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
作者:
释证严 讲述
定价:
20 元
页数:
157页
ISBN:
978-7-309-09398-8/B.452
字数:
6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缘起·
      
       生命的大疑问
      
       宁静的境界,心智一片明朗,纷乱的思绪一一安顿于静思中。佛陀是一位大觉者,为迷茫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而成佛。未出家前的他也曾经过和常人一样的人生,同样拥有家庭、父母和妻儿,唯一不同的只是他生长的环境。成佛前的悉达多生于皇宫,贵为太子,不但是国王最大的期待——将来要继承王位执掌国政;也是全国人民希望的寄托。他在幸福的生活中成长,享受最尊贵的待遇,所受的教育和一般平民百姓也有所差异。
       但是悉达多太子最与众不同的,并不是他的权势富贵,而是与生俱来对万物的悲悯。一般人总是受了“苦”,才会去探求什么是“乐”,而悉达多太子享尽天下一切福乐,却能深入民间疾苦,发心探究众生苦难之因。
       他认为人生而平等,却发现社会上有种族、阶级的分别;又观察到凡夫成日追逐名利,贪恋欲乐随波逐流,不自觉岁月流逝,老病死苦接踵而至。他从生老病死中去体会,感觉到其中尤以亲情最难割舍,而人世间许许多多的烦恼,则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对待。
       他不断思考,在静谧的环境中沉思:烦恼从何而来?如何消除烦恼?生老病死如何解脱?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又要如何改变?这是年轻的悉达多太子,对人世间发出的大疑问。
       他隐约体悟出人生无常的道理,更感到情爱纠缠的痛苦,因此决意离开富贵享乐的环境,去过修行求道的生活,寻找对治众生迷茫的方法,令众生皆得解脱。最后,他出家了。
       修行者悉达多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经过参访、苦修的漫长旅程,体验不同宗派间的教旨,对每位宗教家、学者他都虚心求教。苦行者的毅力令人尊重,学者的研究精神也给他很大的震撼,但是对年轻的悉达多来说,尽管有些心得,却觉得还是不究竟。
       他决定独自追求天地宇宙的真理,万物有物理,人的身体有生理,人的内心有心理,如何透彻这些万物、生死、心灵烦恼的课题?怎样才能突破迷茫,见到真纯清净的道理?他以坚定的信心独自踏上探寻的路途。
       这是佛陀发心求道之前的一段心路历程。之后悉达多太子经过访道、苦修等等尝试,最后在菩提树下证悟,佛法就此生根传扬,开枝散叶广化天下。我们后世学佛的人,有幸浸沐在佛法光辉下,不得不对佛陀礼拜顶戴,感恩佛恩浩荡。
       人生,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知足,能知足的人才会快乐;修行也是如此,内心知足即无贪恋,心无贪恋则意不颠倒,所以要懂得感恩。我们尤其要感恩佛,佛陀有感于众生迷茫,发心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理,因而归纳出“三理四相”,世间一切都不离这个原则。
       “三理”——物理、生理、心理。“物理”包含成、住、坏、空四相,所以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常住的。人的身体变化称作“生理”,包括生、老、病、死四相,一样是分秒变迁。人的“心理”则有生、住、异、灭四相,一念好心生起,很快的念头又断了;一分感恩心起,很快又转移了,这就是心念的变化。
       我们存在成住坏空循环不息的宇宙间,随着生理生老病死的变化,心理也不断在生住异灭中轮回,说来危机四伏、苦难偏多。面对这么多的苦难,分析起来道理很大,名相也很多,于是佛陀慈悲应机逗教,就以八种简单的方式,为我们归纳三理四相之下的八大苦难,使我们了解而警觉,彻悟苦、集、灭、道的真理与实行。

作者简介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 “医疗” “教育” “人文”四大志业。二O一O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的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曾获颁——二O一一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二OO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OO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OO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OO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书摘


       目录
      
       上人序 八大人觉警世纷
       佛经原文
       缘起 生命的大疑问
       原经翻译者
       释经题
       【开经明义】
       【第一觉悟】
       世间无常
       国土危脆
       四大苦空
       五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
       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
       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总结全文】编者后记之一编者后记之二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编者后记之一
       编者后记之二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