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文学的边界——语言符号的考察
作者:
张汉良 著
定价:
40 元
页数:
295页
ISBN:
978-7-309-09229-5/I.719
字数:
30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泛论比较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和介面,特别运用浯言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为中西比较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其中若干章节引进最前沿的学术,如生物符号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为国内开先河者。
      

作者简介


       张汉良,山东省聊城临清市人,1945年4月30日生在贵州省贵阳市。在台湾成长,接受教育。台湾大学比较文学博士(1978),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后(1980),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讲座教授。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及胡适讲座教授,美国马凯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捷克查理斯大学、希腊雅典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现代诗论衡》(1977)、《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1986)、Literary Theory East and West(1990)、Traditions of controversy(2007)等十余种;中、英、法、捷论文百余篇。

书摘

目录
      
       序: 在文学边界的游走
       第一辑 学科的疆界与跨越
       符号学与诠释学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
       再论比较文学的“恒常危机”
       比较文学、修辞学和古代“哲学对话”文类
       世界文学的再反思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的书写
       传记的几个诠释问题
      
       第二辑 符号的思维与系统
       互文性与系统转换
       ——试论古代文论的起源
       符号学的兴起与人文教育
       ——重读拉丁文学《神凡配》
       从“全球符号学”到“灾难符号学”
       伦敦之他乡异国与德昆西
       ——城市符号学研究之一
       计算机、人机界面和台湾小说
       ——城市符号学研究之二
       何谓生物符号学?
      
       第三辑 诗学的维度与实践
       “文学性”与比较诗学
       ——一项知识的考掘
       世纪末、颓废与“海峡”两岸
       台湾现代诗的“超现实主义风潮”
       ——影响研究的仿作
       《创世纪》: 诗潮与诗史
       诗观、诗选与文学史
       论台湾的“具体诗”
       论台湾的都市诗
       ——城市符号学研究之三
      
       第四辑 戏论影片的语意世界
       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墙”
       ——兼论文学的“改编”
       魔术师、艺术家与观众
       ——柏格曼影片分析
       《绘图师合约》的两种诠释
       ——格林纳威影片分析
       《向玛丽致敬》的诠释问题
       ——戈达尔与密耶维尔影片分析
       《凝视水晶球》的符号语意世界
       ——劳拉·穆尔维与彼得·沃伦影片分析
       “性趣”的空虚与幻灭
       ——奥布洛维奇影片分析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