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正能量@曾国藩:一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典范
作者:
林乾 著
定价:
29 元
页数:
249页
ISBN:
978-7-309-09485-5/K.398
字数:
20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本书是在我于2000年出版的《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方略》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完成的。“方略”一书出版后,受到各界知名人士的极大推崇,连续几年成为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并在美国等多个国家销售。这对于多年研究曾国藩的我而言,是最大的肯定和鞭策,也激励我继续追寻曾国藩身上所特有的品格,挖掘他成大事的正能量。
       与他同时代并成为他成大事的左膀右臂的胡林翼、李鸿章等人所具有的“官二代”的光环不同,曾国藩出身普通的农家子弟,早年社会关系简单,基础极为单薄,这就使得他所积蓄的正能量的时间似乎要更长一些。但他秉持“一入官场,即待罪之身”,对每一项任职都兢兢业业,日慎一日,故历任各部侍郎,九年十迁,37岁成为清朝为数甚少的副部级领导。《年谱》记载他每日以八事自课,“职务繁委,值班奏事,入署办公,盖无虚日。退食之暇,手不释卷,于经世之务及在朝掌故,分汇记录,凡十有八门。”堪称是荀子所说的“仕者必为学”的典范。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孔子所倡导的“仕而优则学”,即便他后来手挽四省兵符,戎马倥偬;以协办大学士、大学士职任两江总督,仍然“舟次不废学”,对此,身边的幕僚方宗诚颇为不解,他回答说:世间之事,为我们所不知、不深知者太多了。不读书,理不能明,心不能养,何以能知人、何以能应事,古往今来,大人物而走向颠蹶的,都是不学之过啊!他所说的“学习”,不是本本主义,而是实践中学,他说:向古人学习,多看书籍,向今人学习,多找榜样;做事情,问当局者,知道委曲,问旁观者,知道效验。勤习不已,才能免于咎戾。这些都可以说是他不断累积正能量的法宝。
       在中国历史上,秀才带兵而成功的概率极低。以文弱书生而走向战场,是曾国藩所面临的人生的重大挑战。由于他所创办的湘军,与国家的正规军八旗兵、绿营兵有别,更多带有私属色彩,因而“体制的碰撞”使他饱受屈辱和挫折。甚至连胡林翼、李鸿章等私下通信中,最初都不看好曾国藩。但他凭借“打脱牙和血吞,有苦从不说出”的一种坚韧,本着“极困极难之境,打得通的才是好汉”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善于检讨自己,这使得他能够把持正能量,掌控正能量。他说: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又说:耐字乃人生进境之必由之路。除了“耐”,还要忍,而忍字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他在日记中写道: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盖容则恕人,忍则耐事。一毫之拂,即勃然而怒;一事之违,即愤然而发;一善之长,即为炫暴;一言之誉,即为动容。皆无涵养之力,薄福之人也。昔人谓量随识长,闻事不喜不惊,乃可以当大事。在与九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于一时,则保全必多;一渐之不忍,而终身渐乎!遇不如意事,见不如意人,斯可以验平素之道力。不错,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能成功,世上不缺有才者,缺少的是超凡的意志品格。
       如果说曾国藩在京城为官的十余年,是他积蓄正能量的时间,他在地方办湘军的最初七八年,是他把持正能量的过程,那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则是他释放正能量的过程。在此期间,他把“八字秘诀”作为成大事并可大可久的不二法门。这“八字秘诀”有四字是要求自己做到的,即“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而忠、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这四个字,都是处理与他人关系的秘诀,并各有侧重:忠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后来他又把“八字秘诀”浓缩为二个字,即勤、谦二字。指出:勤谦二字,尤为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的“内圣”功夫,都要求自己落到实处。他按照孔子所说的“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的路径,晚年通过对《易经》的钻研,体悟到六十四卦中,只有践行“谦”卦,才能渡过人生的任何险滩,即“劳谦君子有终吉”,所以他提出:思劳谦二字之道,精力虽只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为此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信条是:舍命报国,侧身修行。他把完善自我、领导他人进而成大事概括为二句话: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两得之矣。这可以说是曾国藩成功之道最经典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一生阅历和历练的浓缩和结晶。
       曾国藩走向巅峰后,更加戒惧戒慎,常说“花开七分最灿烂”。提出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为此,他以“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招应对“不测之祸”。告诫自己和子弟们:恃武功,恃圣眷,恃门弟,都是招致颠蹶的祸端!要求家人不得干预公事,提出“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乃为得体”。每次给家人写信,都反复说:不要做代代为官之想,更不奢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耕读传家,更为悠久。这可以说是曾国藩延续正能量的做法。
       与十几年前出版“方略”相比,我们的时代又有了巨大进步。人们对曾国藩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其间,我对曾国藩的研究也有更多新的体悟和思考,特别是近年来为党政机关、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等讲述曾国藩课程时,注意挖掘曾国藩成大事的“内圣”功夫,寻觅传统中国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正能量。这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体现。
      
      

作者简介


       林乾,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历史学博士。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赴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述清史。在中央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主讲曾国藩等系列讲座。著有《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方略》、《曾国藩和他的幕僚》、《曾国藩大传》、《曾国藩用人智慧全鉴》、《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等。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局面做大:积累正能量
       曾国藩怎样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做得越来越大,以至连皇帝都惧他三分?蒋介石称:“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实则源于曾国藩善于积累正能量。
      
       1.修业之大,人必有景从之徒党
       2.起家本钱,不可轻易一试
       3.体制不容,暂避强者锋芒
       4.躬履诸艰,不责人以同患
       5.局面狭小,不许自立门户
       6.待价而沽,为“局中人”而争
       7.成大事有二途,儒缓为其一
       8.大功大名,不可一人独享
       9.为下属争取发展空间
       10.立人达人,胜过所有权术
       11.极盛之时,让人各显手段
       12.取人为善,集众思广众益
       13.合众人之私,满足成长需要
       14.薪火相传,盛时接班谋事
      
       第二章 广结关系:涵养正能量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提炼出的“未发迹时善交人”等“关系学准则”,堪称足为后世所效法的“友道”。而曾国藩正是通过他特有的“交结学”,使正能量得以涵养。
      
       1.未发迹时早结网
       2.早年知己,得道多助
       3.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事
       4.利用乡里关系,扩充人脉
       5.一生成败,关乎朋友贤否
       6.深交之人,守定宁缺勿滥
       7.于应酬之际,观人情厚薄
       8.以诚相交,襟怀广阔
       9.上位而不骄,赖忠耿诤友
      
       第三章 居官不败:守护正能量
       曾国藩的仕途虽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他善于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总结出许多居官不败的原则与规律,使正能量得以守护和坚持。通过他的居官智慧,来解开他晚场善收,成为传统中国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谜底。
      
       1.做官宜公而忘私,自尽厥职
       2.委曲为官,屈心抑志
       3.不在流俗毁誉上讨风信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6.高官以通达政体为贵
       7.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
       8.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
       9.惟有忧患,才能长久
       10.执理不移,忍隐婉陈
       11.“为政不得罪巨室”
       12.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13.坦陈利害,不可欺蒙上司
       14.宦海畏途,谨字当先
       15.功名不可恃,进退善抉择
       16.左右近习,不可不慎
       17.古今膺大位而颠蹶者,皆不学之过
      
       第四章 成就大事:释放正能量
       毛泽东直到晚年,仍称赞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而毛泽东一生“独服曾文正”,就是钦服他既能做大事,又能传播思想,以品格的力量影响后人这一点,称他是中国几千年仅有的“办事兼传教之人”。而曾国藩成就大事之道,也就是释放正能量过程的体现。
      
       1.择人而事,不可草草
       2.天下事,必须躬自入局
       3.担当敢为,不避利害
       4.权衡轻重,把握事机
       5.封疆大吏:四事三要则
       6.适时而变,一生大彻大悟时
       7.成大业者,须从小事做起
       8.处大事、决大疑,不可拘泥以往成败
       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要
       10.担当大事要有大气度
       11.自胜之力甚强,方能成大事
       12.成大事者,目标远大与综理细微缺一不可
       13.相濡以沫,气类孤则大事不成
       14.破官场习气,敢言能负重
      
       第五章求人辅佐:夯实正能量
       曾国藩说:“大厦非一木所能支撑,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又称“成大事者,以多得替手为第一要义”。随着台面逐渐做大,曾国藩通过寻找事业帮手来夯实正能量。
      
       1.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
       2.把好做法转变为一种机制
       3.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
       4.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5.三种人不宜提拔
       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7.知人之明,源于体察入微
       8.“扶助英豪,张大吾军”
       9.不可重用表现欲过强之人
       10.为人之道有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11.不用轻薄与刻薄之人
       12.严于律己,不受人惠
       13.折服强悍之人要用两手
       14.为下属承担责任
      
       第六章 境遇应对:管控负能量
       《易》之大道,无时不在言变,而成大事者一定都经历过或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境遇,成大事者要管控好负能量,方能直道前行。后人总结曾国藩“一生三变”,每一次大的方略调整都使他保存、壮大了自己。
      
       1.身处逆境之二策:苦练内功、徐图自强
       2.不唯书,不唯上,成功与否人、天各半
       3.“伏虎于匣”,进退隐显细思量
       4.适时而变,一生三次大调整
       5.把握“度”的界限,得意不再妄
       6.平生最喜“花未全开月未圆”
       7.盛时要作衰时想,晚场善收的要义
       8.忧虑清朝覆亡,淡看个人生死
       9.习学之事,相伴终生
       10.大丈夫居世,无刚不立
      
       第七章 家世不衰:延续正能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很少有人能常胜不败,更难寻找三世不衰的家庭。近代史上的曾家却是个例外,这源于他正视、重视“周期率”,使正能量得以代代延续,成为百年家族盛而不衰的典范。
      
       1.常说常行“八宝饭”
       2.身教是一种榜样和引领
       3.希望“代代有读书种子”
       4.气象兴衰,责有攸归
       5.“八本三致祥”,贤才出于家教
       6.惟有耕读之家耐久不衰
       7.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8.官宦之家,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
       9.尊重个性,断不可送条子
       10.以严治家,顺境久必生波灾
       11.言传身教,六者皆范
       12.勉励为主,家和则百福生
       13.不与骄奢人家结亲
       14.遗产多易长后代骄惰之气
       15.不着长辈恩怨,遗泽惠后人
       16.为官最忌求田问舍,让他三尺又何妨
       17.君逸臣劳,养生六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