开
       夜黑了,我们回家
       今夜送你回家
       那棵老树
       生与死
       你走了
       我深情抚摸你的脸
       高山之巅
       人生怎么这么短呢
       天终于亮了
       祈祷
       生离死别
       把你葬在离天最近的地方
       当我走在异乡的街头
      
       第十二篇 如果我是一条藤蔓
       藤蔓
       溺爱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