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和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徐英 著
定价:
20 元
页数:
226页
ISBN:
978-7-309-09899-0/F.1951
字数:
15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年保费一直保持双位数比例增长。原保险市场业务的快速增长要求有充足的再保险为其分散风险,然而,我国再保险市场起步晚、基础弱、发展缓慢,远不能适应国内原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培育和发展再保险市场,保障我国保险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上海的“两个中心”建设为再保险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书运用案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国际著名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和发展经验,同时还运用了对比分析方法讨论了上海发展国际再保险市场的优势、问题及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和具体对策。
       根据全文的逻辑结构,本书主体共分5章内容。
       第一章“国际再保险中心概述”从再保险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结合金融中心的定义及特征讨论了再保险中心的含义和特征,同时结合国际经验分析了再保险中心不同的形成模式和特点以及政府在再保险中心形成中的作用。如同金融中心的形成一样,再保险中心的形成也有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本章 分别讨论了需求供给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以及金融集聚理论对再保险中心形成的作用。
       第二章“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与发展案例研究”详细介绍了伦敦再保险中心、新加坡再保险中心和百慕大再保险中心,其中伦敦是自然形成型再保险中心的代表、新加坡是政府建设型再保险中心的代表、百慕大是避税型再保险中心的代表。通过分析它们的形成模式和发展经验,希望能为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经验借鉴。
       第三章“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差距分析”首先从上海建设再保险中心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巨灾风险保障的需要、是对外开放的需要、是谋求国际保险市场影响力的需要、是上海建立“两个中心”的需要四个方面探讨了上海建立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必要性;其次从上海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优势两个方面探讨了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可行性。上海不但具有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保险基础、传统上再保险中心的历史优势以及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契机等优势,同时又具有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建立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大力支持的优势。当然,上海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文章 运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上海同亚太地区表现最为出色的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区域性国际再保险中心相比在基础条件与核心条件两个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
       第四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分析”结合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以及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提出上海再保险中心的形成需要结合政府和市场两种要素共同推进。现阶段应该是政府引导为主、市场推动为辅的发展模式。论文还对政府现阶段推动的离岸再保险市场和保险交易所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认为根据金融集聚理论,无论是建立离岸再保险市场还是保险交易所,两者都能够吸引大量的国际保险和再保险机构集聚上海,对促进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并最终形成国际再保险中心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发展对策”分别对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基础条件建设如经济方面、制度方面、基础设施方面、政策方面以及核心条件建设如原保险市场发展方面、再保险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再保险产品创新方面、再保险人才培养方面等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同时还提出上海应与香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引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安排
       五、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国际再保险中心概述
       第一节 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定义及特征
       一、再保险中心的定义及特征
       二、再保险中心的分类
       第二节 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
       二、金融学理论
       第三节 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
       一、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的一般模式
       二、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三种个体模式
       第四节 政府对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作用的演化经济学分析
       一、演化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二、政府的“启动机制”
       三、政府对良性循环的强化作用
      
       第二章 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与发展案例研究
       第一节 伦敦国际再保险中心
       一、伦敦劳合社市场
       二、伦敦保险公司市场
       三、伦敦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与发展经验分析
       第二节 新加坡国际再保险中心
       一、新加坡再保险市场概况
       二、新加坡再保险中心形成与发展经验分析
       第三节 百慕大国际再保险中心
       一、百慕大再保险中心概况
       二、百慕大再保险中心形成与发展经验分析
      
       第三章 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差距分析
       第一节 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必要性
       一、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巨灾风险保障的需要
       二、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三、提高国际保险市场影响力的需要
       四、上海建立“两个中心”的需要
       第二节 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可行性
       一、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的外部环境优势
       二、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的内部环境优势
       第三节 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差距分析
       一、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基础条件差距分析
       二、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核心条件差距分析
      
       第四章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形成模式分析
       第一节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一般模式选择
       一、国际竞争环境不允许自然形成
       二、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进
       第二节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个体模式之一——离岸再保险市场的构建
       一、上海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与建立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关系
       二、上海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的设想与建议
       第三节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个体模式之二——上海保险交易所的构建
       一、上海成立保险交易所对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作用
       二、保险交易所的国际经验
       三、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现有条件分析
       四、上海保险交易所的构建
       五、对上海成立保险交易所的建议
      
       第五章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发展对策
       第一节 基础条件建设
       一、经济方面
       二、制度方面
       三、基础设施方面
       四、政策方面
       第二节 核心条件建设
       一、积极发展原保险市场,提高分保意识
       二、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优化再保险市场结构
       三、培育自保市场,实现与再保险市场共同发展
       四、培育再保险经纪人
       五、提高再保险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六、培育再保险专业人才
       七、推进专业化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上海与香港、新加坡的合作与竞争
       一、新加坡与香港之间的博弈策略选择
       二、扩展分析: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