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东西跨界与都市书写
作者:
王宏图 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299页
ISBN:
978-7-309-09723-8/I.760
字数:
24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所论涉及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文学性、世界文学的评判标准、西方的霸权、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课题,此外还对陀思妥也夫斯基、耶里内克、厄普代克、卡彭铁尔、昆德拉等人的作品作了别具一格的文本解读。另外,对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作品中的欲望表现与意识形态间的复杂关系作了颇富深度的解读。通过对特定文本的解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制约、规范着欲望的表达,以及人的感性欲望如何语境化,成为不同意识形态的投影和载体。

作者简介


       王宏图,分别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复旦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理论专著《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批评论文集《快乐的随涂随抹》、《深谷中的霓虹》、《眼观六路》;译有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等。
      

书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第一辑即将与读者见面。从动议编辑这套文库到今天,转眼已三年。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中生代”比较文学学人一次小小的集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我们献给自己师长们一份迟交的作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又是我们给各位同仁乃至更年轻同行们发出的对话与批评的邀请。
       三年的酝酿筹划、三年的协同努力,使我们逐步将自己的工作与更深远而广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联系了起来,并开始慢慢融入其中。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受系统学术训练的“新一代”比较文学学人,我们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都受惠于祖国的开放改革,受惠于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受惠于同辈间的切磋琢磨。我们是这十五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段文化积淀的受益者,也是一批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和无比幸运的历史见证者。我们也许注定是行色匆匆的“过客”,但我们却也应是承先启后的“桥梁”,必须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这里记录的正是我们探索行进的脚印,也是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一点微末的贡献。
       百年中国文学“走向(进)世界”的历程,给了我们思考过去、筹划未来的“底气”;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为我们准备了难能可贵的学术资源和不可或缺的学科建制。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以之与我们所属的学科名称相呼应,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 打破界限、超越语言与文化的限制,乃是我们比较文学学人的使命乃至宿命。是的,我们无疑拥有不同的学术爱好、志趣和观点,但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我们必须在世界的语境中,以比较的眼光,从多学科的视阈,面对并尝试回答我们所浸润其中的文学与文化问题。
       “道不孤,必有邻。”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身处富于活力和学术追求的知识与精神共同体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无私帮助,也得到了具有远见卓识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要送上我们衷心的谢意。
       同样值得高兴的是,与这套“文库”相呼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辑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讲座系列”等姊妹项目也已陆续启动。
       在“文库”第一辑即将面世的这个特殊时刻,先贤们的声音似乎又一次在我们的耳畔响起。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应“内之弗失既有之血脉,外之仍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而陈寅恪先生则说,华夏文化的崛起须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出,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响应先贤的号召,集结这八本著作,仅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这“取今复古”、“扩大恢张”的行列中,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希望以后各辑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是所望也,谨为序。
       编者
       2013年5月
      
       目录
      
       第一编 理论探寻
       诺贝尔情结:西方文化的霸权和东方的边缘性
       在西方的目光下
       ——当代文学价值评判与世界文学标准
       比较文学的危机和价值
       “世界文学”的是是非非
       坚守文学性与文化研究
       文明末日劫难前的战栗:中西文学末日意识比较小札
       遥相对峙的国度:纯文学的衰微与大众的文学接受模式
       话语的冲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两种外来话语
       关于我们这一代人
      
       第二编 文本细读
       复仇的正义性与身体政治
       ——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
       从受害者到虚无主义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反叛者的形象
       猎手与猎物间的权力游戏
       ——耶利内克《钢琴教师》及其他
       卡彭铁尔及其新巴洛克主义风格
       昆德拉热与文化犬儒主义
       欲望的凸显与调控
       ——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解读
       格林童话的另一种讲法
       ——读格拉斯的《比目鱼》
       诗人的自画像
       ——里尔克的《马尔特手记》及其他
       温情的纱幕
      
       第三编 都市叙事书写
       都市叙事、欲望表达与意识形态
       浮世的悲哀: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哲学
       茅盾和左翼都市叙事中的欲望表达
       都市日常生活、身体神化中的欲望书写
       阴影里的风景:城乡对峙与精神乌托邦
       杂色斑斓、诡秘阴晦的浮世绘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2001—2010)都市小说一瞥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