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
作者:
金理 著
定价:
25 元
页数:
210页
ISBN:
978-7-309-09767-2/I.764
字数:
16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青年形象的创造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主题。“青年构形”这一课题,其主旨是处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议题:青年小说的文本分析、讨论小说提供的青年形象、考察这一形象塑造过程中多种因素的互动。本书以1980年代以来的若干当代小说为据,讨论青年构形在文学史脉络中的来路与去向;在文学经验与历史经验的互动中,探询小说如何反映、介入青年的主体建设。

作者简介


       金理,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当代文学批评。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与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6月)。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推选“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 (《人民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主办)。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2012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获《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

书摘


       目录
      
       引言 概念界定与写作缘起
      
       第一章 青年构形: 角色化与主体性
       第二章 文学与社会互动中的青年文学
       第三章 “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
       ——《哦,香雪》与《妙妙》的对读
       第四章 在时代冲突和困顿深处——回望孙少平
       第五章 “自我”诞生的寓言——重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六章 与“弟弟”重逢——重读《成长如蜕》
       第七章 成长的叙事策略
       ——《慢船去中国》与《拐弯的夏天》的对读
       第八章 “文化网络”的知识考古,文学的“虚”和“实”
       ——端方和《平原》的意义
       第九章 有风自南——葛亮论
       第十章 历史中诞生、鬼魅叙事与同时代感——郑小驴论
       结语 青年文学的重生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