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天地人心:上海市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建设20年纪实
作者:
文学报社 中共长宁区委组织部 主编
定价:
32.80 元
页数:
262页
ISBN:
978-7-309-09804-4/I.768
字数:
28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奉献给读者的这份书稿,记录的是上海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在改革转型时期,具有重要价值和里程碑意义的党建实践探索,是一座城市具有全局影响和品牌特色的基层党建创新成果,是一个地方党委具有高度共识和自觉、二十年始终不渝地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上海推广“凝聚力工程”党建经验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了。但长宁华阳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探索实践,至少应该在二十二年前。那时他们还不知道日后会被人总结为“四百精神”,总结为“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凝聚力工程”,总结为基层党组织做什么、怎么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这是一群直接生活工作在城市基层和群众身边的党员干部,狂风暴雨来袭的黑夜促使他们走进老百姓家里,那一刻,来自百姓、为了百姓的血脉被接通了。于是一发不可收,他们开始了直接的持续的联系走访,在感同身受中体会转型期群众的疾苦,从老百姓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中升华党员干部的使命责任。他们怀着深厚感情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褒奖。今天来看“凝聚力工程”的价值,那已经清晰得多:长宁华阳社区基层党建的这一创新实践,触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基层党建的本质核心,回应了城市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期,城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和最迫切的任务。从更大的领域和更深的层面去分析,它关联并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目标主线,尤其是经济和社会协调推进过程中党的建设必须加强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绝不能离开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绝不能离开为了谁、依靠谁的执政使命和执政基础。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把建设服务型政党明确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定位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华阳经验和“凝聚力工程”的灵魂正在于此,坚持这一本质,它就能够历经二十多年长盛不衰;而同时期其他领域的有些典型不够长久,从中似乎也可以悟出一些缘由。
         “凝聚力工程”的这些特点品质,决定了它的旺盛生命力。这一响亮的上海城市党建品牌名片,二十多年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深化,呈现出恒久深远的影响力。书稿纪录的是长宁区“凝聚力工程”的发展轨迹,其丰富的内容、丰硕的成果、丰满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是上海二十年来基层党建始终秉持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凝聚群众的缩影。
         发端于“凝聚力工程”,上海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创造实践百花齐放。从与困难群众“双结对”到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三凝聚”,从“一线工作法”、“零距离接触”等多种实践到全市统一开展的组团式联系服务,关心群众疾苦,回应群众关切,成为基层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经济波动时将服务延伸到企业,基层党建真切关怀群众就业和生产生活;日子好了需求多样化,将服务拓展到平安、环境、文化、心理、公益等多种领域,基层党建让社会生活更美好已不是一句口号。
         发端于“凝聚力工程”,上海从联系服务群众丰富实践中提炼总结具有规律性的工作机制。其最核心的是,直接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联系沟通机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汇聚民智、回应民愿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以群众是否得实惠、是否满意为主要依据的考核评价机制。城乡基层党组织每年定期普遍走访基层群众,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定点定期联系村居群众,村居、街镇、区县和市四级联动解决问题等,是具体的工作载体和工作制度;党代表任期制、提案制,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年会制,基层党组织换届普遍实行公推直选,村居委换届普遍推行直选、海选,以及自下而上、条块结合、广泛参与的基层评议机关等,是以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为特征的动力机制。
         发端于“凝聚力工程”,上海不断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坚持干部下访、资源下沉,加大基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力度。基层党组织创造了区域化党建全新理念和实践,探索单位、行业、区域互联互补互动的党建联建,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帮扶。不同层级、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宗旨下,整合资源、统筹协同、形成合力,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依靠单个基层党组织难以完成的群众“急难愁”问题,放大了党建工作效应。城乡基层组织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与政府相互合作、互为补充,在增强公共服务实效的同时,宣传、组织和动员群众,推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发挥党员骨干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志愿行动,让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主动奉献,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发端于“凝聚力工程”,上海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多元、阶层多样、需求多重,党在基层联系、服务、凝聚和引领群众的方法如何与之适应。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在联系方式上,既坚持手拉手、面对面、心连心的传统优势,又尝试键对键的网络新途;在工作载体上,搭建各种平台,将联系服务拓展到包括“两新”组织白领青年、来沪人员等多种群体,尤其是通过培育并依托社会组织,代表利益诉求,协调利益矛盾,加强社会转型条件下群众的再组织化;在工作方式上,探索听证会、协商会、评议会“三会”制度以及其他多种途径,坚持依法办事,扩大群众参与,开展民主协商,强化知情监督,促进公平公正,保障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不断调动群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活力,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方法的新探索、新实践。
         纪念“凝聚力工程”二十年之际,正是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时。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深刻认识这一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重大部署,深刻认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定位和功能上的深化升级,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和发展,对于加强基层党建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认真总结“凝聚力工程”等基层党建经验,正是为了继续前行、创新提升。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不足,清醒地看到局部的先进经验不等于整体工作水平,有新感悟新认识不等于有真正落地的实际成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秉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用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和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始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党建就一定能凝聚起伟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冯小敏
       二〇一三年十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民生,让牵挂如此深沉
      
       跨越时空的透视
       ——上海大变革中的另一场变革 陈启文
       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法宝
       ——原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国胜访谈录 施雪钧
       三位书记的接力棒
       ——记三位离任的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 叶辛
       变与不变皆为民
       ——记现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卞百平 王小鹰
      
       奉献,让生活如此美丽
      
       五彩正能量 杨秀丽
       费警官的“一地鸡毛” 李动
       一棵树 村夫
       国企中的“居委会” 胡凌虹
       “梦”——从这里起航 徐甡明
       “动迁”的故事 笑之
       安得广厦千万间 潘阿虎
       为了幸福的养老 季振邦
       男“保姆”小高 钱勤发
       赠人玫瑰的人
       ——金帼敏和她的就业援助团队 余之
       “双结对”的故事 童孟侯
       2012: 秦岭之“爱”的经典记录 陆幸生
      
       凝聚,让社会如此多彩
      
       新宝葫芦的秘密 费爱能
       最美不过“夕阳红” 许平
       神圣的一票
       ——“公推直选”从华阳到长宁 胡绳樑
       香樟树下聚百灵 黄志远
       工作室的故事
       ——记长宁区社会组织风采 沈嘉禄
       数字,让生活更精彩 余志成
       一卡聚深情 艾虎
       和你在一起 陈先法
       飘向未来的纽带 唐明生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朱金晨
       梦想的翅膀 甘建华
       “文明西大门”是怎样打造的
       ——长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纪略 潘真
       20年后的再相会
       ——访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倪炳生 马尚龙
       梦想:让愿景如此美好 洪梅芬
      
       后记 编者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