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七卷
作者:
南怀瑾 著述
定价:
72 元
页数:
627页
ISBN:
978-7-309-09444-2/C.257
字数:
49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出版缘起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先生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闲暇,芒鞋竹杖,遍历山川,访求大德,遭逢奇人异士甚夥,转益多师,皆助道行。曾闭关峨眉山大坪寺三载,绝顶风雪,覃思赜奥,遍窥佛藏。旋走康藏,谒密教高僧,于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均有精深研究。既离藏,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返乡,不久归隐杭州天竺和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后至台湾,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又传学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2006年创建太湖大学堂于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绛帐传薪,弦歌不辍。
       中国传统文化千门万户,郁郁璨璨,而儒道释为其纲要,先生会通三教,群机都摄,尤擅讲论佛法,拈花一脉,绍流如绪,浩浩乎卮言日出,妙义宛然,等身著作,千言万语,一一从智慧海中称性流出,而皆为众人讲说,读其书,想其人,山高水长,人所唱叹。
       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梓行《论语别裁》,此先生文字首现于中国大陆,此后又有二十三种重要作品陆续推出,泽被读者,甲于书业。2003年7月,经先生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二十四种著述编成十卷,精装刊印,风行宇内。
       辛卯之秋,值复旦大学出版社创业30周年,而中国大陆有先生之书亦二十余载矣,遂排印《论语别裁》线装限量本,古雅可宝,贡献书林。次年,经台湾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增入《庄子諵譁》、《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南怀瑾讲演录》、《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五书,与原十卷本合并,都为十二卷,重加校订,善为装帧,名之为典藏版以行世。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 《论语别裁》
       第二卷: 《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 《庄子諵譁》
       第四卷: 《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五卷: 《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六卷: 《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七卷: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八卷: 《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 《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十卷: 《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一卷: 《原本大学微言》
       第十二卷: 《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复旦大学出版社谨识
       2012年9月29日
      
       《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七卷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南怀瑾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分为上下编。上编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下编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历史的经验》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
       《亦新亦旧的一代》为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南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中国文化泛言》汇集了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72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9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涉及: 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历史的经验·
       出版说明
       校订版说明
       前言
       上编
       话题
       神谋鬼谋
       春秋多权谋
       正反相生(《长短经》——反经)
       古今无定法
       仁爱的流弊
       仗义的流弊
       信陵君的故事
       讲礼的流弊
       郭嘉论袁绍与曹操
       乐乐的流弊
       名器的流弊
       重法制的流弊
       刑赏的流弊
       学识的流弊
       盗窃死人以自豪
       福利社会的事
       孟子讲故事
       楚灵王的故事
       尚贤的流弊
       姜太公论派系问题
       不能善用所长的五反
       姜太公论三明
       专权与嫉妒
       文武兼资论
       人与牛的故事
       匡衡论政风
       更上一层楼的道理
       京房的故事
       庄子的著作权被盗
       田成子窃齐的故事
       晏子论权
       圣盗同源
       苏秦的历史时代
       远见抵不住现实的短视
       苏秦受到反教育
       药不对症的言论
       人情千古重多金
       雏燕初飞
       反复波澜的人世
       人才与时代历史
       牵涉到商鞅
       外才与内用
       张仪的故事
       刺激的教育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引用历史的经验
       长短纵横
       人臣之道
       六种正臣的典范
       恕臣之道
       反派臣道的型态
       防邪之道
       忠奸之辨
      
       下编
       前记
       素书六章
       原始章第一
       求人之志章第二
       正道章第三
       本德宗道章第四
       遵义章第五
       安礼章第六
       太公兵法
       上卷
       中卷
       下卷
       阴符经(〔汉〕张良等注)
       上篇
       中篇
       下篇
      
       附录一
       张良传
       附录二
       《素书》原序
       附录三
       太公《阴符经》述要
      
      
       ·亦新亦旧的一代·
       出版说明
       三版献言
       前言
      
       一、不满现实
       永远不满现实的历史心理
       时代演变中的思想与感情
       尚未成熟的历史与文化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实与反现实
       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潮流
       二十世纪开始的青年与中国
       五四运动以后的重重难关
       三、大时代的小故事
       开始没落的西方文化
       有关中美文化的不同看法
       美国青年观念中的现代文明
       美国教授观念中的中国文化思想
       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
       四、美国文化带来的迷惘
       西风吹醒日本登上列强的席次
       西风吹乱黄华
       第二次大战中的暴发户——美国
       平天下不能寄望于牛仔式的纨
       千金之子与贾母
       美国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标
       五、望子成龙
       反身而诚论遗传
       望子成龙岂如人意
       什么是家庭教育
       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的论著
       六、孝和爱
       以孝道治天下的家庭教育
       东西文化的“爱”和“孝”
       七、旧八股和新八股
       秦汉以后读书与教育之目的
       汉唐的“选举”、“考试”制度与教育思想
       新旧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学风
       八、从处变自强说起
       救亡图强的思想与历史
       明清之间的诸大儒
       乾嘉以后与龚定思想的关系
       有关现代的学术思想
       万木无声知雨来的思想界
       九、六十年来教育的变和惑
       由旧式的“家塾”到新式的学校
       旧式家塾教育的回顾
       旧式家塾中的读书
       旧式家塾里对写字的“启蒙”
       塾师和家塾
       十、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与教育
       由家塾教育的启蒙到书院
       旧式“八股文”
       十一、新旧教育的变革
       附录资料
       十二、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
       文化史上的一笔“呆账”
       先从小学教育的课本说起
       以考试为学问的流弊
       新式与旧制小学的差距
       十三、教育与文化的中空
       再说中小学教育的“代差”
       六十年来演进中的大专教育
       由旧式教育转向新式教育
       新旧读书方法
       才流都向考中磨
       十四、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
       现行三级学校的敬师
       谁能遣此的大专学风
       家庭与社会的尊师
       师道的自尊
       十五、武侠小说与社会心理教育
       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思想背景
       武侠在历史文化中的分量
       侠义小说的兴起
       抗战期间的武侠小说
       近年武侠小说的演变
       阅读武侠小说的风气
       武侠小说写作的泛滥
       武侠与社会教育
       十六、老文学和新文艺
       公文语体化的历史渊源
       白话文和中国文化的命运
       新文艺运动中白话的古文
       古文的劳苦功高
       更上层楼的负担
       十七、人性与人欲
       儒家学说中的人性善恶观
       孟子与告子的论辩
       荀子的性恶说
       扬雄的善恶混杂说
       王阳明的见地
       界说不清的症结
       希腊哲学对人性的知见
       西方宗教文化的人性问题
       有人认为欲非恶
       人欲与天理说
       儒道两家共通的观念
       大乘佛学的原始人性本净论
       隋唐以后佛学与儒道的互注
       欲非恶与恶之前驱
      
       ·中国文化泛言·
       出版说明
       前言
       儒家之部
       《孔学新语》自序
       《孔学新语》发凡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再版记言
       《孟子旁通》前言
       印行《二顾全书》前记
       易经之部
       《周易今注今译》叙言
       《周易今注今译》再校后记
       《易经数理科学新解》序言
       《周易尚氏学》前言
       《读易劄记》序
       阎著《易经的图与卦》序
       《太乙数统宗大全》序
       朱文光著《易经象数的理论与应用》代序
       附: 邵康节的历史哲学
       《未来预知术》出书记
       道家之部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道藏》缘启
       《略论中国医药学术与道家之关系》序
       《历史的经验》(一)前言
       《历史的经验》(二)前记
       《正统谋略学汇编初辑》前言
       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前介
       经义之部
       《楞严大义今释》叙言
       附一: 楞严法要串珠
       附二: 五阴解脱次第法要
       《楞严大义今释》后记
       《楞伽大义今释》自叙
       《〈金刚经〉三十二品偈颂》自话
       为《金刚》《楞伽》《楞严》三经重印首语
       《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佛学原理通释》序
       为向子平印《敦煌大藏经》言
       禅宗之部
       《禅海蠡测》初版自序
       《禅海蠡测》再版自序
       附: 《禅海蠡测》剩语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问题》引言
       景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重印足本《憨山大师年谱疏证》前言
       《禅与道概论》前言
       附: 宋明理学与禅宗
       《禅话》序
       《庞居士语录》与庞公的禅(代序)
       荷兰文《初译禅宗马祖语录》记言译作的经过
       序焦金堂先生《一日一禅诗》
       《大乘学舍常课》初序
       为周勋男叙《印普庵禅师咒及记传》
       密宗之部
       《密宗六成就法》前叙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前叙
       密宗《恒河大手印》《椎击三要诀》合刊序
       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健身之部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前言
       《易筋经》叙
       葛武棨先生著《气功之理论方法与效力》序
       谢译《印度瑜伽健身术》序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
       《少林寺与少林拳棒阐宗》前介辞
       历史之部
       《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
       陈光棣教授与《泛论中美外交关系》一书
       陈著《孙子兵法白话解》序
       黄著《中国近代思想变迁史》前言
       其他
       《人文世界》杂志创刊词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
       与哈门教授谈全球性前提计划
       《南氏族姓考存》前叙
       附:乐清县南宅殿后石照屏乩笔题狮子踏球图
       《复翁吟草选集》前记
       重印《复翁诗集》赘言
       《日本感事篇》序
       致答日本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跋萧著《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
       景印《地理天机会元》序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