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生死皆自在
作者:
证严上人 讲述
定价:
25 元
页数:
272页
ISBN:
978-7-309-07697-4/B.376
字数:
13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利用可用之身
       发挥载道器的良能
      
       释证严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意。一般人对生死大事平时也无警觉,只有学佛的人才会用心去了解生死。
       佛陀在世时,他的周围有很多大智慧者,如文殊菩萨将佛陀的教法弘扬至偏远地区,以其智慧发挥佛陀的精神,说明佛法的微妙,平常的人应该都能接受而开启智慧。不过,却还是有人问:“明明知道生死是虚妄的,为什么人们还是在生死中流转?”这表示问话的人虽能接受文殊菩萨的教法,却仍无法体会生死的究竟之道。
       现世间就像一个大染缸,在险恶的社会中,常人都迷茫于生死,很多人看到我都会说:“师父,请您为我加持,让我开智慧。”其实,凡事都要靠自己下功夫。文殊菩萨所说的生死大法,周围的人无法完全体悟,这是因为修行的工夫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自我努力,并没有什么人可以给你智慧,也不是谁就能为你加持。
       学佛,分分秒秒都要身心一致,不让心念散乱。譬如坐下来时,身体静止了,但是心静定了吗?若只是一味在文字上寻找生死的妙法,难免徒劳无功。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生死之法,这位学僧说:“明明知道生是无生法,我怎么还是在生死迷茫中流转?”禅师回应他说:“你知道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笋子是竹子生出来的;笋子长成竹子,又可拿去做竹筏。你用心想一想。”禅师的开示只是到此为止。
       大家也来想一想,笋子是竹子生的,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竹子拿去做竹筏,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其实是告诉我们: 知道生死倒不如体会生死;可以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要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
       只是知道生死,一旦面临生死边缘,往往就慌乱无措、烦恼不已,这是因为面对问题的人是“自己”。如果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大可理性的说“生是死的起点,死就是生的开头”,一副看得很淡的样子,这是对他人生死的体会。体会之后最好能进一步去契合,比如较亲近的人往生,你会有惶恐、烦恼、悲哀的感受,这表示你还不能完全契合生死的道理。
       所以,不论生死的课题是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我们都要学会“一切放下”,再进一层做到“利用生死”。我常说“身是载道器”,将来到底何去何从,不是坐在那里说“知道”,生死就可以自己做主。最要紧的,是利用此有生有死的身体赶快去造作,训练心不随境转,造作未来的净业,消除一切烦恼业障。
       “知生死,不如体会生死;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总之,我们要“利用生死”,难得来人生一趟,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利用人生,这才是真正体会、契合生死之理。编辑缘起
       生之悲苦,死之喜悦?
       静思书斋总是忘不了那位死了妻子,却鼓盆而歌的庄子。
       有人以为他悲伤过度,因而失去常态,做出疯傻的行为;有人评论这是好出风头,才拿至亲的死当作机会,又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应;也有人认为这根本是离经叛道,破坏社会善良风气,引导人产生错误印象。
       庄子其人早已作古,当然无法请他本人再来讲个清楚、说个明白,但是透过此一迥异常人的表达,除了冲淡人们对死亡的忧伤与恐惧,同时也鼓舞人更进一步探讨,这神秘的死亡课题。
       人生百年终一死,这是未生之前就已注定的自然循环,但是面临生离死别之际,多少人能不悲伤?多少人真能看透、放下?若是根本不知生从何来,不知死往何去,又怎能毫无牵挂的慷慨就死。
       相信这是个人人都愿意关心的议题,也因此有了本书的产生,这是一本有关生死问题的专书,也是面对生命的极佳参考。内容的安排由“生死专题”开始,探讨历年来逐渐受到大众注意的器官捐赠观念,以及国内外几则重大事件对社会的警示。
       紧接着“生命的勇者”及“生与死的故事”两个单元,在使两千多年前的佛典故事,与实际的现代人生相互印证辉映。以佛法为心灵的支持;以真人实事作为面对生死的安定力量,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未来的道路将会“走”的更安心。
       如果您还有疑问,接下来即搜集了“生死箴言”及“生死问答”两个单元,回答您有关生死的提问,破解生活中的诸多迷惘。期待读者们从不同的事件中,找到对生命疑惑的解答,让活在当下的脚步更贴近宇宙生生不息的脉动。
       读完本书,或许我们也能做一位现代庄子,虽然不必学他鼓盆而歌这样略显荒唐,却能清除内心对死亡不必要的错觉与纠缠,不论生、老、病、死,都让它回归自然。以感恩心关怀周遭每一个还活着的人,以真诚的祝福陪伴即将离开世间的生命,再以无限的希望为他送别,深信,只要他曾经明白爱的真谛,终会再重返爱的所在。
      
      

作者简介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 “医疗” “教育” “人文”四大志业。二O一O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的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曾获颁——二OO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OO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OO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OO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书摘

目录
      
       序
      
       利用可用之身发挥载道器的良能
      
       编辑缘起
       生之悲苦,死之喜悦?
      
       第一章 生死皆自在轻安见如来——生死专题
       遗爱人间
       舍身成大义
       让生命延续的大爱
       推动良医之手
       “无常”的现身说法
       念佛与护生
       希望,来自人类互助
       为大地“肤肤”
       惊世的灾难·警世的觉悟
       让风筝飞吧
      
       第二章 慈悲心愿再来——生命的勇者
       了悟生死,解脱自在
       发大心转定业——杜诗绵院长
       舍身菩萨林徽堂
       生命的勇者李鹤振
       悠悠走过三十年慈济路——静依
       心无贪恋,意不颠倒——静施
       先跟师父再跟佛祖——静蓉
       日出日落的生命——苏金莲
       人生旅途
       破车哲学
       透彻人生,安然往生
       两个心愿
       大爱舍儿身
       用自己的生命说法
       第六意识出离的境界
      
       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
       十二因缘法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
       立地化生的蟾蜍
       两百岁出家的老人
       地藏菩萨孝亲的故事
       释迦族灭国之因
       修道人与水鬼
       饿鬼与天人
       多欲为苦
       守财奴转世为乞儿
       守财狗的启示
       乞讨芥菜籽
       草露风霜闪电光
       车祸往生的男孩
       阎罗殿的一块钱
       一语成谶
       洒脱自如的阿嬷
      
       第四章 了悟生死解脱自在——生死箴言
       生死箴言
      
       第五章 喜舍娑婆苦愿得清净乐——生死问答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的认知死亡
       生命的对话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