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研究
作者:
华宏鸣 编著
定价:
35 元
页数:
282页
ISBN:
978-7-309-09858-7/F.1945
字数:
32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全方位地探讨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各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地提出了“全面积极养老”的方针、实现“全面积极养老”需要做的事,以及作为动力的“政府、社会和老龄人”在实现“全面积极养老”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因此,各个方面、各个地位的人员均可从本书中找到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建议读者先粗略地翻阅一下全书,然后仔细地阅读与自己有关或感兴趣的章节。相信您对本书的浏览和关注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华宏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40年9月生,江苏省宝应县人。1958年毕业于宝应县初级中学。接着直升大学,被保送到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六年一贯制班”学习。1964年毕业于该校物理系。1968年作为出国储备师资分配到复旦大学物理系执教。1986-1988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学习管理,回国后转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执教。曾担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会主席、校工会副主席等职。
       曾多次受国家派遣出国讲学和工作,完成了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咨询项目等研究课题20多项。 在《数学通报》、《人民日报)、《中国软科学》、《复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30多种杂志上发表70多篇论文。多篇文章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国际优秀作品(论文)、中华优秀论文(作品)、优秀论文特等奖、中华精英荣誉金奖等。
       著有《高新技术管理》、《实用快速决策分析方法》、《管理学专业英语教程》、《组织与管理概论题苑》、《技术与管理创新简明教程》、《人生回眸——70年的学习、追求和奉献》等10多部著作。另外,英文译著7部,法文译著6部。
       曾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十余奖项。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授予”1995—1998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书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的由来
       1.2研究背景
       1.3研究思路
       1.4本书的结构
       1.5本书的宗旨
      
       第1部分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方针
       ——“全面积极养老”
      
       第2章 健康老龄化
       2.1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2.1.1健康老龄化的现实意义
       2.1.2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基本思路
       2.2寿命和健康
       2.2.1关于寿命的概念
       2.2.2关于健康的概念
       2.3关于“老年人”的定义
       2.3.1老龄人和老年人的区分
       2.3.2“老年人”的四种定义
       2.3.3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于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2.4如何帮助老龄人实现健康老龄化
       2.4.1维护老龄人的心理健康
       2.4.2关心老龄人的自我心理保健
       2.4.3维护老龄人的生理健康
       2.4.4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2.5本章小结
      
       第3章 积极老龄化
       3.1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3.1.1“积极老龄化”提出了应对“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
       3.1.2“积极老龄化”的三个要素
       3.2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和趋势
       3.2.1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和老龄化速度的界定
       3.2.2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老龄化
       3.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3.3.1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3.3.2我国人口老龄化当前的特征
       3.3.3我国人口老龄化当前的发展趋势
       3.4如何实现积极老龄化
       3.4.1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有积极的心态
       3.4.2积极养老的观念、形式和意义
       3.4.3“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是“老有所用”
       3.4.4用“积极老龄化”的观念推动“全面积极养老”
       3.5本章小结
      
       第2部分 实现“全面积极养老”的内容
       ——全面落实老龄人追求的“七个老有”
      
       第4章 老有所养
       4.1“老有所养”的概念
       4.1.1“老有所养”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4.1.2我国“老有所养”的基本状况
       4.2值得借鉴的国际上的养老方式
       4.2.1美国的基本养老方式
       4.2.2英国的养老社区
       4.2.3日本的养老方式
       4.2.4丹麦的自助养老社区
       4.3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
       4.3.1家庭养老
       4.3.2机构养老
       4.3.3社区居家养老
       4.4本章小结
      
       第5章 老有所医
       5.1“老有所医”的概念
       5.1.1“老有所医”的含义
       5.1.2实现“老有所医”的做法和途径
       5.2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工作的影响
       5.2.1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病谱”的影响
       5.2.2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5.2.3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工作需要做出的改变
       5.3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
       5.3.1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减少
       5.3.2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加
       5.3.3需要完善医疗政策与护理服务
       5.4老龄化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4.1机遇
       5.4.2挑战
       5.5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护理服务
       5.5.1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是做好老年卫生工作的基石
       5.5.2维护老龄人的健康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
       5.5.3健全社区老人卫生护理服务体系
       5.6本章小结
      
       第6章 老有所乐
       6.1何谓“快乐”
       6.1.1“快乐”的浅层含义
       6.1.2“快乐”的深层含义
       6.1.3快乐的来源
       6.2“老有所乐”的含义
       6.2.1健康的身体
       6.2.2丰富的精神生活
       6.2.3继续实现自身价值
       6.2.4“老有所乐”在“七个老有”中的地位
       6.3实现“老有所乐”的途径
       6.3.1老龄人的自我关爱
       6.3.2家庭和子女的关爱
       6.3.3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6.3.4“老有所乐”的“八趣”
       6.4本章小结
      
       第7章 老有所为
       7.1“老有所为”的基本概念
       7.1.1“老有所为”的含义
       7.1.2“老有所为”的意义
       7.2老龄人具有“老有所为”的条件
       7.2.1老龄人可以“老有所为”的依据
       7.2.2老龄人对“老有所为”要有正确的心态
       7.3老龄人“老有所为”需要智力的保护与开发
       7.3.1老龄人智力的保护
       7.3.2老龄人才“才智蓄势”的开发和利用
       7.4实现“老有所为”的形式、方法和途径
       7.4.1实现“老有所为”的形式
       7.4.2实现“老有所为”的方法
       7.4.3实现“老有所为”的途径
       7.5实现“老有所为”的困难和对策
       7.5.1老龄人实现“老有所为”的困难
       7.5.2应对“老有所为”困难的对策建议
       7.6本章小结
      
       第8章 老有所用
       8.1对“老龄群体作为人力资源”作用的认识
       8.1.1应将老龄人群看成人力资源一部分的理由
       8.1.2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社会意义
       8.2“老有所用”的实质含义是开发和利用老龄人才资源
       8.2.1“老有所用”的有关概念
       8.2.2我国的老龄人才资源
       8.2.3我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8.2.4我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迫切性
       8.2.5开发老龄人才资源实现“老有所用”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8.3开发老龄人才资源,实现“老有所用”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8.3.1老龄人才“老有所用”的可行性
       8.3.2开发老龄人才实现“老有所用”的现实意义
       8.4开发老龄人才资源,实现“老有所用”的要素和平台
       8.4.1实现“老有所用”的四大要素
       8.4.2实现老龄人才“老有所用”的一些平台
       8.4.3鼓励和推动老龄人才社会参与,引导他们走向“老有所用”
       8.5对老龄人才资源的保护
       8.5.1精神方面的保护
       8.5.2组织方面的保护
       8.5.3制度上的保护
       8.5.4政策方面的保护
       8.6本章小结
      
       第9章 老有所学
       9.1“老有所学”的基本概念
       9.1.1何谓“老有所学”
       9.1.2“老有所学”的现实意义
       9.2“老有所学”对人寿命的影响
       9.2.1影响人寿命的因素
       9.2.2“老有所学”能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9.2.3“老有所学”可以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延长寿命
       9.3“老有所学”的实际意义在于帮助老龄人实现其他“六个老有”
       9.3.1“老有所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条件
       9.3.2“老有所学”为“老有所医”提供了条件
       9.3.3“老有所学”丰富了“老有所乐”的内容
       9.3.4“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前提
       9.3.5“老有所用”离不开“老有所学”
       9.3.6“老有所学”是“老有所教”的基础
       9.4本章小结
      
       第10章 老有所教
       10.1如何看待“老有所教”
       10.1.1“老有所教”的必要性
       10.1.2“老有所教”的现实意义
       10.1.3“老有所教”应坚持的原则
       10.2发展老年教育的依据和目的
       10.2.1发展老年教育的依据
       10.2.2老年教育目标的演变
       10.3我国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10.3.1我国第三年龄教育的兴起
       10.3.2我国老年教育的办学形式
       10.3.3我国当前老年教育存在的缺陷
       10.4努力办好老年大学
       10.4.1办好老年大学应注意的事项
       10.4.2老年大学的发展趋势
       10.5我国老年教育实体的举例
       10.5.1上海的老年教育
       10.5.2上海老年大学
       10.5.3复旦老年大学
       10.6对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0.6.1老年教育的发展应以满足老龄人对“老有所学”的需要为依据
       10.6.2老年教育的内容、形式和作用应满足老龄人对“七个老有”的追求
       10.7本章小结
      
       第3部分 实现“全面积极养老”的动力
       ——全面推动政府、社会和老龄人自身的积极养老
      
       第11章 政府的积极养老
       11.1政府积极养老的内涵
       11.1.1政府在积极养老方面应承担的基本责任
       11.1.2政府在“七个老有”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
       11.1.3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积极养老需要做的工作
       11.1.4政府要为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观念
       11.2政府对积极养老要采取积极的政策
       11.2.1制定积极养老工作方针
       11.2.2应尽快延长退休年龄
       11.2.3采取积极的政策,发展老年事业
       11.3政府在养老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
       11.3.1实现“老有所养”必须构建基本养老服务
       11.3.2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1.3.3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11.4政府要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11.4.1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构成
       11.4.2我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紧迫性
       11.4.3商业保险应积极服务于养老体系的建设
       11.5在国家层面上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采取的策略
       11.5.1人口老龄化的四个阶段
       11.5.2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11.6本章小结
      
       第12章 社会的积极养老
       12.1促进全社会健康老龄化
       12.1.1加强全社会对老龄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关心
       12.1.2关心老龄人的就业需要,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12.1.3多建立一些为老龄人服务的机构
       12.2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
       12.2.1当前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存在的困难
       12.2.2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的措施
       12.2.3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
       12.2.4推动社会力量承担养老责任
       12.2.5全面深化居家养老服务
       12.3积极推动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
       12.3.1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案例调查
       12.3.2为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12.4大力发展老年产业
       12.4.1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12.4.2养老产业的发展
       12.4.3创新养老产业需要注意的事项
       12.5本章小结
      
       第13章 老龄人自身的积极养老
       13.1老龄人应该具有的积极养老观念
       13.1.1两种老龄心态和养老态度
       13.1.2积极养老观
       13.2老龄人的自我心理保健
       13.2.1老龄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13.2.2老龄人退休后的心态调整
       13.2.3老龄人退休后易犯的精神疾病
       13.2.4如何克服失落感和孤独感
       13.3老龄人的自我生理保健
       13.3.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生理健康
       13.3.2注意饮食平衡
       13.3.3爱运动、会休息
       13.3.4保证充足睡眠
       13.3.5适度的性生活和有规律的性活动
       13.4本章小结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