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在文学与神学的边界
作者:
杨慧林 著
定价:
38 元
页数:
289页
ISBN:
978-7-309-08958-5/I.688
字数:
286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所选论文曾分别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学刊》、《道风》(香港)、Positions(美国)、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美国)、Revue de littgrature comparee(法国)等学术刊物。作者就沦文略作修订后,编入“文学与神学”、“意义与诠释”、“中国与西方”三个部分,力图在文学与神学的边界处,从“意义结构”的角度探究其中的公共性问题,并与当代西方的相关研究形成对话,为比较文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可能的尝试。
      
      

作者简介


       杨慧林,1954年出生于北京,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比较文学与宗教学教授。代表性著作有《基督教文化精神论》(1995)、《信仰与理性的辩难》(1999)、 《基督教的底色与文化延伸》(2001)、《神学诠释学》(2002)、《移动的边界》(2002)、《欧洲中世纪文学史》(2002)、《西方文论概要》(2003)、《西方文艺理沦史》(2007)等,并在美国出版英文论文集Christianity in China;The Workof Yang Huilin(2004)、合作主编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2006)。其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神学与人文学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等三种关系。

书摘


       目录
      
       代序:当代人文学术中的“意义”问题
      
       文学与神学
       对《约伯记》的再读解
       中世纪文论与中古人文学科的发展
       诠释和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笑”的颠覆性与神学逻辑
       ——《玫瑰之名》的神学批判
       当代神学对文论研究的潜在价值
       20世纪西方文学的神学倾向
       “反向”的神学与文学研究
       ——齐泽克“神学”的文学读解
       基督教的“废墟”与文化“记忆”
      
       意义与诠释
       基督教释经学的实质
       从“差异”到“他者”:对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神学读解
       伽达默尔与神学诠释学
       “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当代神学的生态关注:两种神学进路的对比和启发
       神学的“事件”
       “穷人”何谓?
      
       中国与西方
       中西“经文辩读”的可能性及其价值
       《圣经》“和合本”的诠释学意义
       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的三个问题
       学术制度、国家政策和语言的力量
       宗教研究的“比较”意识与“对话”精神
       汉学及其“主义”中的身份游移
      
       结语:难懂的马里坦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